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4-18范李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社团主体

范李明

摘   要 学生社团是普通高中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调查发现:高中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明确共同价值取向,社团之间地位差异明显,社团管理运作能力不足,社团制度体系不完善,社团活动宣传渠道碎片化。要提升高中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应确立社团活动共同价值取向,提升社团管理运作能力,获取社团活动支持力量。

关键词 高中学生  社团活动  参与现状

一、高中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存在的问题

“三圈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者创立的一种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它广泛用于公共领域的管理与决策分析,“价值”“能力”“支持”三个要素构成了“三圈理论”的基本模型[1]。本研究基于此分析视角,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赣州市选取6所普通高中学校作为调研学校,每所学校选取学校领导代表3人、教师代表100人、学生代表200人、学生家长代表10人作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调研发现:高中学生社团活动缺乏共同价值取向,社团之间地位差异明显,社团管理运作能力不足,社团制度体系不完善,社团活动宣传渠道碎片化。

1.社团活动缺乏共同价值取向

目前,学界对高中社团活动价值基本形成共识,突出表现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自主、自治能力,塑造优良校风、班风、学风等方面。对于社团活动各主体而言,对社团活动价值的共同理解,进而形成统一的至善价值观,是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的必然要求。对社团活动价值的不同理解取向和感悟程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各行为主体的表现。

整理访谈资料,我们发现(见表1):大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开展社团活动对提高学校升学质量意义不大,有相当部分学校領导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可以开展,但是为了获得学校综合测评加分或获得奖励,只有少部分学校领导积极赞同开展社团活动,并认为这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这说明学校领导层面对于社团活动育人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待社团活动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服从学校安排。这充分说明学校决策层对于社团活动的态度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行为。令人意外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站在“学习”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做出不同的判断,对社团活动价值理解越深刻,参与倾向性越强。相较于上述主体的动机选择,学生家长最为反对自己孩子参与社团活动,因为大部分家长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无助于孩子的学业成绩提升。这说明在家长眼中,社团活动的价值相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社团地位差异悬殊

有别于大学社团,高中学生社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学校发起并组建的社团,这类社团称为“官方社团”,譬如校合唱团、管乐团、辩论社;二是由学生发起、学校批准备案的社团,这类社团称为“民间社团”,譬如漫画社、棋牌社、Cosplay联盟等等。通过调查统计(见表2),就数量而言,大部分学校的社团属于第二种类型,但是就社团的支持度和影响力而言,第一种类型社团远胜于第二种类型社团。第一类社团往往能够为学校带来荣誉和奖励,因此许多学校格外重视。而第二类社团由于得不到学校的支持,活动趋于边缘化,活动既少又散,仅有极少部分学校一学期有专门的社团文化节供这些社团“自由发挥”。

这种明显的地位差异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么一个现实:发展较好的社团在组织形式上完全依靠学校动员和组织,使得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对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社团活动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学校行政干预过多最终导致学生社团“学生会”化、“班级”化,其自主性、独立性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在经费支持、监管扶持、权益保护等方面重点向官方社团倾斜,进而限制了学生社团整体的发展,久而久之,学校社团活动很难得到学生的广泛响应。

3.社团管理运作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社团的管理运作能力有待提高,有的社团活动领导重视,但不善于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有的社团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具体来看,首先,社团活动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社团活动日趋“同质化”。许多学校统得过严,并没有引导社团就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造成社团活动统一有余、创新不足,甚至有的社团活动沦为“走过场”,进而影响到社团活动参与质量。其次,社团活动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由于没有形成组织、招募、管理、考核、激励等环节的有效管理体系,挫伤了大量社团成员参与积极性。再次,社团活动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无法为社团活动持续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一方面,社团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和指导教师保障,另一方面,争取学校重视、整合学生家长力量,共同协力助推社团活动才能为社团活动持久“续航”。总之,由于社团管理运作能力不足,导致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不高。

4.社团制度体系不完善

首先,高中学生社团没有统一的制度条例作为规范和指导。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该条例第三条第三点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不属于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2]。换言之,学生社团属于学校内部团体组织,受学校直接控制。与大学生社团相比,高中学生社团活动完全由学校把控,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条例。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社团结构、活动强度、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其次,高中学生社团的奖惩制度不完善。在激励方面,调查的83%的社团缺乏明确的激励制度去激励社团成员积极作为。在惩罚方面,几乎没有社团提出明确的惩罚要求。因此,调查中43%的社团成员经过5次社团活动后对社团活动失去兴趣,长此以往,最终会影响高中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高中学生社团成员权利和义务制度不够详尽。大部分社团重点着墨于社团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对社团成员权利和义务的描述过于简单。例如,有社团提出,“表现积极的社团成员可进入社团理事会”。那如何来衡量表现是否“积极”呢?因此,社团如果无法在权利和义务方面进一步细化、制度化,势必会影响社团活动的参与度。

5.社团活动宣传渠道碎片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2%的学生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转述得知社团活动的信息,28%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海报、宣传栏目及校园广播了解社团活动的动态。进一步访谈发现,这些宣传渠道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宣传网络,宣传渠道处于碎片化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不够重视社团活动宣传,行政“命令式”的非宣传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社团自身的宣传力量过于薄弱,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学业负担重,社团后勤、宣传方面的人员配备远远不足。所以,要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必须拓展宣传渠道,形成系统宣传渠道,以此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参与(观摩、互动)。

二、提升高中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的对策

1.明确社团活动共同价值取向,激励各主体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价值观危机是当前中国教育的根本危机[3],放眼当前高中学生社团活动,我们应该明确社会至善与个体至善相统一的共同价值取向,从价值观层面化解社团活动参与“危机”。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弘扬参与精神,在全校宣传一种“我参与、我快乐”的社团活动参与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要丰富社团活动至善价值理念,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宣传社团活动的正能量,即社团活动不仅仅满足于学校的奖励加分,而更应该满足全体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校德育的根本要求。要将参与社团活动上升至责任和义务的高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坚守的永恒主题。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开展更多的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意识到社团活动的核心意涵,激励更多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参与社团活动。

2.提升社团管理运作能力,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社团活动

要提升社团管理运作能力,应当注重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升社团活动的创新能力。第一,要充分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正视学校升学压力,不断加强与学生、教师、家长等主体的沟通,让这些主体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为社团开展活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二,要建立健全社团活动制度体系,形成社团活动参与制度保障。如果没有稳定的、合理的、有效的制度保障,参与主体可能会因为遇到挫折而降低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第三,要尽量避免社团活动内容脱离高中生生活实际,降低社团活动参与门槛,壮大社团成员队伍。第四,要保证社团活动过程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第五,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激励机制,提升社团组织管理能力。优秀的高中学生社团往往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激励机制。

3.建立立体式的社团活动宣传网络,系统引导主体参与社团活动

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提升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学校必须给予社团活动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更像是一种“合作”,而不是“越界”。反过来,学生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反哺”学校发展。因此,学校要形成一个系统的社团活动宣传网络,通过网络、广播、校报等媒体积极宣传优秀的社团活动,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另外,社团干部要利用自己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掌握,主动宣传和包装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社团活动。只有通过系统的宣传网络,才能让更多的主体知晓社团活动。同时,还要建立便捷的参与渠道,为各主体创造参与社团活动的机会。

4.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各主体参与社团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高中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有赖于一定的制度保障。首先,学校保障学生自主参与社团活动的权利,从制度上明确社团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次,在社团成立方面应有严格的要求,凡是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社团一律不予通过审核。再次,在社团活动方面,凡是出现违法行为一律追究行为人责任。最后,在社团活动参与主体的关系层面,明确规定学校要保障社团活动自主,学生要尊重学校合情合理的安排,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社团活动。大部分学校为此制定了详实的社团活动章程。

对于我们当前的社团活动而言,首先要形成全校统一的社团制度体系,只有这样,学校社团活动才能有章可依、富有活力。其次,明确社团活动各主体的职责和权利,学校领导、学生、教师、家长等主体在制度体系下,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社团活动参与生态得以维持的长效机制。尤其要明确学校的职责。普通高中学校支持社团活动,认识上要统一,领导上要到位,要充分肯定社团活动的价值,在学校形成推动社团活动发展的合力。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gk/fg/shzzgl/201507/20150715847907.shtml.

[3]葉澜.价值观危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危机[EB/OL].http://news.inewsweek.cn/news/politics/3158.html.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社团主体
缤纷社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K-BOT拼插社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