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读经班” 不可取
2019-04-18
南方周末评论员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连下两个文件。一是《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二是《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均明言: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擅自招收适龄儿童、少年,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女德班”等名义开展全日制教育、培训,替代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这是不容许的,将于今年上半年尽快开展一次全面排查。
随后,有记者在北京通州、朝阳、西城、丰台等区暗访时发现,文件出台之后,全日制“读经班”依然存在,多隐蔽在郊区别墅、居民楼里办学,一年收费四五万,混班教学,有的读经班小孩子一天读9-10个小时,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读10-11个小时,不学“数理化”。看来,只要需求存在,供给不会因为一纸两纸文件而自动消失,而会跟监管玩“躲猫猫”。
部分家长对目前的学校教育体制不满:填鸭式啦、题海战术啦、重课本轻实践啦、重知识轻技能啦、泯灭个性啦。这些问题多少是存在的,但讽刺的是,某些解决之道所造成的问题更大,远大过其所宣称要解决的问题。
某些家长似乎不理解,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习得系统化的知识。
此外,学校教育核心、重要的功能也在于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成长。同龄人是同一物种。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学习与生活,有共同的话题,形成社交圈子,甚至产生集体记忆。这种“同龄人共同体”,构成了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基本社会化生存环境。从与同龄人交往中习得的社交经验与社交技能是个人社会化生存的基石。
全日制“国学班”“读经班”,一般是混班教学,而且学的东西与绝大多数同龄人是脱节的。两类孩子就很难有机会在一起,即便在一起也很难有共同的话题,这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等于是把孩子自我放逐、自我隔离、自我封闭,自绝于同龄人。
另外,不学或基本不学在现代社会生存所必需的“数理化”,只学或主要只学形成于过去很久以前的“经典”,确实是不走寻常路,但走绝大多数人不走的路未必会“曲径通幽”,反而大概率会“此路不通”。不是说不应该学一个民族的经典,而是有一个主从问题及一系列相关的衍生问题:谁主谁从?学多少?学什么?什么时候学?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主要走这样非主流的学习之路?
对此,大多数家长走的路是在正常学校教育之外,适当安排经典教育,例如选取《诗经》当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诗篇。更何况,目前通行的部编本教材已加大经典教育比重。只上“国学班”,未必合适。
如果你的子女并非天才,还是建议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