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然转向

2019-04-18陆婧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考试英语教学改革

陆婧

摘   要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将要逐渐在全国各省推行“3+3”模式,即高考总成绩由原来的文理分科成绩改为语、数、外三个科目和任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3个等级性科目构成,其中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分值仍旧保持原来的150分。此方案的推行再一次说明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在高考综合改革模式下合理有效地进行英语课程教学,也成了英语教学工作者最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英语教学  英语改革  教学模式

一、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新高考方案要求,第一批高考试点省市是上海和浙江。文件发布之后,这两地积极响应,分别开始部署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事宜。直至2017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区纳入第二批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大潮,各地均出台了本地区关于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天津、北京、上海、江苏、青海、海南、浙江、宁夏、西藏、广东等23个省、市、自治区都在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推行“3+3”模式,即学生在语数外之外,从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六科中可根据兴趣爱好任选三科进行考试,而浙江省则是在“六选三”的基础上又加了一科“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变成了“七选三”模式。

其中,在英语科目的变动上,最值得注意的是,比起之前“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英语多增加了一次考试,给了学生更多挑战的空间。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不同程度的高考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高考制度更被无数学子称为“通往成功人生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考制度的质疑越来越多,正如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朱永新教授所说:“现在的高考制度牵着中国教育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笔者认为,这是教育制度在一定时代发展推动下的产物。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曾经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首先,普通高中教育仍旧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其次,普通高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反观之前我国推行的文理分科教育制度,虽然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能力考查,在当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考试仍旧大部分停留在学科知识范畴内,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少之又少。伴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从意识上对知识和素质有了一定的觉醒和要求后,这种不满足普通高中教育目标的教育体系注定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因此笔者认为,高考综合改革实际上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二、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1.实行外语两次考试制度,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提高了实用性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交际过程内被应用得最多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保持与世界同步开放与接轨是一个国家取得发展先机的前提,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如果与时代脱节,那就必然会遭到社会的淘汰。

正所谓:“Everything changes,only change is never changed”(万事在变化,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尤其是对于英语这样和生活高度相关的学科,时代要求学生拥有更高的英语语言水平。而以往高考体系下的英语教学模式仅仅停留在应试层面,学习英语是为了满足升学的需要,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学习动机也缺乏主动性,尤其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更注重教学实用性。

而推行英语学科两次考试制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策略的模式调整。

从一个角度来看,两次考试机会制度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局限,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学习冲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与时代信息更新接轨的东西,满足社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散了学生对于高考备考的压力,同时也体现出了国家对考生的人文关怀,给了考生挑战自我的机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这也是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次考试机会”并不代表“放弃一次机会反正还有一次机会”,而是可以在“一次基础上进行二次突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合理安排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規定时间内冲击第一次考试的需求,以及在第一次冲击后有足够的能力向第二次机会发起挑战。

2.真正把英语从“应试教学”推向了“应用教学”

2017年高考改革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先背单词,而后结合习题来反复训练刷题。大部分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是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

因为不同的高校对英语有不同的等级要求,新的高考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英语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淡化了应试选拔功能。因此笔者认为,新的高考改革会促使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从“重语法,重做题,重得分”的应试模式转向“重能力,重英语思维,重实际能力”的应用模式。

那么怎样把这种“应用”实际运用在日常教学里呢?举个例子来说,要讲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区别,之前更多老师的讲解方式是告诉学生:“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就是引用别人的话,其中直接引用别人原句叫直接引语;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别人的话,且不能用引号,这是间接引语。”这么解释可能很枯燥,不利于理解,但是用“应用型教学”模式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按照课程内容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设计情境,比如,由老师本人请一个同学问另一个同学问题,再请另一个同学复述这个问题,例如:

“Will you ask Li Hua if hed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me after class?”

A同学问另一个同学:“Hello,Li Hua,Mrs Hu asked you if youd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her after class?”

那么另一个同学进行转述则应该是:“Yes.He said hed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you after class.”

内容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的难度及学生的水平进行递增,也可以增加学生人数进行参与,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直接引语”,什么是“间接引语”,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形象、生动,更能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三、新高考背景下英语教学的转向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高考综合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主要在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实质性转变,而高考综合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又在于提升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给予考生充分发挥能力的时间和空间。结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要实现英语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模式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组教学模式,试行选课走班教学

布鲁姆曾经指出:“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教师为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相信全体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机会,都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得到发展。

但是笔者认为,这是过于理想状态化的假设。实际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尤其是作为语言类教学,每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包括“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都是层差不齐的,这种差异性就导致每个学生“掌握”的方向和目标都不一致。例如,老师要讲“Love of mother”,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理解应用能力,让他们阅读一篇关于母爱的小说的片段,然后谈各自的感想。而在一个班级里,可能有些同学的英语水平连最基本的任务材料,哪怕是一篇小说的情节都没办法读懂,更别提要谈感想和理解学习内容了。如果这时候因材施教,选课走班教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3+3”模式规定,除了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及报考学校的要求,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政、史、地、物、化、生6个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不再区分文理科。因此,这一改革需要重组高中英语的教学形态和模式,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科目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分类辅导,多层次培养学生,真正达到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

2.促进基础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的形成,培养语感

关于语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广义上是指学生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可以读懂听懂,还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情感經验、心理经验,通过运用分析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在脑海中想象出对应的语境。

高中英语《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就包括语感的培养。该能力的形成往往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技巧、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语境的培养是缺乏的,例如,平时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学生说食物很美味时,一般会说:“It is delicious.”用“delicious”来表达食物的美味,但实际在欧美国家很少有人会很刻板地说“delicious”,而是用“good”“amazing”这样的词汇,说明了“中式英语”与英语实际生活情节的脱节。因此英语教学中更需要加强学生基本的运用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完形填空能力的训练是贯穿高中英语学习的,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把所学词汇进行分类教学,与高考相衔接,再逐渐根据词性的熟练度应用联想出上下文之间的语境链接,使学生逐步构建出一个知识体系,以便形成整体认知和驾轻就熟的能力。再比如通过增加学生阅读量,实行定期的阅读训练,多增加英美文学原文阅读的训练,以利于逐步渗透和加强英语的语感、英语情感和英语跨国际文化等语言素养的养成。

同样地,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从热点题材入手,深化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以便学生形成英语语言素养并加深实际应用度。

3.开展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的。但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本身失去了兴趣,就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

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活动是必要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一个被动的认知主体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有的老师要讲“When,What及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相应回答,如果只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说:“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Oh,I a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大部分学生会觉得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说话习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人见面会这样问候,没有相对应的语言环境,没有情绪、态度,这些句子就只是几个单词的组合,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如果引入一些视频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样是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以海绵宝宝英文版的原声动画为例,“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Spongebob.”“Oh,Im going to catch jellyfish!”配上影视人物在情境下的情绪态度、语气,就能把学生快速带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能够更深入具体地完成知识点的渗透,达到掌握教学目标的目的。

新的高考制度呈现出等级性水平测试发展的趋向,为此,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节奏多变的教学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和趣味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饶有兴致地、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中,切实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惠玲,王红,李连生.英语高考改革,应三思而行[J].校园英语:中旬,2014(07).

[2] 黄代利.谈高考英语改革的影响[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08).

[3] 李敬芝.浅探高考英语改革[J].知识经济,2014(05).

[4] 董连忠.全国高考北京市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5] 程晓堂.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5).

猜你喜欢

考试英语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