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和QQ平台的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沟通方式调查

2019-04-18施维瑞李宜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家长教师

施维瑞 李宜江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微信和QQ等信息平台。通过对三位中小学家长及三位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基于微信和QQ平台的沟通交流,除了在沟通桥梁的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的提供、沟通渠道的便捷等方面具有优势外,也存在隔屏交谈与面对面交流、资源共享与隐私保护、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兼顾与平衡问题。

关键词 微信平台  QQ平台  教师  家长  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在城市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微信和QQ等平台的使用[1]。教师和家长在使用这些平台的过程中有哪些真实体验?平台为人们沟通带来便捷的同时有没有产生不便之处?带着这些疑惑,笔者分别对不同中小学的三位教师和三位家长开展了访谈调查,以期通过个案的分析,探讨中小学教师和家长运用微信和QQ等沟通方式的情况。

一、调查工具与对象

根据调查的可行性,对三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在征求访谈对象同意的基础上录音并形成访谈记录。为保护访谈对象隐私,在不影响真实性前提下对访谈记录进行了必要处理。访谈提纲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1.对家长的访谈提纲

(1)对微信和QQ平台功能的了解程度。

(2)除了关注每日作业和任务外,是否经常通过平台关心孩子在校情况?

(3)平台的使用给您带来了哪些便捷和不便?

(4)对平台发挥与教师沟通的作用有何期盼?

2.对教师的访谈提纲

(1)建立微信或QQ家校沟通群的时机和动机。

(2)除了平台群聊功能,还会使用哪些功能与家长进行互动?

(3)对平台发挥作用的满意程度有多大?它为您带来过困扰吗?

(4)对平台发挥与家长沟通的作用有何期盼?

3.调查对象

访谈的三位家长分别为彭女士、梅女士和高女士,孩子就读于城市中三所不同中小学,对应的年级分别为四年级、八年级和五年级。三位教师同样来自于城市中三所不同小学,分别为教授三年级的储老师、五年级的魏老师以及一年级的徐老师。

二、调查发现

1.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微信和QQ平台的基础功能即是教师和家长之间文字、语音和视频的互动,为实现教师布置课业任务或通知,分享图片、优质文章和活动视频等提供平台[2]。彭女士和梅女士叙说了她们平时使用微信、QQ家校沟通群的体验:

我们班级刚成立时班主任就建立了QQ群,老师会将每天孩子要做的作业写在纸上然后以拍照上传的方式发送到QQ群。节假日时一般都会布置好每天的任务量,要求家长在群里签到打卡以确定完成。老师在群里分享最多的就是孩子运动会或是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而我们家长会经常在群里聊到孩子的学习。QQ群给我们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帮助,但总觉得老师与我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少了些。(彭女士,2018-02-05)

我们班每科老师都分别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每天会在自己所教科目的群里布置作业,也会分享一些有关学习的链接和文章。孩子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在对应科目的群里,老师每晚都会有一个固定时间给予解答。在我看来,群聊的作用主要是方便老师们在周末或放假期间布置作业,完成的学生进行姓名和序号接龙,老师会检查并予以反馈。(梅女士,2018-02-15)

褚老师工作刚满一年,她对于平台中的群聊功能有着非常积极的评价:

2017年,就职后学校就安排我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班级。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将我拉进了班级QQ群里。班级群除了方便我们老师发布作业外,班主任還会发一些孩子们在做早操或者看电影的视频。作为与家长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中介,我认为它为加强我与家长间的联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褚老师,2018-04-20)

徐老师是一年级班主任,充分肯定了班级微信和QQ群的重要作用,但家长们的频繁私聊有时候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2017年开学初,我建立新任班级的微信和QQ群,学校和家委会还专门制定颁布了相关管理意见,以此来规范班级群的建设。大多数家长和任课教师们都赞同群聊成为我们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但是我认为这给班主任增加了工作量。作为班主任的我需要综合处理班级所有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动态,学生的请假、教师的调课都需要在群里通知,即便到了晚上我的手机也不能关机,以防漏看了家长或教师的消息,感觉自己有种被手机“绑架”的趋势。(徐老师,2018-04-21)

2.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及QQ云空间实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资源流通。“家长通过订阅教师创建的公众号,获取教师在公众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能够实现信息的积累和查询。”[3]

我们学校的官方公众号主要是用来做宣传活动或者比赛,有时也有学习资料共享和学校的考试安排,有更新我都会点进去。今年学校的校庆庆典就是在公众号里直播的,我们都在直播页面下留言交流,除少部分家长表示活动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绝大部分家长还是支持学校举办类似活动的,这让我们家长有了参与感,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热烈和大家激动的心情。(梅女士,2018-02-15)

我们学校的公众号会不定期更新学校举办的大小活动,例如数学教研活动、英语竞赛、植树活动等等。我时常推送一些活动通知到班级群里,让家长们感受到学校的生机与人文氛围。我也会提醒家长们不要在公众号里评论过激的言论,建议他们有什么疑问和看法私聊或打电话给我。(徐老师,2018-04-22)

学校通过建立官方公众号推送学校的最新活动、发布即时消息、共享学习资源,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一同分享孩子的校园生活。

我们家长会经常发朋友圈的动态,交流孩子们参加的活动,也会分享关于学习的链接。老师如果发布了学习方面的朋友圈或链接,我注意到就会打开来看,但是一般很少会在内评论留言,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还是偏向于给老师打电话寻问,或者找到老师当面交流。(高女士,2018-02-05)

从教十八年的魏老师经历了从电子产品不发达到信息化时代的变迁,他认为现代化技术的出现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以往我想要给学生们准备些课外学习资料都需要先下载再去打印店打印。各种各样的交流软件和平台出现后,我就学会利用它们分享资料。在朋友圈这个相对公开的环境下,每一次分享都经过我的深思熟虑,防止我的某一无心之言误导某位家长,产生误会。我会利用云空间上传学校一些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补充的扩展性知识等。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希望平台的功能可以更加全面和开放,为我们教师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便捷。(魏老师,2018-04-23)

3.便捷了沟通的渠道

通过微信和QQ平台,建立群聊交流学习经验,在公众号内推送即时消息,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4]。在利用微信和QQ加强与教师的联系方面,家长说到:

我认为微信和QQ给了我们家长与老师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很多交流的机会。有些家长工作很忙,想要经常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是不现实的,微信平台给了我随时联系老师的机会。(彭女士,2018-02-05)

微信和QQ群的建立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捷,比如别的孩子有不会的问题发在群里,我看到后可以询问我家孩子会不会做这些题目。(梅女士,2018-02-15)

魏老师比较了利用微信和QQ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和以往教师与家长面谈形式的利弊。

在我眼里,它们固然是一些工具,除了成为我与家长间交流的媒介,但我觉得它们承载了太多我的回忆和情感。微信和QQ平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交流形式的缺陷,家长可以选择空闲时间看老师的留言,文本消息也可以给家长一定的思考和缓冲时间。然而平台让教师和家长以文本为主交流,内容也只能限于消息通知和资源分享,如果学生出现了成绩剧烈下滑等类似情况,家长还是会主动联系老师要求面谈。所以我觉得这两种形式需要互补,适时视情况使用。(魏老师,2018-04-22)

徐老师的手机分为生活和工作两用,他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分享自己生活中欢乐的一面,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传递正能量。

我与班级家长年纪差距不大,在思想交流上没有大的代沟,我觉得我的私生活可以与他们分享。周末的时候我会去听音乐会、打球、看电影、聚会,并且在朋友圈和QQ空间发布动态,让他们看到我周末的活动轨迹。作为班主任的我,需要释放工作带来的压力,我希望能让家长和学生们感到我的亲切,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压力,更好地激励他们的学习。我希望平台能够增加教师的人性化色彩,平时我会尽量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尤其是他们有进步时,比如某个孩子最近字写得好看了,我会私聊他的家长进行表扬。在我看来,其实与家长沟通并没有那么困难,特别是现在有了这么方便的平台作为支撑,我们老师平时要多去鼓励家长和学生,多主动地联系他们。(徐老师,2018-04-23)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互联网时代,微信和QQ平台已成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便捷了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但新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带来消极影响。

1.形式的抉择:隔屏交谈与面对面交流

互联网平台的交流形式并不能代替教师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例如当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或行为问题时,教师与家长的面谈更适宜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气势和气场较足的教师来说,在此环境下教师的可控因素更多。此外,面谈也是一种策略,家长需要腾出专门的时间与教师进行面谈,增加形式上的仪式感,引起家长对问题的重视,起到警醒的作用。这些都是文字交流难以替代的优势。

沟通目的、内容决定了沟通形式,对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采用隔屏讨论还是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应当视情况而定。教师和家长应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网络科技的交流与面对面交谈和谐并存也是教师和家长为建立良好关系所共同期盼的[5]。

2.安全的威脅:资源共享与隐私保护

微信和QQ平台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快捷而丰富的资源共享平台,不仅是班主任,各科的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中分享资源,实现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在同一个群中的交流。“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和家长以及教师的工作相结合,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实时推送。”[6]同时,朋友圈和云空间也为教师共享教学链接、转载文章等提供方便,让资源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

平台资源共享功能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有泄漏学生、家长和教师隐私的风险。如有时教师、家长个人的朋友圈和空间里的内容会被他人转发传播,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会被“曝光”在群里,家长与教师聊天的一些内容不宜“公聊”等。

教师和家长需要在资源开放和保护隐私之间掌握平衡,既享受到微信和QQ平台开放环境下的资源流通,又能够尊重和保护彼此的隐私,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3.情感的沟通: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内容大多仅限于交流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台成为教师传达通知的专门工具,“对学习的高度关注成了家长和教师沟通的主要话题,而孩子的健康和兴趣相比学习则较少被提及”[7]。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需要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让信息变得有温度。

参考文献

[1] 林青松.UDS合作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数字化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2]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3] 孙方,李冯.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交流途径”构建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0).

[4] 位涛.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形成由配合到合作的教育合力[J].教育探索,2016(11).

[5] 巴伯,等.家庭、学校与社区[M].丁安睿,王磊,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6] 董艳,王飞.家校合作的微信支持模式及家长认同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2).

[7] 郁琴芳.家校合作中校长与家长的认知差异——基于上海市146所公办学校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家长教师
最美教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家长请吃药Ⅱ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