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素质的思考

2019-04-18周欣桐张斌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建议高职院校

周欣桐 张斌

摘要:笔者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角度出发,围绕思政教师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教师以及应该怎样授课,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粗浅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建议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在两点,一是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如高校名校高,二是授课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也相应不高而且叛逆相对突出。马克思很早就指出,依靠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思想,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就是说,“正确、先进的思想体系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地产生,只有通过正确教育和引导下的学习、运用,才能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笔者着重从教师角度思考面对高职这一群体,我们应该需要做怎样的教师和授怎样的课。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思想建设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脱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因此在不良思潮泛滥的社会,教师身上也会体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思想意识形态。比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不良行为也会体现在工作行为之中。在工作中的不认真、不钻研、不热爱等表现,也体现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論课的不重视、对教育工作看成了单纯的好职业。

(二)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老师和师傅一样,都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但是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讲台上,用理论讲理论、用网络故事讲理论,高高在上的教学方法和不接地气的故事不能把思政课讲的生动和让学生有获得感。好的思政教师能把思政课讲好,把马克思主义讲活,让学生真信,真学、真用,必然教师也是真学、真信、真用的,如果教师自己本身没有接受思政课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自己的血脉,又怎么可能把这种教育传递给学生呢?

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建议

(一)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角度对思政课教师的建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身就是思政教师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的体现。思政教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思政课堂的创造者,即思政教师的个人素质决定了课堂的深度,行为表现决定了课堂的感染性和生动性。

(二)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自信,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学习理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带来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不是教条,是从具体的实践中总结和验证的真理。因此,教师只有在牢固掌握理论的前提下,才能游刃有余的把抽象的理论用当代生活的实际去分析和讲授。在思政课堂上,我们需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能够把马克思主义讲活的老师,需要我们讲身边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遥不可及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是不单纯的给孩子们照本宣科或者讲故事,还要讲的深入,讲的生动,而这一切需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做后盾,社会不断发展,学科不断发展,所以,思政课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要发展。如果思政课教师认识不深,在课上讲出了“假”的味道,学生会觉得马克思离他们也很远,不容易接受。

(三)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断强化责任意识。针对现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想做好工作,想有效果,就得多付出时间、认真和耐心。笔者有幸参加第25期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哲学与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通过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的讨论交流,很多老师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指出,关键问题在于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还不够扎实,只有不断地学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烂熟于心,讲课才会真的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习总书记号召读原著,其实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会发现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时代,对同一句话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就像红楼,每读一遍,理解都会不同,所以红学才得以持续发展。同理,马克思主义,我们也应该不断地读,结合新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新变化不断地思考,进而从而不断有新的认识。

(四)合理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的实践环节,既要保证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又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注重引导学生要通过实践检验,真正的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比如利用微信群批改作业,不仅老师自己看同学的作业,同学们也在看,通过共同批改和学习,即提高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也改善了学生抄作业的机械行为;再比如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材料,制作ppt,以有图有真相的形式,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查阅资料能力。这样即利用课上理论讲解,接触、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又课下积极交流,利用生活实事(或者作业的完成)验证马克思主义,加深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坚定信仰,并最终达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真学、真信,真用。

三、结语

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性知识学习与检测的教学程序,而应该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与行”的教学环节,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程序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学科特色。只有将理论和实践并重,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所承担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引领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建议高职院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