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19刘娜苏庭波
刘娜 苏庭波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大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这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助合作模式,最适合民办院校的发展需求的一种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更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是解决当前人才培养机制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校企合作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是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当前,民办高校所沿用的旧有教育模式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也由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单一,没有及时修改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专业设置重复,导致一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给出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和民办高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上不到位,使得有一些校企合作只是为企业提供了一定时间的廉价劳动力,而没有真正起到锻炼人才和技能的作用。此外由于不同高校和专业校企合作方面认识上的差异还存在很大的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推进校企合作,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能上也是千差万别,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成效产生了质疑,影响了进一步进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积極性。
2.部分院校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层次不高。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利的条件,为社会培养输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不断交流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然而已形成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都是高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缺乏如何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也缺乏科学的理解高校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受到当前市场总体环境和狭隘的经营观念的影响,过分重视自身的眼前利益,眼光不够长远,不能正确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长久、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校企合作还是做最基础的合作,例如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基地等项目。
3.政府和高校、企业之间缺乏沟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方和企业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并制定相关的交流合作制度,定期开展交流会议,以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促进良好合作和共赢局面的展开。然而,由于部分高校缺乏主动发出邀请的积极态度和热情,缺乏健全的细节规定,合作制度只能是纸上谈兵,得不到一个积极良好的开端。同时地方政府平台也应该在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在职能作用上严重的缺失,很多企业不愿与民办高校合作。
三、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1.制定符合校企合作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
民办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提前沟通,让企业家和行业专家积极走进校园,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真正的匹配,实现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学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与企业需求高度统一。例如,核心课程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相匹配、教学实验设配与生产设备相匹配、学生软技能养成与企业员工素质相匹配。设备资源共享,企业可以依托高校的高级实验设备和科研能力,进行产品实验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
2.采取多种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
(1)引进企业生产线:学校将企业引进后,在校内建立一部分企业生产线,只有这样才能把实践和所学理论真正结合起来。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实验训练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相应解决了企业实践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的“三赢”。
(2)工学结合:在企业生产中,聘用学生实行全日制工作,让他们充分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使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工余上课、全日劳动制”。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中并不少见,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入摸索阶段。
(3)订单式培养:学生是学校录取培养,同时也是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对于学生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来完成,考试和培训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设定的。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企业参与具体的培训,在实训操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政府和高校、企业之间建立完善的交流机制。
政府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规划高校发展和企业发展,统筹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任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政府主导、民办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发展新机制。同时政府和校方、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及时了解高校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总结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办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发展方向。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构建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相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项目《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编号:(2018)-JKGHYB-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