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竞赛:创新推进研学事业发展

2019-04-17王晔然

赢未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研学竞赛

王晔然

摘 要:研学是我国教育模式的创新,它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创新课程方式。研学竞赛作为平台与媒介,连接实践地与研讨团队,以比赛的形式推进研学在全国范内的科普,同时也激励参赛者及实践地进行研学内涵和形态的创新,推进双向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研学;竞赛;双向发展

我国于2018年公布“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拟命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军史馆等377个单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立德树人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首次在教育体系中将社会实践教育列为重要内容。系列政策的发布表明研学已成为教育的新的跳点。但是,研学市场的层次不齐以及实践基地缺乏标准化管理导致我国研学发展速度缓慢,成效一般。本文提出以研学竞赛作为辅助力量推进研学群体、基地的增长,助力研学事业的发展。

一 研学竞赛

研学是被正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一定程度展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研学贵在“研”字,它围绕着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1]。研学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包含研学所要探讨的内容,连接参赛对象与研学基地,对研学这一主旨形态进行延伸与拓展的课外竞赛。以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研学产品设计大赛为例,该比赛于2019年3月24日举行,将四川的旅行资源优势与省内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研学产品设计能力相结合,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驱动,以此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省内研学产品的质量。本次比赛总共有川菜博物馆等40个基地参与其中,调查显示参赛的基地在四川省内皆开展了研学教育,同时也是对外研学旅行的节点。在研学竞赛中研学基地寻求自身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参赛者探讨研学的内涵及意义,二者双向合作,共同实现对既得利益的完善,并让研学更具凝聚力与引导力,发挥了研学在教育中的价值。

二 竞赛对于主体的益处

(一)参赛者——精准培养

研学竞赛要求参赛者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可以全方位对研学主题进行设计、规划与部署,可以深入理解研学主旨并创造性地发挥及实践。竞赛是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它提供了研学发展标准框架以及基地,在激励参赛者以专业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参赛者提供了实践场所,持续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西南民族大学寓教于蓉团队为例,目标基地为川菜博物馆。在准备课题时除了上网阅览资料以及对“研学”概念进行相关研究之外,最关键的是需要实践,亲身前往研学基地体验研学项目以及博物馆内的文娱知识,了解基地内部的文化蕴含以及专业学科知识,探索馆内所辖知识领域与实践活动。在竞赛中对于参赛者而言收获最大的是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双向应用,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涉及生理成熟、获得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并且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保持常态化、持续化的发展态势[2]。通过研学竞赛,可搭建良好的沟通学习渠道,将专业人士与高校学生紧密相连,高校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加深了对研学体系内容的了解并提升了第二课堂的实践能力,精准培养了观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竞赛等方式,培养一批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将竞赛作品孵化成可具操作性的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学生在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反哺到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中[3],“竞赛+主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双向交汇过程中推进研学体系内容的丰富与群众基础的壮大,精准培养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自主实践能力。

(二)研学基地——完善平台

在研学教育以及研学竞赛中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学基地的质量。研学基地并不是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时的停留站、途经站,而是目标站。

研学竞赛以实践基地为主体,并根据研学目的与性质精选旅游目的地,对每个旅游目的地参观的景点、组织的活动、研学导师的讲解重新进行规划,突出其教育目的。研学基地要将本地区适合开展研学旅行的景点进行组合,挖掘其教育内涵,编制研学旅行基地手册,以此指导研学教育的开展[4]。根据研学基地内涵的丰富、细分程度可将基地分为不同类型,例如科技类基地、体验型基地、田园体验型基地、红色文化型基地等。但目前我国研学基地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在发展中暴露出法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以及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研学基地寥寥可数。研学竞赛则是一种方式的创新,也是研学内涵的延展,以竞赛为中介点,可以连接有发展意愿的研学基地与参赛的高校学生及专业人士,通过对基地的调查研究,共同创新、研讨研学基地的发展,使研学基地在竞争环境中博采众长,化不足为优势,联系现实,紧随时代方针,增加户外拓展、科技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及乡村旅游等元素,在提高研学内容质量的同时实现基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基地的核心竞争力與影响力。研学基地的完善也为研学旅游提供了完好的实践平台。

三 研学竞赛的价值

(一)竞赛主体

研学竞赛是以专业学科为主导的竞赛,专业学生或专业研究人员是竞赛主体同时也是竞赛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通过参加研学竞赛获取个人能力、智力的增长,以不同的研学基地形成比赛梯队,从而有层次、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育人目标而言,研学竞赛主体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实践,在其中以学科实践活动陶冶情操、游览目的地的地杰人灵,从而重塑对研学的认识,提升主体的德育水平。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外实践基地的综合锻炼,培养竞赛主体的专业性与灵动性。充足的竞赛奖金激励了学校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课外专业学科竞赛活动,更为研学这一广阔发展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后备军,创新了人才培养体系。

(二)研学基地

研学基地不该是仅仅挂了一张认证书那么简单,更应该是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氛围、文化因素以及独特性,寻求发展跳板进行创新发展,脱离陈旧教育理念圈。研学基地通过竞赛这一跳板与学科人才联系,进而扩大对基地自身体验的研究以及探索,参赛者以基地为依托,基地借助参赛者重焕新姿,借助参赛者的研究与市场的需求重塑研学产品,寻找研学市场与研学主体间的共鸣点,再依托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以此到达研学产品的更新换代。更为重要的是各研学基地借助研学竞赛这一平台,推广研学基地品牌,扩大了人们对基地品牌的认识度与接受度,并通过竞赛不断完善品牌、不断提高所附有的商业价值,从而发挥品牌对研学活动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也在不断延展学科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

(三)研学环境

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后,国内一直将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来开展,但在发展阶段欠缺规范性与法制性,研学环境充里斥着众多不良的三无研学基地以及无资格凭证的研学导师,造成教育漏洞,还有不法人士借研学旗号谋取私利。举办研学竞赛,在竞赛筹备期招募具备一定资质与发展潜力的研学基地作为实践基础,通过一系列比赛推进基地的拓展与重塑,可以营造良好的研学基地大氛围;其次,在研学发展的大环境中,人才素质的高低往往影响了研学事业的发展,通过竞赛可以锻炼专业学科人才,可以通过平台,对人才进行综合素质的历练,不断结合时事与实践培养研学事业的后备军;最后研学竞赛通过相关媒体的报道与新媒体的运营,扩大公众群体对于研学事业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在大范围上促进了研学在社会中的科普,也推进了研学环境在科研层面的完善,促使我国研学事业达到知行合一、知识灌输与实践操作有机合一的高度,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研学竞赛的发展

竞赛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研学事业创新发展的独特性一环。通过研学竞赛,可以实现研学事业的开创性发展。研学竞赛将不断结合时代背景继续扩充竞赛所包含的内容,继续吸引省内外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研学基地参与其中,并通过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5]。利用人才培养的契机可以推进各大研学基地的内涵式发展,使其摒弃糟粕资源,迎接新式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常态化创新,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兴趣与知识的有机结合。总而言之研学竞赛推进参赛主体的长久培养,参赛主体的进步反作用推进研学竞赛的完善,在长效、良好的营运机制下推进研学事业的发展。

四 结语

研学竞赛以双向作用力对接专业学科人士与研学基地,通过比赛实现二者的双赢,充分挖掘探索研学基地的人文底蕴并锻炼学科竞赛者的综合素质,以此实现研学事业的良好发展。以竞赛为平台,以辅助力量拓展研学事业的广度与深度,成为崭新的科普方式与延伸拓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劉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5.

[2]杨广祥.研学活动需关注的三个重点问题——基于2018年江苏省辅导员风采大赛研学比赛的思考[J].少年儿童研究,2019(7):71-76.

[3]魏菊霞.“竞赛+项目”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教育,2019(2):140-141.

[4]李先跃.研学旅行研究综述及探讨[J].高教学刊,2018(24):191-193.

[5]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猜你喜欢

研学竞赛
竞赛书目推荐
红色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竞赛书目推荐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我看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