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设计在城市公共休息设施中的应用探析

2019-04-18陈传文陶丹妮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可持续

陈传文 陶丹妮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舒适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设计以绿色、经济、可持续、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将其应用于公共休息设施,并成为公共休息设施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城市公共休息设施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将生态设计的思想注入其中,塑造功能、美学与生态并重的休息设施,对城市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长远价值。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公共休息设施;可持续

一、生态设计与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生态设计的定义

生态设计的范围广泛,西方学者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1],这与东方学者“师法自然”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外。概念上的巧合并非偶然,可以看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是生态设计的前提与基础。

生态设计以绿色、经济、可持续、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是集生态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为一体的设计构想。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如今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应将生态设计的思想引入公共设施设计中,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与整合,将废弃的材料和地,进行合理的生态化恢复与补偿,提高城市设施可持续利用率,以期达到环境与功能并重的效果。同时,生态设计使得原本狭窄的设计思路,呈现出崭新的一面。

(二)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定义及分类

1.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定义

城市公共休息设施,首先是城市公共设施的组成部分,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性的休息设施,是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它是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纽带,主要功能为提供公共休息场所。其次,作为城市公共休息设施,它首先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映射的是当地文化特征及风格,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以及行为习惯。最后,在满足了人们基本需求的前提之下,其必须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达到人、休息设施、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

2.公共休息设施的分类

(1)公共性坐具

公共性坐具的类型也有很多,主要供人们休息娱乐。分为单座椅、连座椅、特殊形式的座椅。

(2)庇护性休息设施:廊、亭、榭

廊:集行走、休息和观赏功能为一体的公共走廊,称之为廊。

亭:分为四角亭、六角亭等,一般呈红色,在绿植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

榭:一般设置在景点,南方比较常见,包括水榭、花榭[2]。

(3)辅助性休息设施:矮墙、台阶

矮墙:一般设置在广场中,主要作用可以分割空间及休息。

台阶:在必要时,可以当做休息设施。

(4)其他休息区

草地上、沙滩、石块等也是休息的好去处。

二、公共休息设施中的生态设计原则

(一)可持续原则

公共休息设施设计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它必须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它的内部与外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匹配关系,这种匹配关系是可持续的,是发展的,是科学的。这种匹配关系无疑是现代城市设施设计的缺口,大部分城市设施设计都呈现出与周围环境独立的分隔化设计,显然,这类设计是毫无统一性和系统性可言的,更加无法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对此,需对“人—公共休息设施—环境”三个要素整体把握,建立彼此之间的持续协调关系,使三者的关系持续有机发展。

在图1中,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内部环境的参与者和活动者,和谐地与外部环境相处交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作为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内部因子,能够愉快地相互交流,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其次,人与坐具的协调统一,从坐具坡度的面积及急缓度来看,可将空间划分为开放区域和半开放区域,提供给人们更多选择空间,增添了整个环境的系统性与趣味性;最后,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生态设计的最高标准。

当然,除了对内部因子的考量,也需要对外部因子做研究。四时节气变化规律、绿化植被成长周期以及使用材料的物理属性等这些外部因子也在城市公共休息设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以生态观的角度将外部因素纳入考量当中,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性,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合理安排,协调环境与功能的关系,结合科学手段,匹配好一个长期稳定的科学发展状态,打造融入生态设计理念且具有城市形象魅力的城市公共休息设施。

(二)经济原则

经济是生态发展主题。生态设计所强调的是以经济可持续增长为前提的同时,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经济成本是设计中考虑的首要问题,这包括初始投入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处置成本。在设计公共休息设施时,必须考虑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也是环境资源保护的基础。在规定好初始投入成本后,减少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增强设施循环利用率,相应降低损耗处置成本的费用。公共休息设施使用率极高,同时损耗率极大,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材料时务必注意材料的两面性,从结构、工艺、安全等整体角度去选择材料。

公共设施的材料大都为金属、塑料、木质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金属与木质。金属,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運用时必须格外注意,需考虑替代材料,或者与多种材料结合,减少金属材料成分;减少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材料,其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再者,公共设施在组装时,减少用化学性粘合剂进行连接,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木质,是人类最亲切的材料,木质座椅触感极好,工艺简便,外观亲切,纹理清晰,光泽鲜亮,是设计的首选,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经济,木质座椅耐久性差,易失光泽,对此,可结合塑料等材质,运用现代技艺,灵活设计,使其既经济又科学。

(三)人文原则

生态设计核心宗旨为以人为本。人作为公共生活的主体,在城市公共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公共休息设施在城市公共生活中作为一个载体,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映射出人们的人文精神。城市历史与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将有城市特色的符号语言加入到公共设施中,使人对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认同产生共鸣,唤起人们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公共休息设施的使用对象也是人,需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从实际出发。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应针对不同人群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不违背其宗旨。

设计合理、巧妙的“城市家具”,既能方便人们的使用,又能为城市营造一片休闲意境,让身处城市中的人们身心愉悦[3]。从形态上:线性规整以干练的线条合理地分割空间,既满足人们交流的需求,又能满足独处的需求,在满足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又满足了心理与生理双重需求,再配上绿植,整个空间和谐有趣,使人身处其中心情愉悦,创造了一个平等的公共休息空间。在遵从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对于人文情感投入,结合人体工学和行为科学力求城市家具的综合化。

三、生态设计在城市公共休息设施中的重要性

第一,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空间外部所呈现的形态、色彩、材质、构件、功能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挖掘建筑、环境、场所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情感与结构关系。生态设计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匹配起到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对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一个行而有效的设计能够改善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減少能耗,增强环境保护。

第二,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生态设计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指导设计方向,从系统的角度看待材料选择问题,从周期性、可持续性、科学性的角度解决材料浪费问题,能有效地解决运营施工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占据重要位置,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能够通过现代技术快速找到问题所在,针对污染源做出净化处理,避免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浪费,提早制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结语

生态设计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既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生活的效率,还有利于解决施工运营中的资源浪费问题。因此,设计师应秉承生态设计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在设计中做到“人—公共休息设施—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力求为人类提供一种实用、环保并且耐用美观具有生态理念的公共休息设施。

参考文献:

[1]车生泉.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3):180-188.

[2]张玲.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休息设施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3]孙博勇.浅谈城市家具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7,(30):32-33.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可持续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生态设计”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之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