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应对入园新生哭闹问题的措施
2019-04-19杨娟芳
杨娟芳
摘 要:刚入园的孩子突然离开父母家庭,来到新的集体和环境,孩子们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常常会产生焦虑,用哭闹来发泄情绪或引起关注。首先,家长要坚定立场,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其次,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幼儿生活需求,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帮助孩子度过焦虑期。
关键词:幼儿园新生 哭闹 应对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21-01
1 家长要坚定立场
孩子哭闹在一定程度上是表面现象,孩子哭是给家长看的,家长走后孩子往往就没事了。所以,家长送孩子入园后应果断离开,不要依依不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和幼儿教师,否则孩子的哭闹期会延长,不利于他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尤其要注意,中途不要来幼儿园,这会促使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不安心,还会影响其他幼儿,进而干扰到教师正常的教育活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与教师沟通。
孩子刚入园,不可避免要哭闹一番。这时家长如果心软,抱着孩子不放手,甚至一起哭,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爸爸妈妈也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痛苦的事。于是孩子哭闹会变本加厉。家长要与孩子勤沟通:“送你进幼儿园后,爸爸、妈妈要去上班,等到幼儿园放学就会去接你。”家长不要哄骗孩子,如告诉他“妈妈就在教室外陪着你”,孩子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了,心里会更加不安。家长接孩子时可以抱一抱、亲一亲孩子,满足孩子的肌肤之亲,给予安慰。接孩子回家后,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中有趣的活动和新鲜的事物,激发幼儿继续入园的兴趣。
刚入园的孩子有一个适应期,有的孩子入园第一天很开心,但是第二天、第三天就开始哭闹,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是正常现象。孩子刚开始对幼儿园充满新鲜感,过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一切都很陌生,陌生的人和物让他感到不安。这时,家长不要过多猜疑,应相信幼儿园和老师。家长应多以赞许和欣赏的态度让孩子慢慢地也会喜欢幼儿园、教师以及小伙伴们。家长要坚信没有一直“哭下去”的孩子,要相信幼儿园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老师会用爱心感染孩子,老师会精心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家长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是必须要做的事,形成习惯,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会导致孩子适应期延长,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更大压力。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就可以了。全家人其乐融融,对新生活充满期待,会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孩子也会敏锐地察觉到。
2 教师要“对症下药”
作为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弯下腰,站在孩子的立场,深入孩子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心愿,完成他们的心事。做他们的朋友,说幼儿之所说,想幼儿之所想,行幼儿之所行,做幼儿之所做。应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引導幼儿,尽早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只有以诚相待,心心相通,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1 分离焦虑型
初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恐惧和焦虑是正常的,多半孩子哭闹是因为分离焦虑,而家长自身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哭也是发现情绪的一种手段,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哭一会,发泄一下恐惧心理然后再进行安慰,同时教师需要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习惯与能力。让家长的情绪影响孩子,共同面对幼儿园的美好生活。家长每天送完孩子后与孩子告别后说明下班后来接,并且不要停留,表现出任何不舍之情,和平时一样,不要关注孩子的哭闹情绪,理所应当的转身离开。待家长离开后,教师要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跟他讲道理,爸爸妈妈要上班,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并且给他玩具,书本等转移其注意力。有时候教师也可以采取冷处理法,让他自己呆一会,给他玩具让他自己玩,在进行下一活动环节时吸引其注意,关注这类孩子,激发他参与活动的兴趣,孩子就会不自觉的参与活动。
2.2 无法适应型
新入园的孩子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对环境、同伴、规则的不适应。家是温馨最舒适的港湾,而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孩子在幼儿园,吃饭、上厕所都要排队,不能随心所欲,玩具要与同伴分享。孩子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活动等种种不适应行为。这时候教师要教育孩子多与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老师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规则意识,让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孩子逐步习惯了这些后,对集体生活就会逐渐适应。可以让同伴加入活动,互相帮助提醒,如有孩子在哭的时候,请另一位孩子拿纸巾,分散孩子的注意,一起手拉手去如厕,比赛吃饭等。我们还可以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逛一逛,向他们介绍一下幼儿园好玩的地方,让他们心情平静一下,或者他们玩一玩滑滑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玩上面。
2.3 受挫折型
有的孩子好奇心重,刚开始对幼儿园的东西充满兴趣,不哭不闹。可是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这样的生活,开始用哭闹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展现幼儿园里新奇的事物,去操场、图书馆、科学发现室等地方,还可以带他们去中大班看看,和哥哥姐姐交朋友。
当家长越来越热衷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也越来越追求完美,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自卑,缺乏自信。教师应多关注这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理,安慰其受挫折的心,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多表扬其优秀的地方,同时也适当的注重挫折教育。在离园时,我们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如小星星、红苹果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不管如何,最主要的就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组织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给他们讲一讲故事,相信不需要一会儿,孩子们的注意力就全在老师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