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共建共享”的路径与策略

2019-04-18李永伟何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政治课堂学习共同体

李永伟 何金

摘   要 教师观念转型和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影响着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师生“共建共享”学习共同体可以让老师从“教”转向“育”,学生从“听”走向“学”,其本质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新时代“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突破共建冷漠和共享不足的困境,依靠共建共享机制创新,主动对接“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政治课堂  共建共享  教师  学习共同体

中学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1]和“成人成才”的道理。传授知识和技能只是其最基本的价值,立德树人和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才是最终的追求。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也正呈现出从“学校和教师主导”走向“师生共建共享”的变革轨迹,平等友爱、互助进步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正逐渐形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学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佳选择和共享经济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必然反映。

一、观念革新:课堂学习从以教为中心到共建共享的关键转向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只注重老师的知识输出、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新时代的高中政治课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寻求和尝试适合时代特点、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观念转型和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程度。

1.从“教书”到“教学”,转变的不只是理念

要改变老师只“教”不“育”的传统教学习惯,破除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弊病,首先就要在理念上从“教书”向“教学”转变。这里所说的“教学”不光要老师教导学生积极主动“学”,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努力“学”。让老师的“教”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用心学、花时间学、举一反三学、带着问题学。把老师教学的对象从静止不变的“书”或者“字符”变成鲜活的“学识”,把学生从教材上有限的文字中引领到书本外无限广阔的世界。

2.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

时代在进步、观念更要革新,新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不过,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和作用的淡化,更不等于“唯学生论”。现代的教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才的行为,教师依然是课堂形式的设计者、教学方向和进程的决定者、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指导者。

3.从以知识为本到以生为本、共建共享,彰显的是教育的精髓与灵魂

雅斯貝尔斯曾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灵魂。”[2]而这仅仅靠课本上的三言两语和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能突破对书本的迷信和过分依赖,进而聚焦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发挥他们自身的内因作用,实现老师从“教”转向“育”,学生从“听”转向“学”,真正用师者仁心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灵魂。

二、共建共享:开启中学德育“师生互助教学相长”新时代

1.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共建共享”的内涵分析

“师生共建共享”有其特定的内涵,是指在学校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3],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学习、合作探讨、合力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师生“共建共享”的本质是在教师、学生不同角色分工的基础上,以一种平等主体自愿联合、资源共享的形式展开的学习成长模式。师生“共建共享”模式的前提是共商,基础是共建,最终目的是共享和共益,实质是师生对教育教学目标、方式等达成一致共识的基础上齐心协力、推进实践,最终在实践中收获知识、能力和经验,获得学习、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师生组合为互助学习共同体

依据学习目标的不同,组合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以建立起不同年级纵向衔接、不同学科教育横向交融的人才培养体系。互助共同体既可以是基于某门课程的知识拓展式学习,也可能是因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专门的小组趣味探究性学习,或者不同学科之间的跨领域交叉性学科研究等。不过,无一例外的是,每个组合中除了学生,都至少有一个老师,但双方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了传统的师生界限,都是学习研究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2)师生共商协同设计学习方案

师生协商一致,达成合意是学习共同体存在和运行的基础,也是难点所在。尤其是老师很可能基于先天的地位和“闻道在先”的优势而陷入传统课堂教学的惯性思维,因而忽视平等参与和“共建共享”。因此,一定要预先设计好共同认可的学习方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行动指南。当然,在方案设计时可以以一方为主,尊重老师的经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最终方案应当师生合意共同形成。

(3)师生合力共同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传统的学习过程可能是老师动口、学生动手和耳、眼,但“共建共享”模式希望的是“师生互助教学相长”,因此,需要老师和学生针对同一门课程、同一堂课或者同一个问题,共同投入时间、精力,共同分享思想、知识、技能,共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等。这实质上是让老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认知和分享相互结合,让彼此的独特成为另一方的高度。

(4)多方携手反思反馈和改进提高

只有从勤于反思反省和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进行改革和建设,才能提升课程品质和教学质量,政治课的学习也不例外,但这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共建共享模式。老师、学生是课堂教育教学的主体和主要参加者,自然要积极反馈共商共建共享的学习效果,经常总结经验教训;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更要实施动态监测和加强科学指导;家长、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等作为关心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有识之士,积极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的有益实践建言献策也是应有之义。

2.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共建共享”的独特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啃硬骨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也是在过深水区。一方面,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日益多元,而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实效尚不明显;另一方面,现代学生普遍的知识水平和视野都极为开阔,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和德育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老师的输出,而老师也会因为现代学生旺盛的知识需求而力不从心。因此,采用师生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抓住了攸关政治课堂改革创新和制约中学德育发展的真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博采众长、教学相长和人尽其才,最大程度地发挥老师、学生作为不同教学主体的聚合效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2)素质教育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高度不是应试所需的知识传授,而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修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主人翁,师生共建共享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每个中学生内心的独立和自尊,让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形成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更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塑造健全人格、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途径。

(3)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要想不与时代脱节,不与学生存在代沟,最好的方式就是虚心求学、边教边学、边学习边分享。因为师生共建的受益者不光是学生,还有参与其中的老师。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提高和升华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和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我所用。通过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紧密学习共同体,真正地影响老师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构建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学习共同体:中学政治课堂师生“共建共享”模式的新思路

1.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困境

中学政治课堂师生共建共享模式的构建,目前还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共建冷漠”。主要表现为教育系统对其认识和了解不够,作为学习主体的广大教师、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力量不足,相关学校积极性不高,共建共享模式处于“小打小闹”或者说“空中楼阁”的阶段,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二是“共享不足”。毋庸置疑,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之间,存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也会各有所长,但在目前,学校、地区之间的壁垒尚未突破,重点中学、示范中学和农村中学鸿沟明显的情况下,不少学校内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还只是“互不相干的鄰里”,平等学习、共同进步的公共精神和意识尚未形成。

2.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路径

(1)机制创新撑起“主心骨”,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建共享机制

要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4],就必须以新理念新路径探索、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必须推动理念、制度、方法创新,建立健全师生学习共同体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规范教育培训服务市场。既需要有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也需要有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既需要有横向的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共建共享共创方案,也需要有纵向的区域内部、学校内部、共同体内部的管理方式、活动准则规定。最终形成集师生共建、成果共享、资源评价为一体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共建共享模式。

诚如前述,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组合方式可以多样,但为了避免共建共享模式的碎片化和复杂性,基本的想法就是搭建同一省域的相邻或相近县、市师生之间共同学习、研究的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科、专题问题、地方特色课程、学法教法等方面进行共建,区域内共享研究成果。当然,考虑到线上交流不便和地区差异因素,建议是校内或者县内立足于实体平台或者课堂实现共建共享,市域或更大范围内因地制宜立足于学科发展展开资源共享。

(2)共建共享对接“大思政”,增强参与主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共建共享其实也是一个发动群众的过程,不仅包括全体老师、学生的倾心投入,还包括社会、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携手共建共享,不仅师生之间是“亲密的学习伙伴”,老师、学生与社会(市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是“紧密的‘大思政工作共同体”。中学政治课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首先就要为“共建共享,共创未来”开好头。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政治学科之间、不同学科和政治学科之间形成联动、优势互补、教学信息和科研资源共享;同一师生“学习共同体”内部要也要形成“文化共同体”,树立同一目标、同一要求和同一价值追求的理念,增强共同体的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3)教育教学实现玩中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教与学良性互动

思想政治课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其对学生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教育,既有对相关语文、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景再现、即兴表演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还可以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和社会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组织开展社会热点解读和时事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值得提倡的方式。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共同体成员尤其是教师要平等参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想法和意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做人做事的道理心服口服,对政治课堂的兴趣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 钱新华.用文化的视野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03).

[2] 赵同森.唤醒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8).

[3] 王雅琴,文雪.教学伦理的偏失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6(36).

[4] 顾明远.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J].教育研究,2017(11).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政治课堂学习共同体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