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主体 精心设计校本作业

2019-04-18苏小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学生主体数学教学

苏小龙

摘要:校本作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因为各种配套作业的出现,而被忽视,数学学科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本文通过“关注学生生活,设计多元作业”,“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关注学生习惯,设计养成作业”等方面来解决校本作业所遇到的困境,从而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作业;学生主体;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258-03

校本作业是学校或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自主编写的作业。也就是说,教师是校本作业的编写主力军。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有了各种各样的配套作业,有了形形色色的教辅资料。校本作业是教师脑力劳动生产出来的智慧产品。由于每一个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素养不同,编写的校本作业也会良莠不齐,产生的效果不明显,慢慢地也就边缘化了。而现行的作业主要由课本作业、配套作业、教辅资料和校本作业构成,这种靠简单拼凑而非整体设计的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产生了以下问题:(1)重虚构、轻生活。很多作业的情境纯属虚构,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缺乏时代气息,可读性、趣味性不足。(2)重统一、轻差异。图清闲省事,作业布置强调统一要求和一刀切,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3)重经典、轻原创。作业中强调典型题型和模式化思考,忽略非典型性题型和求异思维。偏爱所谓专家题库,忽视教师原创的题型、题目。(4)重强化、轻养成。现实(如为了迎接各级的质量监测)中还存在着“题海”现象和“魔鬼”训练等现象,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5)重知识、轻发展。由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难以进行量化和测试,所以作业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的掌握性考查,缺乏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过程性考核。

作业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本质上是作业设计上以师为本,教师全做主,说了算。或是以本为本,以配套作业为主,完全无视学生的实际和差异。这样势必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多订一些所谓的题库和多做一些习题,而在于提高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能力和水平,更在于作业本身是以教师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只有以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校本作业,这样的校本作业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下面谈谈如何编写优质、高效的校本作业策略。

一、关注学生生活,设计多元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现行教材非常重视情境化教学,如人教版在一些单元的前面编排了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画面生动、活泼、有趣,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不过,与之相配套的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多大改变,情境老套、语言生硬、题型单一。特别是教育已迈进信息化时代,网络交流、动漫形象在学生世界的比重越来越大,像“二次元”、“打Call”、“作业盒子”等成为学生的新宠,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生活,主动吸收时代的元素和科技,让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情景对话等进入校本作业,创新校本作业表达方式,精心设计多元作业,满足学生“潮感”。如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选择题:

微信发布:2016年春节的收发微信红包数量刷新纪录。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8080000000个。横线上的这个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10位数,最高位是十亿位

B.这个数一个0都不读

C.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81亿。

D.这个数中的两个“8”表示意义一样

这是一道考查大数的读写知识的题目,题型虽然采用选择题,但教师恰当地选择了微信红包这一时代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多元化的校本作业就是要立足学生生活,紧扣时代脚步,创新作业形式,在传统题型上赋予时代元素,可增加操作性、调查性作业,有条件的还可以设计线上作业(如作业盒子)等,让学生既动脑思考,又有动笔练习,还有动手操作、网上冲浪的体验。

二、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这种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觉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因此,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充分尊重这种差异性,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和谐发展。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既要考虑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在智力结构上的不同偏好。既要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保证不同學习水平的学生,能够完成适应自身发展的作业,还要设计不同呈现形式,包括图、文、表等表达形式和读、写、算、听、操作等考查形式,兼顾在智力结构上不同偏好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设计分层作业,具体来说也就是,可以将校本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习惯;发展性作业以变式题为主体,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拓展题是提高性、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综合水平、创造性思维。

以简便计算为例。基础题:(8+4)×125或29×56+44×29这两道题考查学生乘法分配律正反应用能力;发展题:(32+56-16)÷8/9或100÷75+100÷25,这两道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倒数知识解决乘法分配律问题,还要防止乘法分配律模型的负迁移,不能简单套用乘法分配律公式;拓展题:0.47×8800+130×4.7-47,这道题综合考查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和乘法分配律等知识,学生要有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三种层次的题目,第一层次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水平;第二层次应该是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掌握的水平,全班通过练习和讲评后也能掌握的水平;第三种层次难度较大,综合程度较高,即使是强化训练之后,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前两个层次为必答题,第三种可定为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

為了覆盖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如:李叔叔把三角形玻璃摔成4块(如下图),可他只拿了一块玻璃去玻璃店配了一块与原来一样大的玻璃,他拿的是(  )块玻璃。

三、关注学生习惯,设计养成作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毛泽东同志勉励少年儿童的一句至理名言,这里的“学习”,来自于《论语》“学而时习之”。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要不断地练习、温习、复习加以巩固,最终习惯成自然,完全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因此,教育家叶圣陶曾精辟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按照叶圣陶的观点,习惯有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妨碍自己进步或妨害他人的习惯),由此可见关注学生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在小学阶段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设计校本作业时要把养成教育作为一个学习目标,通过“有意识、有内容、有办法、有矫正”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般认为,与完成作业有关的良好习惯主要有审题习惯、分析习惯、检验习惯、书写习惯、咨询习惯、查找习惯、质疑习惯等。不同习惯的培养策略是不完全一样的。如,审题习惯可通过设计多余条件或相似条件进行培养。再比如,分析习惯可通过画线段图、列数量关系式或画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而检验习惯则可用代入法,把答案当作一个条件,把其中一个条件当作问题通过逆思考进行倒推,也是不错的选择。下面以思维导图培养分析习惯为例。

通过思维导图这个思维的支架,可以很方便地引导学生从条件到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强化面向思维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追溯到条件进行分析思考,强化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关注学生发展,设计探究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按照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校本作业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在难度上,要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既要关注学生的顺向思维,还要关注学生的逆向思维;既要关注数学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更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在立意上,要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近似数”一课后,可以设计下图这样一道题。

这道题传统设计的问题是“这个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受到逆思考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法理解和掌握,也就是传统校本作业设计并不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而上题特点是,题型新颖、开放、探索性强。引进数轴的方法和值域的思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先回答“这个数可能是几?”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十万几符合条件的数很多,最大的是几?”“九万几符合条件的数也很多,最小的是几?”最后再通过图上红色区域的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是100000,这个数的边界最小是95000,最大是104999,在这两个数之间的每一数都符合四舍五入后约是10万这个条件。这道校本作业的创新性在于,它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完成后的感觉是:看懂了、学会了、明白了、有意思极了。

直面当前校本作业存在的问题,转变以师为本或以本为本的校本作业现状,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需求,设计优质高效的校本作业,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形成“数学好玩”、“我想做数学”的积极心态,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Main Body and Carefully Designing School-based Homework

SU Xiao-long

(Zhangp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Zhangping,Fujian 364400,China)

Abstract:School-based homework is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appearance of all kinds of supporting homework,and so is mathematics.In this cas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Through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 life,design multiple homework","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differences,design layered homework","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habi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core accomplishment,the problem of school-based homework can be solved by designing nurturance assignments.

Key words:school-based homework;student subject;mathematics teaching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学生主体数学教学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