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北地区大学生肿瘤防治知信行调查研究
2019-04-18金甦晗刘大海刘光峨周建国
罗 培,金甦晗,刘大海,刘光峨,周建国,马 虎
(1.遵义医科大学 肿瘤学教研室, 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99)
近年来,肿瘤呈持续高发态势,并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国家癌症中心在《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报告显示:现今,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得了癌症,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不容乐观,未来一二十年,癌症发病率还会持续走高。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将达到36%[1]。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国内许多学者指出,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的首要手段,早期宣教肿瘤防治知识对预防肿瘤发生有明显的积极影响[2]。然而,恶性肿瘤的防治已经成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3]。
大量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肿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4],所以提高对肿瘤防治的认知至关重要,做到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减少和避免恶性肿瘤发生[5]。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掌握这一群体对肿瘤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有利于为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及方向。我们通过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未发现关于大学生防治知识调查研究。所以我们以贵州黔北地区的大学为调查地点,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人群,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项目。现将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贵州黔北地区的大学,纳入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贵州航天技术学院、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2 研究人群 研究所纳入的调查人群为贵州黔北地区在校大学生,总计纳入人数为380人,其中医学专业190人,非医学专业190人。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4~10月。自愿参加问卷的学生,每位均接受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肿瘤防治的态度、肿瘤防治行为等相关问题。
1.3 问卷设计 以“肿瘤、防治知识”为关键词,通过英特网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文献资源库查找相应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信度与效度均由社会医学教研室检验合格。问卷调查内容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民族、居住地情况、生源地等;第2部分为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涵盖了涉及肿瘤定义的认知情况,罹患肿瘤的高危人群,肿瘤疾病的危害等,共计13个题目,每题3个选项,选对正确选项计1分,“选错”或“不确定”不计分,满分13分;第3部分为肿瘤防治的态度,涉及肿瘤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群对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态度等,共计6个题目,每题3个选项,选“同意”计1分,选“不同意”或“不确定”不计分,满分6分;第4部分为肿瘤防治的行为,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维度,客观题涉及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共计3个题目,每题覆盖“积极”“不确定”“不予重视”及“拒绝”4个选项,依次计3、2、1、0分,满分为9分。主观题涉及对肿瘤及其治疗方面知识了解意愿,不计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概况 调查问卷人数为380人,总计返回360份调查问卷,问卷收回率94.74%;漏填2项及以下题目为有效问卷,有效359份,有效率为99.72%,误填或漏填答案为无效回答。其中男女比例为1∶1.28,非医学专业与医学专业人数比例为1∶1.06。总体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得分(6.50±0.03)分,总体肿瘤防治的态度得分(3.83±0.06)分,总体肿瘤防治的行为得分(3.16±0.03)分。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肿瘤防治的态度、肿瘤防治的行为均分占各个部分满分的54.2%、63.8%及35.1%。因此从调查问卷结果看,总体大学生对肿瘤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偏低。所调查的学生中半数学生对于肿瘤防治知识,如对肿瘤定义的认知情况、患肿瘤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体检间隔时间等均不了解(见表1~4)。
表1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问卷结果
调查问卷内容知晓人数与比率(n/%)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合计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60(37.48)78(42.16)138(38.44)对肿瘤定义的认知情况14(8.04)42(22.70)56(15.59)癌症能否被预防110(63.22)143(77.30)258(70.47)癌症能否被治愈87(50.00)110(59.46)197(54.87)癌症能否被早期发现117(67.24)150(81.08)267(74.37)目前癌症大约有200多种,我国重点防治的癌症是105(60.34)106(57.30)211(58.77)关于癌症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02(58.62)102(55.14)204(56.82)三早为癌症防治的基本方针,是指110(63.22)128(69.19)238(66.30)体重减轻是癌症的早期信号之一59(33.91)51(27.58)110(30.64)关于癌症的高危人群描述,不包括92(52.87)155(83.78)247(68.80)从哪些途径了解或听闻恶性肿瘤70(40.23)100(54.05)170(47.35)您认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式有21(12.07)91(49.19)112(31.20)哪些属于患肿瘤的高危人群28(16.09)104(56.22)132(36.77)
2.2 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 问卷调查显示(见表1),对于肿瘤基本知识的了解,约1/3大学生知道恶性肿瘤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医学专业学生比非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高7.68%。医学专业学生相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更了解肿瘤定义的认知情况,总体只有15.59%学生完全清楚肿瘤的定义。对于癌症能否被预防和被早期发现绝大多数能够了解,统计结果分别为70.47%、74.37%。约半数学生(54.87%)知道癌症能被治愈。癌症的“三早”防治基本方针,总体有66.30%能够正确回答,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无明显差别。大多数大学生是通过社会媒介如报纸、书籍、网络等了解和听闻恶性肿瘤。关于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式和患肿瘤的高危人群,医学专业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分别高37.12%、40.13%。 非医学专业学生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得分(5.6±0.04)分,均分占满分的46.7%。医学专业学生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得分(7.35±0.03)分,均分占满分61.3%。非医学专业与医学专业的学生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肿瘤防治的态度问卷结果
调查问卷内容知晓人数与比率(n/%)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合计您对肿瘤恐惧吗33(19.00)37(20.00)70(20.00)您认为患肿瘤对家庭经济的影响98(59.32)104(56.22)202(56.27)您有没有因为周围肿瘤患者的不幸而改变生活方式85(48.85)113(61.08)198(55.15)您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肿瘤早期检查124(71.24)160(86.49)284(79.11)您认为有必要规律进行健康检查140(80.46)163(88.10)303(84.40)如果催患肿瘤您是否同意治疗153(87.93)164(88.64)317(88.30)
2.3 肿瘤防治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见表2),较少部分学生(20.00%)不恐惧患肿瘤疾病,超过半数学生(56.27%)认为肿瘤疾病的发生会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很重。医学专业学生比非医学专业学生更加强调定期进行肿瘤早期检查的必要性。但总体上鲜有学生进行规律的健康体检,有15.60%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健康体检。罹患肿瘤后,学生选择治疗的意愿也各有差别,11.70%学生选择放弃治疗。非医学专业学生肿瘤防治态度得分(3.67±0.05)分,均分占满分61.2%。医学专业学生肿瘤防治的态度得分(4.01±0.06)分,均分占满分66.8%。非医学专业与医学专业的学生肿瘤防治的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肿瘤防治的行为问卷结果
调查问卷内容知晓人数与比率(n/%)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合计如果家属患恶性肿瘤是否会告诉患者实际情况82(47.13)91(47.19)173(48.19)如果身边亲属患肿瘤不治疗,您会怎么办128(73.56)121(65.41)249(69.36)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为能够预防肿瘤51(29.31)97(52.43)148(41.23)您希望了解哪些肿瘤方面知识34(19.54)81(43.78)115(32.03)您希望了解哪些治疗肿瘤的方式34(19.34)97(52.43)131(36.49)
2.4 肿瘤防治的行为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到(见表3),如果家属患有肿瘤,是否告诉家属真实情况,约半数学生(48.19%)会让家属知晓,较多学生(69.36%)认为身边亲属患有肿瘤应接受治疗。关于能够预防肿瘤的行为,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统计结果分别为52.43%与29.31%,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相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了解肿瘤方面的知识和治疗肿瘤的方式更感兴趣。非医学专业学生肿瘤防治的行为得分(2.99±0.16)分,均分占满分33.2%。医学专业学生肿瘤防治的行为得分(3.32±0.00)分,均分占满分36.9%。非医学专业与医学专业的学生肿瘤防治的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专业肿瘤基本知识及理念肿瘤防治的态度肿瘤防治的行业非医学专业5.60~0.04(46.7%)3.67~0.05(61.2%)2.99~0.16(33.2%)医学专业7.36~0.03(61.3%)4.01~0.06(66.8%)3.32~0.00(36.9%)总计6.50~0.03(54.2%)3.83~0.06(63.8%)3.16~0.03(35.1%)F0.7810.0747.195P0.0950.7160.719
3 讨论
本次关于贵州黔北大学生对肿瘤防治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医学专业学生相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对肿瘤防治的基本知识和肿瘤防治的态度、行为得分均分及占满分百分比偏高,分别为61.3%,66.8%及36.9%。但是非医学专业与医学专业学生得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访视的医学生中无人接受过肿瘤专科教育或参加肿瘤防治知识的培训,他们报告本科阶段没有专门设立肿瘤学科教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肿瘤防治的基本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掌握均存在严重缺陷。其中肿瘤防治的行为得分,总体得分仅为(3.16±0.03)分,占满分35.1%。表明大学生对肿瘤防治的行为知识十分欠缺,可能与目前肿瘤防治的教学资源稀缺有关,提示应调整现行教学安排,加强肿瘤预防和治疗措施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加强课程考核力度,提高大学生对肿瘤预防和治疗基本知识的了解水平。
本研究说明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贵州黔北地区的肿瘤防治开展工作未能与当前社会疾病模式转变保持一致的步伐。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许多欧洲国家在医学生本科的临床医生教育核心课程中已经纳入了肿瘤学专科课程,他们不仅要求从医学本科开始就要了解肿瘤学专科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关怀肿瘤患者的意识[6]。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从全球情况看,近1/6的死亡由癌症造成,预计今后20年新发病例数将增加约70%[7]。但是,目前30%~50%的癌症可以通过避免危险因素和落实现有的循证预防策略来得到预防。如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许多癌症会有较高的治愈率[8]。癌症负担也可以通过癌症二级预防和癌症患者管理降低[9]。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2月3日,世界癌症日(2月4日)前夕发布癌症早期诊断的新指南,旨在呼吁卫生服务机构积极采取改善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措施,以增加癌症患者的生存机会[10]。因此积极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级储备人才,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力军,医疗卫生机构和教育机构应重视在大学生当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宣教,增强肿瘤防范的意识会对肿瘤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教育资源情况,开设肿瘤防治基本知识选修课、肿瘤科教授客串讲座、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海报等多样的方式。同时有必要时可以开展考核制度,以加强大学生对肿瘤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贵州黔北地区大学生对肿瘤预防和治疗知识水平中等且参差不齐,防治肿瘤的态度较为积极,肿瘤防治行为方面基础知识薄弱,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定期开展肿瘤防治相关知识培训,以增强大学生防治肿瘤的意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