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赜
2019-04-19张立厚
张立厚
摘 要: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文章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平台,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开展课堂诵读,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手段,发掘古诗词的内在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课外拓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想象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9-0023-01
古詩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古诗词鉴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下面,本文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开展课堂诵读,拓展教学空间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把握诗歌意象,走进诗人的情感。但是,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的把握、对诗词情感的理解,都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换言之,学生只有多读多记,才能感受古诗词的韵律,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之美。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主要以诗词创作背景、写作手法讲解为主,范围狭窄,学生阅读量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在教学中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将更多的诗词作品搬到课堂诵读、鉴赏教学中来,以拓宽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空间,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例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辛弃疾、陆游、张孝祥(南宋“词坛双璧”之一)、陈维崧(阳羡派领袖)等人的词如《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等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诗词诵读和鉴赏,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诗词鉴赏中,教师还要将“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等语句用到诗词主题分析中去,并带领学生一起探讨豪放派诗词与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形象、意境和主题,让学生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中领悟诗词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二、创新教学手段,发掘古诗词的内在美
教学模式死板,是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便是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前,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一些教师都是按照“古诗词诵读——知识点讲述——作业安排”的流程来教学的,很少会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非常被动,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古诗词的内在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手段都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内在魅力,是时代的呼唤。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诗词意境,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过去教师都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去品味诗歌意境,但是由于想象力不足、教学手法单一,一些学生对诗歌的体会并不是很深刻。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除了要做好古诗词表面的意义诠释外,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诗歌内容、意境、背景知识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如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重阳佳节万木凋零,诗人登上高楼,面对万里江天愁上心头的情景。教师也可在音乐中带领学生朗诵《登高》全诗,介绍这首诗歌的由来,并营造情景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走进诗歌,领会诗歌的情感,切实感受诗人的哀思和诗歌的内在美。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课外拓展
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不过,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培养是一个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担当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还要重视课堂拓展和延伸,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李煜的《虞美人》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借江水表愁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说一下古诗词中有哪些表达愁情的名句,有哪些用江水表愁情的名句,有哪些代表愁情的经典意象,引出“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等诗句,让学生了解梧桐、细雨、黄昏、斜阳、秋水、丁香、芭蕉等经典的“愁情”意象,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在鉴赏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去研读、背诵《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等李煜的其他诗词名篇,并要求学生将读写练结合起来去写读后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层次,确保古诗词鉴赏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毅.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6(06).
[2]陈强强.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