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2019-04-17张雷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想意识大学生

张雷

摘要: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需要一种主导性的思想意识,这种主导性的思想意识正确与否,可以直接激励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堕落。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受新时期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也有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对于当代大学的思想意识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并加强正确的引导则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新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意识

社会思潮从概念上可以解读为,是以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为基础的,以社会理论体系为引导的,可以反映一定阶层和利益要求的,并對社会大众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基本上可以分为进步社会思潮和落后的社会思潮,古代、近代、当代和新时期社会思潮。

一、新时期社会思潮特点

(一)思潮种类多样化

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新时期的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性质上有所变化。社会思源的内容涉及更加广泛,即既包括哲学、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又涵盖生态、伦理、权利等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形态。

(二)思潮内容现实化

社会思潮作为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产物,其核心内容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主要需求。新时期社会思潮不仅可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复杂问题,也可以反映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利益和需求产生影响,社会关注度更高。

(三)传播方式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已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行信息、情感和思想上的传播,进化至由书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方式传播。网络传媒方式更逐渐打破了人际传播的时空界限,突破了普通媒体传播的单向性和时滞性,跨越了地缘关系、文化观念的阻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传播”。

二、新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影响

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体现在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的功绩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抹黑革命领袖,颠倒黑白。导致部分大学生碎片化、垂直化地获取历史知识,动摇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影响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降低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二)普世价值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新时期的普世价值主义其根本思想是宣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其根本目的是将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人民思想进行全面的资本主义化,最终实现经济私有化、政治自由化。这些观念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产生错误认识,误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挫伤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自信。

(三)民主社会主义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新时期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核心是“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背道而驰,从本质上说,是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社会思潮。将资本主义包装的更为“文明”和“人道”,打着追求“民主”、实现“社会主义”的旗号,影响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主义的认同,产生错误的人生观。

(四)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建设观的影响

新时期自由主义思潮主要宣传私有化、市场化与自由化。经济上赞同私有制与全面市场自由化,政治上主张多党制,思想上鼓吹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衍生品,它从根本上酿成了社会和个人的对抗,严重影响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五)文化保守主义对大学生文化心态的影响

新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来源于会儒家思想,认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思想应该是儒家思想,应将儒教立为国教,将儒家代表思想上升至立国之本。中小学生“读经科”,将国学经典纳人通识教育,《四书》、《五经》应成为党政教育中的必修课,在广大群众中建立儒学社团,属于公然“开历史的倒车”。

三、树立正确的思想引领方式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既不是让这些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自主发展,也不是要取代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而是要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整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从充分发挥其内含的进步因素,限制其消极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认同。

(二)增强大学生对新社会思潮的选择能力

新时期的社会思潮是一种巨大的思想引领,它的发展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发展方向。错误的社会思潮为了掩盖其社会本质,常常会披上伪装的外衣,这就要求我们要基本了解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形成根源和发展脉络,了解其主要性质和基本特征,从而揭示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

(三)塑造引领社会思潮的育人环境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国内外的各种思想流派往往凭借知识的载体通过大学传播进来,各种政治思想倾向的代表人物也都希望利用大学来扩大他们的影响。高校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汇合点。青年大学生理论根基比较浅,面对高校中多元的思想文化环境,往往容易引发思想混乱并导致盲目行动。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新常态建设,不断充实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切实减少“真空地带”,对于优化引领社会思潮的育人环境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发挥高校在大学化社会思潮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发挥社会在大学生社会思潮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发挥家庭在大学生社会思潮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拓展物质文化建设,深化制度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构建一支坚强的社会思潮引领队伍,形成思想理论工作的阵地,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能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1):108-113.

[2]王火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上)[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70-75.

[3]徐俊,陈玉淮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信仰关系调查分析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92-194.

[4]安娜.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45-90.

猜你喜欢

思想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延安精神与改进工作作风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