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学校适应中的应用
2019-04-18李思杭
李思杭
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大学生离开家庭保护时,他们逐步承担成年人的责任,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发展任务……新奇感与无助感并存,并打开“我是谁?”和“我将来走向何方?”的问号,当自我提问无法完成学校适应时,如何帮助他在这个关键时期建立自我认同非常值得关注。表达性艺术治疗使用各种艺术作为媒介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及体验,进而实现情感表达、自我认知、人格完善和成长,包括音乐、戏剧、沙盘和其他的表现形式。目前期望通过对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定义及其在学校适应中的作用机制,以《十二公民》情景剧为案例、以演员为中心的访谈方法,探讨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学校适应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展望。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疗法;学校适应;戏剧;十二公民;主题教育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要引领,要做的是能够“从学生们中来,到学生们中去”,不是追赶,不是应需求而生,而是为同学们之所想主动的创造环境,先一步想,跨一步做。
一、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定义及其在学校适应中的作用机制
(一)学校适应
学校适应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例如在学校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完成教育目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可以愉快度过大学生活,强调了身心状态;学校生活适应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自己的调整实现的平衡状态。当学生改变环境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身心调整,才能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以完成教育目的和学业。
学校适应的维度划分也不同。本文里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总共有五个维度: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同伴关系适应、就业自信、身心适应。从“学生进行自我调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学校改善校园活动平台”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和水平的建议更符合维度。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
表达性艺术疗法源于艺术治疗,是由艺术作媒介、心理为专业,达成治疗为目的,能够借用非语言的形式沟通,建立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促成来访者降低内心防御,这是一种多样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可增加自我暴露并表达情绪困扰。以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形式,根据美国麻省莱斯利大学,音乐、舞蹈、美术、故事、戏剧、诗歌、即兴写作等形式都是多方面的表达,除此之外,治疗表达还有陶艺、阅读等方法。
表达性艺术疗法独有的特点与优势:表达性艺术疗法不但对年龄低的儿童有治疗的功能,对学校适应出现障碍的大学生更为适用。首先,艺术疗法的表达具有非语言交流,可以直接打开艺术创作中的内心世界和独白。其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被治疗者是主体,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地将情感和经验结合起来,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情感投射,如“诗也,持也,持人性情”。第三,艺术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治疗师和被治疗者使用艺术作为媒介,保持了他们之间的“安全距离”。第四,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电影和电视等艺术表现形式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促進入自身的健康发展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学校适应未来的展望
在未来,期望能够在更多的方向拓宽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应用方向:在专业认同中,加入法律剧、实验剧等专业领域的戏剧模式,进一步将学习认同度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提升;在抑郁、人际关系等学校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出现时,运用传统的心理剧方式来进行治疗以及预防,通过新生心理健康课堂,来调研最需要来解决和展演的主题,进行全校巡演;在对家庭的依恋过度,自我意识需要在初人大学后进一步独立与适应的时候,通过诗歌以及寓言童话等方式,深入浅出的带着自我意识跳出来看自己,才能做到“旁观者清”;在对学校整体环境排斥、认同度不高的时候,可以采用绘画以及摄影的方式,寻找最美的校园一角和校园中的你,主动去挖掘别人还没看到的地方,“签”上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属名。
表达性艺术疗法虽然在相较于传统模式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应用反馈中更具有应对时下年轻人活泼多元的特色,但仍需掌控适度。就像《娱乐至死》警告的那句:“所有公众话语越来越多地以娱乐有趣的方式出现,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愿意成为娱乐的附属机构,没有抱怨,甚至沉默,结果是我们成为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在娱乐大行其道的当下社会,对于喜好娱乐性、排斥说教性的“00后”大学生来说,追求娱乐搞笑是一种普遍性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编排与使用必须与第一课堂的内容保持一致,以教育性引领娱乐性。因此,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严谨的学风,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陈君.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⑷:69-72.
[3]侯静.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8).
[4]邱玉.大学生人格特征、时间管理倾向和学校适应的关系[J].法大研究生,2014(1).
[5]曾瑜芬,于秀丽.简析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166-167.
[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燕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