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师德建设的主要经验与现实启示
2019-04-18秦苗苗曲建武
秦苗苗 曲建武
摘 要 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以改革开放四十年师德建设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凝练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主要经验;剖析师德建设的关键发展路径,总结以往主要经验,提出“四个坚持”的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师德建设 教师 教育
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而提高师德师风修养则是对一名教师的时刻鞭策。新形势下提高师德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为国家建设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师德建设的宝贵经验,挖掘当代启示,对于建设教育强国,走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师德是指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不轻易改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职业道德要求。高尚的师德品质和良好的师德素养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师德建设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根据教育改革和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通过教育、宣传和制度化管理等手段,规范教师的行为作风,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从而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最終目标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师德建设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领导集体都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管理服务、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改善薪酬待遇,积累了丰富的师德建设经验,为大国强师奠定了重要基础。
1.与时俱进:紧密围绕时代特点,不断丰富教师使命
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1]。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入教育系统,解放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唤醒了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的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日益壮大,重新投入到教育工作岗位上,承担起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希望[2]。到2007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自觉成为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所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好老师。党的十八大以后,又与时俱进地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开放40年教育实践中广大人民教师心存强大的教师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以立德树人为最大使命,具有鲜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2.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做好四项工作
江泽民认为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3]。习近平也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将教师作为关键出发点,从总体环境营造方面下功夫,坚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坚持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层面组织教师签署师德承诺书,各项考核均与师德评价成绩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坚持教师培养终身制,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特点和基本要求,努力构建教师发展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坚持依法执教,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树立尊法守法形象,坚决杜绝暴力教学行为发生。四是坚持设立师德档案,从青年教师的严格筛选到在岗教师的系统培训,再到工作成效的考核监管,形成严密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体系并随着教育的发展需求应时而变。
3.实事求是:根据发展需要健全师德建设体制机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教育界对师德规范讨论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战线师德实践的不断开展,逐渐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从体制机制建设的高度开展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5]。从1984年至2008年间先后四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激励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从1985年至l999年间先后三次颁布相关文件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及时调整师德建设重点。从2005年至2014年间先后三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总体要求、主要措施等几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切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十八大以来,在2017年习近平主持并推动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开启了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师德建设体系新纪元。总之,随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制度的改革实践,师德规范、师德考评制度日益完善,师德建设的严密性、规范性、科学性不断增强,师德管理日益走上正规化轨道并取得良好成效。
4.统筹兼顾:发挥中国智慧,潜心研究六大管理创新模式
“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担着庄严的职责”[3],完成好这个责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此充分统筹和兼顾各方面力量,发挥中国智慧潜心研究出六大管理创新模式。一是提高教师政治素养,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组织成立“百人宣讲团”,启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二是完善成长培训制度,把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同时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实现全方位培养培训。三是成立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讨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引领专业发展模式,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四是提高教师职业保障,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等活动,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五是大力选树师德典型,建立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评选机制,推出黄大年、张丽莉、宋玉刚等一大批优秀教师。组织优秀师德报告团赴各地开展教育宣讲,宣传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教育战线正能量。六是督促查处违反师德事件,针对学校教师严重违反师德师风事件,情节特别恶劣时将相关人员停职并移送司法部门配合警方调查。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师德建设的现实启示
带着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迈进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教育系统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工作中下大力气。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指导地位,保证工作方向和方法正确的同时为师德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这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部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凝结了中央历届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些契合时代发展的理论正是师德建设迫切需要的指导思想,通过组织教师们学习了解党的理论方针,让党的前沿思想深入教师头脑、形成政治认同并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师德观。
2.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武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协调推进眼前“四个全面”的总体把控,又立足于统筹推进未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瞄准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奠定教育基础,又瞄准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好人才保障。广大教育工作者既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队伍的孕育者。加紧组织教师学习,让教育工作者多一份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强大人才队伍支撑,这进一步提高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紧迫性。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展开。坚决落实“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学习到每一名教师,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真学真用。
3.坚持以师德建设和教育改革促发展
目前,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只有做到师德建设与教育改革同步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师德建设与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同步,坚持系统建设的整体思路,由国家教育部出面统一组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二是师德建设与教育的科学化培养同步,把握和运用教育规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师文化修养,提高坚持和坚守自觉性。三是师德建设与教育的科学化手段同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等载体和媒介,提高教育技术实力。四是师德建设与教育的科学化经验同步,放眼教育全球化,坚持教育自信的同时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参加国际研讨会,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国际化道路,培育适应国际化教学的新师德。
4.坚持以理想信念和自我提升谋立业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以理想信念和自我提升谋立业,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教学相长,个人价值和教书育人能力获得提升。
(1)做有本领的教育者。一是拥有做研究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分别以学生、教学、学科为研究对象,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形成教学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双丰收。二是拥有创新的本领,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支撑下用于开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学术科研。三是拥有终身学习的本领,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锤炼自己,逐渐增强教育影响力。
(2)做有信仰的教育者。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拥有三种信仰,一是拥有政治信仰,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和战略谋划,在教育战线做好党的思想宣传员。二是拥有教育信仰,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拥有幸福信仰,把从事教书育人看作一件幸福的事,怀揣教育理想,永葆一颗童心。
(3) 做有魅力的教育者。一是拥有人格魅力。通过优秀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打动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传递正能量。二是拥有学识魅力。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高水准的文化修养、文化涵养和文化素养,以深厚的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拥有形象魅力。不仅要在治学和做人方面为人师表,也要在仪表和举止方面做出表率,保持妆容严肃、服饰文雅、谈吐随和、仪态端庄。
总结改革开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发展历程,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哲学经验指导师德建设,不断丰富教师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今后将继续引导教师教育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武装,以师德建设和教育改革促发展,以理想信念和自我提升谋立业,推进新时代教育系统师德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01).
[5]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