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论略
2019-04-18苏金瑞
苏金瑞
摘要:大寨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支部陈永贵的带领下,以大寨村民为首的在山西大寨培育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其核心内涵。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矛盾,发扬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大寨精神,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大寨精神;基本内涵;当代价值
一、大寨精神的内涵及其发展
大寨精神的内涵体现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多个方面。进入新时期之后,大寨精神的內涵得到了深化与发展。
(一)大寨精神的基本内涵
对大寨精神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晋中地委、周恩来总理以及山西省委等对大寨精神都有过提炼和总结,周恩来对大寨精神的总结最为经典。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寨精神的概括是:“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首当其冲,农业集体化道路后来居上。这无疑是来自党中央对农业发展的权威指导。大寨人民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开始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正是因为大寨人民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解决温饱,改变了大寨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大寨大队从贾进才到陈永贵,形成了具有良好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领导集体。他们作为基层党组织,服从党的领导,敢于进行农业集体化道路,将社会主义革命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了大公无私、敢于奉献、永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使大寨成为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的典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大寨精神的核心内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从1953年开始,大寨村民历经数十年时间,发挥“愚公移山”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培育出了大寨精神。当大寨村民1963年面临洪灾时,他们做到了“三不少”和“三不要”,战胜了自然灾害。在缺乏农业机械设备以及技术人才的情况下,大寨村民却创造出一系列农业生产方法,“他们的粮食亩产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虽然遭到很大的水灾,但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这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以老书记贾进才为代表的大寨人民,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随着1953年十年造地规划的制定,大寨村民便投入到了农田建设中,“从1953年至1964年12年间,这个83户360多口人的小山村,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058000斤。”他们为国家和集体所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高度评价。更重要的是大寨人经常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活动,他们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品质。大寨人民以国家利益为上,热爱集体,勤劳勇敢,弘扬了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
(二)新时期大寨精神内涵的深化与发展
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大寨成为了现代的大寨,大寨人提出了新时期的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致力民生,共同富裕的爱国情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时代风范。”这是对原有大寨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大寨人不断丰富了大寨精神的新内涵。
新时期,大寨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致力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实现向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转变。他们更不忘合作精神,这是集体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深化。新时期的顾全大局、致力民生体现在大寨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帮助附近村落共同致富,始终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在全县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进行扶贫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此外,在党委组织的领导下,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昔阳县坚持顶层设计,打造大寨红色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到大寨旅游,“2017年,该县接待游客254.8万人次,同比增长25.4%,旅游综合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6.5%。”以大寨精神为引领,发展文化旅游业,成为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大寨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大寨精神的当代价值
尽管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但是大寨精神并没有随着大寨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消失,反而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大寨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寨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引领我们不断建设大寨的精神动力。上世纪50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大寨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寨人开展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增产。大寨精神是大寨人民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的历史结晶,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虽然大寨精神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大寨精神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激励大寨人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进。今天,大寨精神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显而易见,大寨精神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艰苦创业的实践,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新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习大寨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要学习大寨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精神力量。
(二)大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寨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联系。
大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寨精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而后经过实践的发展,实现了大寨精神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在继承以大寨精神为代表的优秀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优秀精神文化的代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弘扬大寨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将弘扬大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动力。
虽然大寨精神产生于上世纪,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大寨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要学习和弘扬大寨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还要创新多种途径来开展大寨地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各群体对大寨精神的学习,合理利用大寨现有的精神资源,提高大寨精神的知名度,因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三)大寨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人敢于直面困难,改造穷山恶水,创造了大寨精神。1991年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实现了大寨的新崛起。“大寨的发展史显示着中国新农村建设典型的发展模式,更是科学的发展观、公平的发展观高度统一的和谐发展观,又一次契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弘扬大寨精神。一方面,大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成为了农业战线的典范。在湖北日报发起的5家省级党报在全国两会上开展联动采访中,郭凤莲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农村干部明确了发展理念。为此,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步入了新农村的行列。大寨精神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寨人民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农业+互联网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而且要调动大寨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力图实现大寨的繁荣。新时代,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践中,不断赋予大寨精神新的内涵,也要利用大寨原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凝聚大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志丽.凸显红色内涵打造文化品牌[N].晋中日报,2018年7月23日,第3版.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
[3]李承明.大寨华丽转身[J].转身西部大开发,2012(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