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视域下培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的途径

2019-04-17刘慧慧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途径

刘慧慧

摘 要: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走向社会后体育锻炼的坚持情况,而体育锻炼的坚持情况直接关系到国民体质的强弱,全人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创新理念,本文主要论述在终身体育锻炼观培植方面:要改变传统师生观,构建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体育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全人教育; 终身体育锻炼观; 培植; 途径

1 培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阶段,也是接受终身体育的最后阶段,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走向社会后体育锻炼的坚持情况,而体育锻炼的坚持情况直接关系到国民体质的强弱。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国民体质水平提升的角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都是至关重要的[1]。但必须认识到,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高校体育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活动,但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善,部分体质健康指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终身体育意识薄弱、缺乏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主因[2],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大学生终身锻炼观薄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如何培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

2.1融入全人教育理念,打造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应融入全人教育理念来创新自身的校园体育文化,结合学校的人文、自然环境等特点打造个性鲜明的体育文化,加强建设具有感召力和辐射力的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富有人文关怀的体育物质文化,以及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体育制度文化,这些都是全人教育理念对发展体育重要性的重要诠释,通过体育精神文化帮助大学生梳理正确的体育观念,通过体育物质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制度文化助推体育教育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培植中的渗透、熏陶以及感召等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2.2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体育课程体系及方式

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是导致大学生兴趣低的重要因素,高校“全人教育模式”应以公共体育课为基础,突出公共体育课的全面育人功能,以体育选项课来强化体育特长教学,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专项体育能力的培养,以体育俱乐部、社团等为延续,配合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要引入新颖、时尚的体育项目,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大胆采用一些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如素质拓展、野外生存、露营等;在体育选项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此外,体育俱乐部和社团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除了单纯的体育锻炼之外,还应当增加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大学生体育比赛、活动等的组织能力。这三大板块内容各具特色,同时交融互动,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涵盖了学生身体能力、体育技术技能、组织沟通能力、心理能力等的培养,注重体育专项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全人发展。

2.3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以范例教学法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仍旧是当前体育教学的主流,体育教学仍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参与兴趣不足,积极性也不高,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全人教育强调要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广大体育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际上近些年来随着体育教学科研的深入,一些新颖的方法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如微视频、探究式教学、层次教学法等等,但这些方法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建议高校要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帮助广大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倡导体育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开展教学,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培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方面的作用。

2.4改变传统师生观,构建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的培植者,因此,在培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自身也要发展成为具备“全人”素质的人才,在体育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和意识为终极目标,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培训等机会,及时了解并掌握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不断夯实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要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及个性表现,通过体育选项课、体育社团与俱乐部、业余训练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运动,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交流及互动,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2.5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体育的引领作用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形成了一个小高潮,但是家庭体育的开展并不理想,家庭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差,即便是在部分家庭体育开展比较好的家庭,家长与子女的体育锻炼相脱节,没有很好的发挥对培养子女终身体育锻炼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是全民体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健康中国实现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及社区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大推动家庭体育的开展,提高家庭成员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创新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让家庭体育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家庭体育来吸引子女参与体育锻炼。

3 结语

部分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但意识与行为脱节,良好的意识并没有转化为系统的锻炼行为,因此,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開创新的思维方式,让体育回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源,要多措并举,多方举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将终身体育变为主动的、由心而生的一种自然的观念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宏图.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350-350

[2]董启正.基于新标准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20-21.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论全人教育视阈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