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小说《伤痕》的未了情

2019-04-18孙小琪

世纪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史馆问世沈先生

孙小琪

《我推荐小说〈伤痕〉发表前后》2018年9月在《世纪》杂志发表后,引发很多人关注。一些退休后常有来往的新朋友,迫不及待想再见见,说这个作者真是你吗?

这样详细地写下40年前的往事,起因是2017年底上海作协散文组去诸暨采风,途中《世纪》杂志沈飞德主编和我闲聊,说到《伤痕》往事,他希望我能写下来。之前我已给李辉的“六根公众号”写过一篇相关文章。8月初,散文组组织去奉贤,我与沈主编又见面了。他对我提出了《世纪》要求的具体框架,并说能否请卢新华到文史馆一起聚聚。为一篇稿件,主编这样用心使我感动。我联系卢新华后知道他过几天就会离沪,而我,第二天清早要去香港。沈先生便说那就今晚吧。那天是星期天,气温很高,我们乘坐的大巴到上海市区已近傍晚。待到我和卢新华先后到文史馆,沈主编和崖丽娟副主编已等在大厅。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多。《伤痕》问世40年,和卢新华一起回忆送稿过程,这是第一次。

我在香港调整了日程,用一天的时间写这篇回忆。其间沈先生还将相关资料链接提供给我,加上之前的酝酿,写作很顺利。凡涉及当年细节的,我又重新微信或电话加以确认。那时人的较真常使回忆染上温暖和怀恋。回到上海,我又用了一天时间,完成了全稿。

最近,在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热浪中,在当今的喧嚣繁杂中,回憶使我们清醒,这40年,使我们重生!当年向未来的每一步,都显得那般可贵,作为亲历者,记录下历史,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我感谢《世纪》杂志,没有他们的真诚催促帮助,这篇文章不会这样问世的。

不久前,复旦大学图书馆举办“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手稿、图片、绘画、资料展”,我将钟锡知当年给我的信捐赠给了母校图书馆。那一张被岁月磨损已开始残破的信纸,仿佛还带有当年的温度,能留存在母校图书馆,真好!

(作者曾任《现代家庭》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文史馆问世沈先生
非凡新选
继女究竟能不能继承遗产
“互联网+”时代文史馆的发展策略
细数京城小菜香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浅谈梁莹《意大利那波里民歌精选集》问世的意义
朱德与周予同关于文史馆的一段谈话
王鸣放作品欣赏
世界最小喷墨打印彩图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