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吸收板热轧机组设计与应用
2019-04-19任涛
任 涛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39)
中子吸收材料主要用于制造核电乏燃料储存装置。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即在反应堆内烧过的核燃料,当乏燃料被替换下来后仍有较强的辐射性,通过专用的容器进行运输和存放。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控制力度的加大,清洁能源正快速替代煤电。国家编制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对核电发展目标有明确的规划。相应核电产生的核废料量逐年扩大,安全处理成为重中之重。中子吸收材料主要采用铝基+碳化硼复合材料,坯料为高温烧结成型制备,其材料成分、轧制性能差异较大,尤其碳化硼塑性极差,必须在很小的轧制温度区间内生产,且变形率排布道次极其严格。对热轧生产设备和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国核能的商业利用起步较晚,新的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子吸收材料的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供应商占据,这既不利于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也不利于我国核电产能对外输出的需求。因此,加快国内乏燃料贮存用中子吸收材料的产业化进程,打破国外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成为当务之急。
1 中子吸收板热轧机组特点及机组配置
1.1 机组特点
高含量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中子屏蔽性能,其板材坯料制备采用高温烧结真空热压技术,性能极易脆,可轧温度约为450℃,不能采用水剂润滑剂润滑和冷却轧辊。内部组织为铝基包夹碳化硼颗粒,需要通过热轧大变形量轧制,最终复合材料互相融合渗透,形成良好的界面效果。
难点主要包括,可轧温度范围小,需要连续补热生产;板材抗力大,厚差和板型控制难度大;无法连续润滑,轧制高温容易造成润滑油脂燃烧;材料易脆通常采用铝框包边轧制,轧制碎屑多,粘附在轧辊上影响表面质量;材料由铝+碳化硼颗粒复合成型,需要旋转轧制确保各轧制方向同性;成品厚度范围大,产品延展性差,矫直机矫正困难。
1.2 机组参数
铸锭规格:(20~200)mm×(400~600)mm×(700~1000)mm
成品规格:(1.5~20)mm×(700~1000)×6000 mm
轧机形式: 4辊可逆板式热轧机
轧制力:10000kN
轧制速度:90m/min
主要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
1.3 生产流程
首先坯料在加热炉中加热保温,每一炉可装填多块板坯;板坯加热到目标温度后,第一块出炉,经上料机构上料,通过轧机辊道运输送至热轧机入口,往返热轧二道次,轧制结束后坯料由转运辊道运输至机组后部,腾空辊道后开始轧制第二块坯料,以此类推。第一、二道次轧制结束后的板坯运至机组后循环辊道,并依序送至坯料补热炉进行补热,补热完成后再依序由上料机构送至热轧机辊道上进行第三道次热轧,依照上述补热规则与轧制制度,直至轧到最终厚度。然后在剪切机上切头尾,再经矫直机矫平后垛板运出。
图1 机组主要设备组成Fig.1 Main equipment composition
2 关键技术和设备设计
2.1 带有在线自动补热功能的自动循环轧制系统
中子吸收板的特性是轧制温度区间窄,铸锭规格较小不易保存热量,因此必须每轧制一个道次返回补热炉进行补热。该机组在线配置轧机和连续补热炉,通过循环运输辊道将两者联系起来。轧机出炉后经过一道次轧制,通过中间转移辊道运输至整个生产线的后部,进入补热炉后炉门,补热炉设置多个料位,通过步进的方式通过补热炉体。
当轧制过的板材进入后炉门,同时前炉门口的一块料已经加热到位,通过上料机构运输到轧机入口,保证了轧制的连续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循环轧制过程中,包括轧制、运输、入炉、补热、出炉、旋转等复杂的工艺流程,在运行路程上设置多套传感器,编制自动程序,保证工艺的一致性。
2.2 大压下量轧制强迫送料装置
中子吸收板坯采用的高温烧结成型技术,经过高温锻压后有一定的致密性,但是作为轧制材料还是非常脆硬,需要采用大变形比轧制,将内部的复合材料迅速融合。本轧机根据工艺要求需达到15%~30%的变形率,即咬入量不低于30mm。同时还需要满足生产1.5mm厚度的成品,所以工作辊直径过大或过小均不可取。因此,在选定合适工作辊直径的同时,在轧机两侧开发设计了推料机构,通过液压马达带动推料臂,产生推力,将板坯强行送入轧辊。推料机构在不使用时可升起躲开轧制线。经过实践使用,推料机构有效的提高了咬入厚度,确保了顺利轧制。
在轧制融合过程中要保证各向同性,该机组在轧机的入口开发设计了旋转辊道,将一根辊道辊子分为操作侧和传动侧两部分,分别通过电机驱动,需要旋转的板坯运输至该组辊道上方时,操作侧与传动侧电机反向旋转,板坯两侧形成反向运动整体旋转90°进入轧机,实现旋转轧制。
中子吸收板采用批量轧制,在补热炉内加热过程相对较长,辊系通过加温时间也较长,辊凸度难以保持稳定。本机组设计开发了工作辊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基本元件为电阻丝陶瓷传热结构,工作辊中心打加热孔,在静态时将加热装置装入轧辊,通电预热轧辊,为控制板材的凸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3 自动润滑清辊装置
中子吸收板的脆硬特性,在板坯边部表现特别明显。在轧制工艺上采用了包边轧制,即用软铝合金框架将中子吸收板材边部包裹,轧制时边框同时变形,使脆硬的边部有一定支撑。
轧制过程中边框逐渐轧薄,形成碎屑脱落,粘附在辊子上对板材表面形成一定伤害。本机组为刮除碎屑开发设计出专用刮刀装置,刮刀刀片采用特制材料不伤辊面,摆动气缸将刀片柔性压在辊面上,调刀机构可微调刮刀缝隙,将辊表面碎屑均匀刮下。
中子吸收板坯的碳化硼材料与铝基材料结合相对疏松,不能采用液态水剂的润滑材料,只能采用粘度大的油脂润滑,在高温轧制状态,要严格控制油脂的涂抹量以防止起火。本机组开发设计一套涂油系统,包括油输送装置、滴油装置、涂油辊装置。涂油辊采用耐高温无纺布制成,沾满油后靠在工作辊上,将润滑油均匀粘附。实际使用中该套装置能有效润滑辊系,偶尔有少量起火情况,但由于涂抹均匀、量控制的较好,起火点很快熄灭,产生的碳粉也有较好的润滑作用。
2.4 具有大厚度范围矫正功能的双辊系矫直机
中子吸收板材料成品规格多、厚度要求范围大,约为1.5mm~20mm,要求板材轧制后的矫直机能满足大范围矫直功能。根据矫直原理,一般一套矫直辊系矫正厚度极限约为4~5倍板厚,为满足此要求,该机组配备了双辊系矫直机,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针对特定产品规格,矫直机的辊距在一定范围内选取,不能过大,否则被矫板材塑性变形小,不能保证矫直质量;辊距过小,矫直力增大,辊系承载能力下降,传动系统承载能力下降,设备容易破坏。因此,一定辊系参数的矫直机其矫直范围是一定的。最终确定采用13辊矫直5mm~20mm厚度,17辊矫直1.5mm~5mm厚度。双辊系矫直机,通过紧凑型的输出轴布置方式,解决了齿轮分配箱特有结构与传动接轴传动安装摆角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不同辊系辊数与传动系统的匹配问题。同时具备辊系快速更换能力,一个机架可以匹配多套辊系,辊系更换时间小于30min,满足了在线连续运行要求。
由于中子吸收板材料脆性,矫直时单弯曲大变形易在材料表面产生裂纹,小弯曲变形又不能消除不可展开板型缺陷。研究提出脆性材料等量变形矫直方案,在相等总变形条件下,减小单道次弯曲变形量,均匀每道次变形,提升道次累加效果;同时减小辊距,增加横向浪形在矫直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增加中性层偏移量,减小了残余应力,加快浪形对消效果。实际生产中采用一道次热矫结合一道次冷矫,取得了较好的板型效果
2.5 恒温控制循环式补热炉系统
从热轧机卸下来的中间坯经进料装置进入补热炉,进料装置位于热轧辊道位置,炉门关闭,中间坯在炉内加热到设定温度,待中间坯符合工艺要求后,炉门开启,经出料装置(位于热轧辊道位置)进入热轧机辊道进行轧制。轧制结束后,进入坯料炉进行补热。
轧件在炉内采用依次平铺式运动,坯料在加热炉内循环方向为双向,上料装置也具备卸料功能,卸料装置亦具备上料功能,链传动装置的速度可调,以满足后续生产工艺的要求。
链式加热炉包括箱式炉体、热风循环系统、链条驱动机构、炉门和升降机构及炉门密封、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进出料装置等。在进出口炉门各自增加1个热气帘,以阻止热空气的流出。
炉体为箱式强制空气循环炉,在炉顶上装有1台体外循环的高温离心风机,使炉内气体定向循环。炉壁、炉底、炉顶全部采用双层钢板中间填以用锚固件固定的绝热材料,炉子内壁考虑到受热膨胀,在结构上作相应处理。配置有热风循环系统,是保证产品达到工艺要求的加热速度和温度均匀性的关键。为强化热交换,保证产品质量,在炉顶装有1台高温离心风机,风机电机采用变频器变频调速。
上料装置。铸锭至热轧辊道的出料方式采用端出料,由炉前取料叉及联接框架和驱动电机机构、垂直升降机构及其驱动机构组成,取料机水平移动、垂直升降都由液压缸驱动。当需要出料时,取料机下降、快进,炉门开启,取料机转慢速行走到位后,链条上的铸锭走到取料叉上方,取料叉的顶标高比链条标高低,取料机升降机构将取料叉抬起,取料叉托起铝锭上升,离开链条,取料叉带料快速后退,炉门关闭。取料机继续后退到热轧辊道上,减速并与热轧辊道中心对中(根据不同的铝锭尺寸),取料机下降将铸锭放在热轧辊道上。取料机多达8个插臂,随着板材轧制,料长变化有足够的插臂将料送入或取出。
3 应用情况
中子吸收板热轧机组的开发研制,以及多个关键技术装备的成功应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到了充分验证,其主要指标达到预期效果,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整个机组生产工艺流畅,操作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配置合理,确保了整个设备在大规格、多道次、反复加热条件下的稳定连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