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中SEST联合EPBD对比单纯EST对胆总管结石取石的临床分析
2019-04-18杜向阳谷星灼
杜向阳,张 龙,谷星灼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常常继发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主要位于胆总管内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多项研究表明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具体因素有胃动素及生长抑素、胆道感染、年龄、胆道蛔虫、甲状腺功能衰减、肠胃功能缺失等。对其进行治疗的方式主要为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比较常用的取石方法有SEST(改良的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EPBD(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在本文中,将对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探究两种取石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中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胆结石取石手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27例,其中甲组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8~75岁;乙组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2~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ERCP治疗前,均进行相同的器械、药品等相关准备,对所有患者拍取心电图、彩超、胸部X线等,确定心肺功能正常。对实施EST取石术的乙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沿乳头肌11点钟方向做15 mm的切口;对甲组患者实施取石术时,沿乳头肌方向做5 mm的切口,然后对乳头肌球囊进行扩张。在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禁食一天,并留置鼻胆引流管,引流管每天要进行清洗,在4天后取下引流管[2]。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取石成功率和回访复发率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取石成功率和回访复发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可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取石成功率对比
甲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和乙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取石成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甲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出血、胰漏、感染、穿孔和胰腺炎发生情况对比
甲组患者只有1例患者感染,乙组患者中出血1例,胰漏1例,胰腺炎2例,穿孔1例,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总管结石有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其中胆总管梗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若胆总管结石没有清除彻底,症状和疾病会有很高的复发率。胆管梗阻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极其重要,引起并发症的情况包括,病情不断加重,胆管梗阻严重,严重的胆道感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且受损范围较大[3]。SEST作为EST改进方法,切口在乳头肌的开头部分,切口范围相对于传统切口小,对于血管的损害程度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不同情况下还应采取更加合适的手术方法,EST取石法主要用于结石直径大于10 mm的情况,而对于直径小于8 mm的结石,多数采用EPBD。在本研究中,实施SEST联合EPBD的甲组患者成功率和乙组相当,但复发率较低,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SEST联合EPBD在胆结石取石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