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万棋童的苦乐年华

2019-04-18应琛

新民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棋段位棋手

应琛

“柯洁上清华”——自带流量的柯洁,再次占领头条。

今年3月,清华大学《2019年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推荐名单》公示,柯洁的名字赫然在列。如果顺利入学,他将就读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清华还有一位围棋国手古力。

虽然已经是世界围棋史上最年轻的“七冠王”,但柯洁上清华究竟是谁赚了谁亏了,还真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有网友认为“下围棋的脑子都聪明”“清华录取柯洁,是清华的荣耀”,也有粉丝心疼偶像——“不管选什么专业,恐怕都会秃掉的”。柯洁自己也说,自己还没有进入清华,入学考试已经让他感到十分头疼。

从上清华被热议可以看到,柯洁的偶像效应不亚于娱乐明星,柯洁为代表的中国年轻力量重新统治围棋界,也重燃了中国家长让孩子学棋的热情。

在上海,估计有20万-30万棋童正在学习围棋,每月覆盖七八个赛区的业余围棋升级赛火爆程度堪比拍车牌,不到30秒,1万个参赛名额就被秒杀。

仅仅当一种兴趣爱好,或以职业选手为目标,或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棋童人生是痛与快乐并存。

起得更早、学得更苦

带着明显的黑眼圈,12岁的魏诚艰难地从被窝里坐了起来,揉了揉耷拉下来的眼皮,便拿起iPad进入紧张的计算。这时,床头的闹钟才刚过6点。

魏诚早起,是为了抓紧时间做围棋的死活题。父亲魏亮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从幼儿园至今,始终都是这样的节奏,“就像拳不离手,学围棋,锻炼计算能力的死活题是基本功,差一天也不行。前阵子,他妈妈两个礼拜没让他碰棋,水平就明显下降了不少,不在状态。”

而每天放学回家,抓紧写完作业后,魏诚就上弈城围棋网对弈,一盘棋经常要花一两个小时,如今的他已经站稳了“弈城9段”(业余最高段位)。

从幼儿园中班学棋至今,魏诚几乎都是这样的节奏。

说起学棋的初衷,魏亮坦言,就是儿子太调皮了,“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也没老人帮忙带孩子,一碰到寒暑假,老师都希望我们不要把魏诚送去学校,因为人手不足看不住他。”

儿子的秉性,魏亮清楚。为了让儿子静下来,魏亮就给儿子报了围棋班,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来锻炼孩子的性情。说来奇怪,拿起黑白棋子,魏诚真的就能投入进去,而且进步也非常明显。

学棋,没有捷径,付出的时间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正在上课的韩怡辰。

2009年出生的韩怡辰如今已是上海市女子围棋小学组的领军人物,在全国同年龄的女选手中也名列前茅。陪她学棋和比赛,由65岁的外公朱洪一个人包掉。

“原本只是觉得学棋性价比挺高的,就给她在家附近报了班,一个星期去两次。”朱洪回忆道,没想到两个月之后,韩怡辰的进步非常快,“学习的频率,也就变成了一个礼拜三四次,到天天去。”

幼儿园中班的时候,韩怡辰就取得了那年建桥杯上海围棋公开赛女子幼儿组的冠军,并已经升到了业余二段。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好的学棋氛围和旗鼓相当的对手,朱洪找到了清一围棋社。

朱洪说,韩怡辰是真的喜欢围棋。幼儿园大班时,韩怡辰升为业余4段,也取得钢琴5级证书,但在围棋和钢琴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现在,学业之外,韩怡辰每周要辟出30多个小时用来下棋,她回家后能用最快速度做好作业,然后晚上自己上网“下盲棋”或者用iPad做死活题。

而入选了上海围棋少年队之后,每周一三五,朱洪中午就要去学校接韩怡辰,送她去上海棋院或清一棋社习棋。周六晚上和周日,韩怡辰的时间也都花在围棋课和比赛上。

记者见到韩怡辰的这天正好是周五,65岁的朱洪正带着她来到清一上课,这一上就是从下午两点半到晚上八点半。

朱洪感慨:“我是胡萝卜和大棒一起来。如果她下出了不是自己水平的棋,我也会狠狠批评她。”好在韩怡辰也很争气,当教练跟她说,如果能再提高计算能力,她的水平就能更上一个台阶后,她就真的每天会主动多做一些训练计算能力的死活题。

“时间真的是不够用!”在朱洪的引导下,韩怡辰学棋的同时,也在学习管理时间,“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也很重要”。于是,地铁上,她会背唐诗,和外公玩“24点”;挤出个半小时,就拿过外公随身带的课外书阅读。

因此,三年级的韩怡辰学习成绩一点都没落下。所在的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也很支持她学棋。“代表学校参加围棋比赛,也是给学校争光。”朱洪说,不久前,韩怡辰光荣地担任了班级中队长。

冲段少年,博弈的青春

这几年上海的少儿围棋热,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空前繁荣”。陪练、陪训、陪考試……一个孩子下围棋,多名家长围着转。

根据上海棋院给出的官方数据显示:每月一次的围棋考级赛,参与孩子超过1万人;每季度一次的段位赛,人数在2500左右。考虑到场地、安全、保障等因素,围棋考级赛每月名额有限,全市的考级地点只有6到8个。一到报名时间,教练们的电话都会被打爆,一旦被告知名额已满,家长大多急得双脚跳。

“以前,围棋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就有一种出成绩、为国争光的使命感。但现在99%的家长都是将围棋看作是一种很好的益智工具,为了开发智力让孩子学棋。” 上海清一围棋社总经理、上海围棋协会副秘书长胡煜清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从报名考级考段的人数来倒推,现在学棋的孩子大概在二三十万,“上海学棋的地方也非常多,有一些综合性的,如书院,围棋作为其中的一个项目,也有像清一这样只做围棋的专业培训机构。”

在胡煜清看来,四五岁开始学棋比较合适,“启蒙阶段,我们更多还是培养兴趣。只有有了兴趣,进步才会快。”

在围棋培训机构同雅堂上课的棋童,男生占比普遍比较高。

事实上,上海学围棋的群众基础向来很好,有天赋的孩子也很多。“快的话,很多孩子用一年多就可以升到业余五段。”但胡煜清承认,现在人数多了,段位较之过去也“变水”了,“我学棋的时候,业余四段等同于上海市冠军了,业余五段更是凤毛麟角,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棋手。而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到了业余五段就是‘打通关了,其实是一个误区。业余五段到业余六段之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门槛。”同时,胡煜清也提醒家长们:“不着急冲段,打好基础最重要。”

现在,上海一年有300至500名棋手升上业余5段。由于业余5段棋手的数量越来越庞大,但总体水平没有提高,上海市围棋协会结合棋赛成绩,通过“5段1星至3星”的加星方式,为划分棋手实力列出更科学的标准。从业余5段升至业余6段,棋手须参加中国围棋协会组织的比赛,需要花费比过去多得多的精力,而再往上,这条路更不好走。

朱洪给韩怡辰的目标就是能尽快升上业余6段。

韩怡辰家里已经摆了不少奖杯。小小年纪,她已经南征北战,成为一名比赛经历丰富的棋手。在去年的全国少儿赛上,韩怡辰在U12组别拿到第12名。排在她前面的11位小选手,都是辍学投入职业训练的同龄人。

每次出去比赛,都由外公朱洪陪着。如今的青少年围棋比赛全国开花,赛地远至西藏、海南。朱洪为韩怡辰选比赛的宗旨是:比赛奖金高,吸引的选手水平就高,是锻炼棋艺的好机会。

事实上,参赛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南宁的全国青少年围棋锦标赛,魏亮和妻子带上魏诚和他弟弟,全家出动,一共待了7天。但有时成绩不一定理想,魏亮感叹,“去棋赛是亏的。”

围棋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学棋,也离不开围棋AI的辅助,对弈,复盘,教练之外,AI是提升棋力的重要途径。韩怡辰和外公商量,配置一台围棋AI。朱洪提议:你拿出1万元的比赛奖金,外公再赞助3000元,韩怡辰爽快地答应。自己下棋赢得的奖金用来购买学棋工具,这笔钱花得很有意义。

朱洪心里,教会孩子懂得经济管理,也是规划,“我一路走来也算经历丰富的,从钢铁厂工人到自己经营企业。现在我把所有精力放在韩怡辰身上,她是我最大的投资。”

十字路口,落子无悔

将围棋作为爱好是愉快的,但要冲击职业段位或许就会是痛苦的。这和一个人把爱好当成工作后的感受应该有微妙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职业定段赛的残酷,要让一个孩子承受。更残酷的是,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在他们还年幼时就提前到来。

記者在清一围棋总部,见到了已经是职业二段的唐嘉雯。刚刚下输了一盘棋的她看上去并不服气,正追着老师要求再比一次。

每年的全国围棋定段赛是成为职业选手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围棋高考”。而能获得职业段位的棋手,每年也是有名额限制的。上世纪90年代末,男子名额12个,女子就只有2个,后来才渐渐放开。2018年,中国围棋协会进行改革之后,名额变成了男子30个,女子10个。

“职业初段到职业九段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胡煜清说,棋手年龄越小,就越有机会。

而年仅15岁的唐嘉雯,两年前就在全国围棋定段赛上,以第8名的成绩成为职业棋手,并且是当时中国最小的女子职业棋手。

“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胡煜清告诉记者,去年全国围棋乙级联赛的最后一盘棋输了之后,唐嘉雯真的就是“哭了三天三夜”,“她非常自责,因为前面下得非常出色,六盘棋都赢了,如果最后一盘棋赢了的话,所在的队伍就能升到甲级队了。”

大约是在4岁半的时候,小嘉雯在小区的围棋班上开启了自己的围棋之路。在学棋之初,不论是父母还是唐嘉雯自己,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比赛也并不频繁。或许小嘉雯的父母都是抱着艺不压身的心态在支持女儿学棋。但一次“意外”的发生,使得唐嘉雯这辈子再也无法离开围棋了。

2009年5月,上海市小应氏杯幼儿围棋锦标赛,老唐带着女儿去参赛。对于没有任何大赛经验的这对父女来说,见见世面几乎是唯一的目标。不过唐嘉雯初生牛犊不怕虎,硬是在中班组拿到了女子第一名。这样的成绩让父女俩喜出望外,也增加了不少信心。很难说这算不算命运的垂青,唐嘉雯的才华那个时候便展露无遗。

唐嘉雯的学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光是几次定段赛就让一家人受了不少刺激,也曾经因此在学与不学之间摇摆了很久,若不是小唐执意坚持,也许真的就断送了职业之路。

用唐嘉雯自己的话来说,学棋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跟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已经走上职业道路的她每天不是在上海棋院或清一训练,就是在家利用AI研究棋形招法。

要冲击职业段位,牺牲学业几乎是必须的。在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启,世界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之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也面临艰难抉择。

有关外孙女的未来,朱洪和女儿、女婿开过家庭会议。韩怡辰的妈妈并不支持女儿走职业道路,她和丈夫都事业有成,而且韩怡辰学习成绩又好,搞好学业一路走下去也能有很好的人生。但朱洪坚持,韩怡辰有成为职业棋手的潜力,这个阶段家里应该全力支持。

按照朱洪的设想,暑假前在弈城围棋网升到“弈城8段”,接下来还要抓住三次定段赛机会冲一下职业段位。

“我们就看一看,到时有了成绩才能跟她妈妈谈。真的进入冲段班(道场),就脱产个一两年,往职业棋手冲刺。”对于韩怡辰的未来,朱洪似乎看得更远,学好围棋,练好英语,女孩子将来出路还是很多的,关键是她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如果最后冲击失败了,就老老实实回学校继续学业也不迟。”

而魏亮则用“水到渠成”来形容他对于儿子未来的规划,“现在我们也不着急下决定,如果到时他突然突破了那个界限,也想往职业方向发展,我们就让他冲一冲。”

事实上,朱洪的想法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棋孩子“鱼与熊掌兼得”的心态。

人如棋子,落子无悔。

進入段位的棋童,会花更多时间学习和练习下棋。

“大部分家长都是说说而已,一旦决定走职业这条路,很多是不会回头的。” 长期从事围棋培训的清一围棋总教练刘轶一坦言,上海虽然是围棋重镇,但很多年都没有非常顶尖的围棋精英人才出现,“有天赋的孩子特别多,但就是很难坚持,不肯去走围棋这条独木桥道路。”

刘轶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想要出成绩,首先必须脱产。以前在北京道场学棋,费用一年打底20万元,包含训练、食宿等,“还要出去比赛,一个比赛最少花费5000元。另外,还有请高手上小课的费用,世界冠军一节小课就要2000元左右,普通的话两小时也要到800元。”

杭州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围棋,成立了杭州围棋学校,去那里学棋有一定的优惠和补贴。“性价比是比北京好多了,但上海是经济发达的精英化城市,上海孩子读书压力也特别大,家长也会权衡学习、学棋和学其他东西的时间,所以孩子们的时间是排满的。而且孩子一旦出去学棋的话,家长要陪,一人辞职,夫妻两地分居,这个代价不是一般的。”刘轶一分析道,上海幼儿园阶段的围棋水平应该是全国领先的,但一旦到了读书之后就不行了。

去年,在清一,大班毕业的孩子里就出现了18个业余五段。五段在业余级别已经是很高的段位了,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会有多少?“上小学之后,三年级会是一个十字路口。”刘轶一表示,因为三年级学业压力也大了,孩子也趋向于成熟,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棋童家庭一定会有取舍。

刘轶一说,除了金字塔尖的棋童跃过职业选手这道门槛,他们身后的棋童也有长期坚持学棋的,围棋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未来也可以教棋,从事与围棋相关的职业也还是不错的。”

当然,棋路千万种,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人生道路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学棋段位棋手
联觉段位:中国新诗的有机性叙事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儿子与象棋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90后棋手走在路上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棋兴趣
猪八戒学棋记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