APP下载

移动阅读视域下的数字出版策略研究 白明威

2019-04-19

新闻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媒体移动阅读数字出版

【关键词】移动阅读;跨媒体;数字出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移动阅读视域下的数字出版研究(项目编号201810212101)的成果。

2019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1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到98.6%。[1]2019年1月8日,比达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里,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稳步上升,目前已达到169.3亿元,同比增长20.8%。[2]这说明,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与数字网络的发展,我国国民主要的阅读方式正在由传统阅读向数字移动阅读转化。为顺应移动阅读的迅速发展,出版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期,正在以全新的姿态介入到移动数字出版领域。移动出版是指将图书、报纸、杂志等出版物进行数字加工后,运用新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及传输设备进行传播,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通过软件实现实时的阅读、观看、收听等功能。文本拟从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出版的现状入手,剖析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移动阅读视域下的出版现状

(一)纸质出版持续下滑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各类图书选题141527种,比2017年同期减少9406种,同比下降6.23%。[3]这说明,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市场萎缩、读者流失的局面。而与之相反的是,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则持续增长,发展迅速。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7071.93亿元,相比2016年增幅23.6%。[4]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网络出版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到2030年,将有90%的图书是网络版本。针对近年我国纸质书发行量有所上升的局面,有人认为我国纸质书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迹象。然而,笔者认为,此种数据上升并不能代表纸质书市场的真正回暖。其一,纸质书的销量增长远不及国民阅读量的增长; 其二,纸质书销售数据的相对增长更多得益于盗版书市场的大规模整治。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出版形式,传统出版行业必须进行升级转型,重新规划盈利模式。

(二)移动出版优势凸显

移动阅读日益受到读者喜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认识、了解、应用移动阅读。移动阅读优势明显,除了随时、随地、便携之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专属化、高效化、定位化的服务。截至2018年5月,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程序(APP)数量为415万余款,这说明移动阅读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增,移动出版已然登上時代进步的高铁。2018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为59.7%,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1.0%,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14.3%,Pad(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为12.8%。[5]可以看出,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社交性,数字出版占据出版行业的主要市场,而手机客户端明显占据数字出版的大部分市场。移动阅读以其独特的便携性、专属性、定制性及正在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性、虚拟现实性迅速拓展市场。

二、移动阅读视域下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出版内容挖掘不足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说:“我们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如今,不变的是内容作为出版的核心价值,变的是内容在不同背景下的延伸。”[6]移动数字出版初级阶段,过分追求速度与数量,忽略了质量,出版内容多为了迎合快节奏的阅读人群,忽略了内容深度,致使阅读群体中追求内容质量的群体大量流失。不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兴移动端的数字出版,“内容为王”的核心出版理念是不会改变的。如果移动端的数字出版企业没有认识到此点,那么将很难构建移动数字出版链条,更无法对出版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所以,在科技日益更新的时代,不论阅读载体是否改变,对内容深度的把握才是抓住读者的关键因素。

(二)人才缺乏仍是行业发展短板

移动数字出版目前最需要相关技术和人才支撑,传统出版业中编辑、校对以及审核被视为出版的核心,但在移动数字时代,移动数字出版技术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数据、云计算、VR/AR/MR/、区块链等新技术已经逐渐进入到移动数字出版的领域当中,大数据新闻、机器写作的应用将数据更精确化,报道更加及时;通过对用户行为画像进行精准分析,使个性化推送不再是幻想;全景式和沉浸式报道使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大大升级。所以,新时代的数字出版行业应及时掌握出版行业人才资源,使出版转型拥有更充足的动力。

(三)数字出版技术相对滞后

营销学中对产品与需求的关系被界定为产品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生产的,即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产品。数字技术改变了用户阅读需求,同时也对自身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用户阅读的需求是产品开发需要更多考虑的因素,而不仅仅是产品载体形态的变化。出版企业应该以自身目标市场为基准,寻求与自身相应的领域,进而对出版资源与出版内容进行技术化、结构化处理,而我国目前移动出版阵地过分强调出版流程技术化,而忽略出版产品技术化,忽略用户体验,高新科技出版领域仍留有大片空白需要探索。

三、移动阅读视域下的数字出版对策

2017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再次发布《关于深化新闻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行新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与任务。2017年9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将深化转型、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任务。[7]作为出版产业,如何在自身范围内,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转型升级是全行业需要积极应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坚守“内容为王”

不论何时,内容永远是抓住读者的核心竞争力。以内容为核心,在坚守“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从形式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良,寻求更多的读者群体。将新技术与传统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表达与呈现内容的形貌。如定制精准的推送内容,引入人工智能或VR/AR技术等。目前的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由于过分追求点击率与眼球经济,往往是为了迎合受众的浅阅读、泛阅读、快餐化阅读,甚至低级趣味而创作,却忽视了作品應有的艺术价值与文学性。这是与数字出版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科技优势及便携优势开启定制化的轻阅读时代,方能吸引现今阅读群体。

(二)培养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出好书,出人才,出效益9个字,如果认真解读,基本概括了出版界的职责与使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队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8]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下,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是重振出版行业的首要任务,也是践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出版行业要坚守内容阵地,引进人才,技术支持,保障权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多媒介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传统媒体大多为纸质书籍,文字和图片的信息传播方式单一,而伴随当代图、声、文并茂的其他阅读方式出现,传统受众逐步由纸质阅读转为移动电子阅读。因此,出版行业的升级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融合技术将多样化的信息表达方式聚合,信息传递方式变得立体化。在移动端普及的时代,融媒体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及其影响力,弥补了传统纸质传播渠道单一性的不足。媒体融合也成为了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助力。

结语

移动出版技术革新了数字出版产业生产、加工和分发的流程,使出版行业出现了重大的改变。总体来说,移动出版仍面临内容上的改变,提升技术与引进人才等问题,利用科技的优势,内容上由静态图文向动态多媒体转变;载体上由传统载体向移动端和PC端转变,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未来,新技术的应用将不断冲击,催生演化出新的传播形态,出版产业也将越来越智能化,在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对机制体制、业务流程等环节进行生态链重构,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内容生态闭环,走出移动出版创新的新路径。

注释:

[1]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http://cnnic.cn/gywm/xw

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t20190228_70643.htm.

[2]比达咨询.2018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9-01-08]http://www.bigdata-research.cn

/content/201901/809.html.

[3]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EB/OL]. [2018-12-16]http://www.pac.org.cn/xinwe-

ngonggao/hangyedongtai/2018-12-29/999999156.html.

[4][7]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EB/OL].http://www.cipnews.com.cn/Index_NewsContent.aspx?NewsId=109845.

[5]搜狐网.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8-04-18]http://www.sohu.com/a/228649

938_154345.

[6]人民网.出版业如何应对内容的变与不变[EB/OL].[2019-01-14].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

/0114/c40606-30528195.html.

[8]人民网.编辑人才如何为新出版赋能[EB/OL].

[2018-11-05]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1105

/c40606-30382630.html.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跨媒体移动阅读数字出版
由出版商到电影公司:漫威的跨媒体产业演进与启示
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及内在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移动阅读初探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数字社区报“跨媒体”盈利模式新探
寻路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