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眼与心》之感

2019-04-19许祎琳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摘要:视力仅仅是一个提取器,不做任何加工修饰将外在客观世界传送至身体这个容器,让心思考,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经营画面,是用心思考组织后的结果。身体内在的共鸣让我们自动过滤掉那些无法触动感染我们的物象,保留让我们有感而发,有艺术创作激情的,渴望表达展示的去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

关键词:梅洛-庞蒂;眼与心;中国山水画

引言

在梅洛-庞蒂《眼与心》这部美学著作中主要包括五个论点,首先他认为“眼”只是一个单纯的视觉处理器,不参与思维活动,通过“眼”将人引向物质世界,在可见的客观世界中,艺术创作者或者是观赏者其身体既是可见可感知的,但同时类似于像“当局者迷”一样又是模糊不清的,因此“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触碰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能了解“自己”。

视力仅仅是一个提取器,不做任何加工修饰将外在客观世界传送至身体这个容器,让心思考。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经营画面,对物象的选择和删减是及其重要的,用眼观察是没有办法达成的,这是用心思考组织后,对物象进行抽取、组合、排列。梅洛-庞蒂说,“我的活动不是心灵的一个决定,一个绝对活动。这个活动乃是观看的自然结果,观看的成熟。.”人是尘世中的人,抽离肉身而谈创作显然太过“取巧”,画家、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成长、运动轨迹、心路变化会影响我的活动,当“我”这个主体发生变化后,自然也会影响到艺术创作中。

塞尚说,“自然在我心里”。我们的身体有着和自然相同的元素,感受着自然中万物的呼吸吐纳,循环规律。我们所见的景象经过视觉传递到心胸之后已经被赋予新的活力和色彩。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一样,我们所见之景即之景,但体内的共鸣让我们能主观经营画面。我们所看到的一件作品可能已经将客观世界拆分重组,重新整理归纳,融入作家自身的精血,将画面或艺术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这一过程中,艺术作品其浓厚的艺术气息包围着你,感染着你,充斥在你的每个毛孔之中,对你造成的情绪上的波动反作用在你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上,加强渲染了艺术作品整体的艺术氛围,传达到你内心的艺术价值更高。

“意象”这个词真是古今中外绘画史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道”的思想观点是老庄学说的精髓,贯彻中国哲学、中国绘画乃至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理学精神,是中国山水画意境产生的思想核心和根源,为之后历朝历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自然审美能力的形成起了相应的作用。中国山水画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趣,提倡“计白当黑”、“意在笔先”,强调中国山水画中留白和意境的重要性。在局限的画纸上绘出广阔的空间,在超越自然的同时,将意境延伸至无尽的想象空间,大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势。“幻想离现实近得多,也远得多”,意在笔先,意识状态要先于客观物象,中国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画面要含混,看不真切才有想象的空间,才有意境徜徉的天地。

第二部分说,在内心里有一只眼睛是第三只眼睛,它在看画,甚而还看到了心中的形象。这第三只眼睛也是艺术的敏锐力,对艺术的感知力。“绘画激起了高度的狂热,这种狂热即是幻想”,激情可以点燃艺术生命力的灯油,将艺术的火焰越点越亮,但也可能慢慢蚕食艺术创作者的精神,让他生病、疯狂、挣扎,在疼痛撕扯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就像梵高一样。但也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强烈的,也不是所有乖张、混乱、狂放不羁的,或者那些具有审判、讽刺具有争议话题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富有激情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中,静谧的画面中也可能蕴藏的汹涌的骇浪,中国画中,一根看似简单的线条可使其产生的力量却不简单,就王蒙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而言,画面整体墨色含混、统一、厚重,用笔肆意潇洒,具有律动性,同样也是激情。视觉是一面镜子或者是宇宙的缩影,那么内心主观情绪会将其放大丰富,使之表现出来更具有张力和冲突。同样的存在,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干笔皴擦,湿笔晕染。同样是画树,有郭熙的画法,弘仁的画法,范宽的画法……表现方式都不尽相同,但这都是真实的存在,不是幻影。相似是知识的结果,不是知识的手段。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水墨山水的地位是极高的,通过清水调墨,将墨色分为好几个层次,利用不同墨色来表现山石的结构。专著中笛卡尔的空间理论,认为解放空间是对的,超越一切的观点、一切的潜在性、一切的深度。这样的论述的确是狭隘的,没有任何真正的厚度。空间可能是多样的、无限的、具有一切可能性。在中国山水画中,北宋郭熙將空间总结归为三大类:高远、平远和深远,画面为散点透视。观历代中国山水名画,都离不开这三种空间。

绘画的语言不是从“大自然中制订出来的”,它有待创造、再创造,它是从经验中去归纳的说明,在偶发事件中蕴含着预见性。这要求山水画画家对客观物象要进行总结整理,发展演变成自己的绘画符号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最终趋于成熟。画面要有思想,如果只是机械照搬那和拍照的机器无异,画家若是没有灵魂思想,那作品便不具有生机。绘画的思想性要始终先于笔意,这样画面才有好故事可言。

总结

真诚的是艺术家,骗人的是照相,因为在现实中,时间是不会停留的。好的艺术作品是永远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即使是千年前的艺术作品,依旧透露着蓬勃的朝气,这就是创作再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梅洛-庞蒂《眼与心》第二卷 回归存在之源

[2]徐瑞卿.《魏晋山水画及画论的产生和意义》[J]西昌学院学报 第30卷第2期2016年06月

作者简介:许祎琳(1994.10—)女,汉族,籍贯:江苏苏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之美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新媒体图像艺术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
中国山水画对景创作教学探析
元代少数民族画家传承米芾画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