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9-04-17杨梦辰
杨梦辰
摘 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教师要重点做好课前“互说”、仔细模仿、角色表演、背唱儿歌和口试尝试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表达能力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儿童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正确的指导方法和学生恰当的训练方法必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 课前“互说”
以英语为母语的小学生,他们随时都在说英语。但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汉语占说的统治地位,这种情况常常会给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负干扰”。因此,教师就更应该多给中国小学生创造随心所欲的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例如,我每次上英语课(课时40分钟),新授课前,一般给孩子们5至10分钟时间,让他们相互说英语,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错也好,说对也好。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就在说错的过程中慢慢地说对了。当然,小学生课前“互说”的内容就是已学的课文内容,或新课将学的内容。其中,有一部分说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相互说”的几分钟时间里,就能把要学的新内容说懂了,说流利了。从而也说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说出了兴趣。
二 仔细模仿
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指导他们学会模仿。第一,要引导学生出声模仿。只有出聲才能让自己和别人听得见。模仿时应指导学生尽力做到落落大方,口形到位,口齿清晰,有板有眼。第二,应要求学生仔细模仿。小学生学习英语由于受认知水平所限,往往有个“慢热”过程,并非是一次性模仿就能奏效的,对于习惯说汉语的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第三,教育学生在模仿时要有真心,有信心,有恒心,不能有畏难情绪。为此,每一节课都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多种视听途径把地道的英语传给每一个孩子,以“先听后跟读”的顺序反复模仿。
三 角色表演
英语角色表演,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很强的交际性语言活动。它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以及喜欢模仿与表演交际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也符合英语教学的应用性特征。小学生的表演技能虽然有高低之别,但他们一般都会表演也喜爱表演。所以,每一堂英语课,当小学生随着录音反复跟读之后,接下来便是角色表演了。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具体的表演中通过角色对话去实现剧情发展,在剧情推进中培养和提高他们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角色表演要做到:第一,课内外相结合。课堂上师生示范表演,课外分小组表演,让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第二,师生共同参与。表演时为增加愉悦气氛,可准备一些简单道具。如师生佩戴头饰和仿真面具,再加上音乐相配,创造真实的情景,小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同时师生一起担任角色,既融洽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心理,从而真正做到了“玩中学,乐中学”。
四 背唱儿歌
儿歌是语言的艺术,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节奏明快,易懂易记,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可以鼓励他们根据所学内容创编儿歌,自编自唱,同时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一些英语报纸或书刊上的儿歌,如:食品歌、国名歌、动物做早操歌等。English-Chinese Songs for Children.让孩子们在手舞足蹈和拍掌应和的氛围中背唱。一个学期,每个小学生能背唱二、三十首,能自如地脱口而出。这样,儿歌既激发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又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口语材料,使孩子们在儿歌中有趣识记,在儿歌中快乐体验,在儿歌中展开想象,他们必然会感到英语学习其乐无穷。
五 口试尝试
口试是检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它又具有鞭策的性质和鼓励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口试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设置情景,让小学生根据所给情景,设计一个对话。英语对话情景的类型主要有教材原本情景、生活真实情景、表演仿真情景、游戏创设情景、活动模拟情景等。但不论是何种情景,在设置时应注意两点:一要切合对话内容,有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二是情景要素应具体,使学生有话可交流。
(2)围绕一个话题师生共同对话。在口语考查中,除了通用的方法外,我还采用了“民主评议法”。首先成立师生考查小组(小组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20%),然后根据每个学生平日课堂上的口语表现进行评议。经过尝试,课堂上人人能动脑、动耳、动口,活跃了口语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连有些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受到了锻炼,人人敢于开口说英语,大大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英语教师的精准设计和方法指导,更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路璐.如何在英语情景化教学中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J].读与写,2019(9):182.
[2]孙瑞.情景创设在小学英语口语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教师),2017(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