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比较阅读解读寓言故事
2019-04-17魏勇儿
魏勇儿
摘要: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寓言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为学生学习寓言搭建鹰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比较阅读法教学寓言,必须遵循寓言的文体特点,尊重学生的学情、精心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内容,设计好比较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寓言的学习。
关键词:寓言故事;比较阅读;文内比较;横向比较;群文阅读;立足学情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257-02
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是文学宝库中一朵貌不惊人的小花,然而它常开不败。小学语文几乎每册教材都编排了寓言这种特殊的文体。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和对寓意的感知、理解、推理、解释、评价的能力。寓言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为学生学习寓言搭建支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文内比较,解读故事
众所周知,文内比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内容比较方式,主要是在同一篇文章内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促进寓言故事的解读。事实上,文内比较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比如故事人物比较、故事因果比较、叙述方式比较等,不同的比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成长与进步。比如:《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下的一则寓言故事。理解寓意,品悟少年的劝说艺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比较阅读,对学生的内化语言,优化思维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因果比较,质疑问难。故事开头吴王不听大臣劝告,执意攻楚。结尾出人意料,固执的吴王回心转意,放弃攻楚。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比较两段话,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吴王原来的态度很固执,后来却恍然大悟呢?吴王开始执意出兵,后来为什么会罢兵呢?同样是劝,大臣和少年劝说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因果比较阅读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为学生构建深广的探究空间。
2.方式比较,聚焦巧劝。大臣和少年的劝说方式大相径庭—大臣短兵相接,冒死直谏;少年曲径通幽,迂回巧劝。劝说的结果,大臣差点招来杀身之祸,而少年马到成功。比较阅读少年和大臣劝说方法有什么差别?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第3—11自然段,聚焦少年曲径通幽,迂回战术的成功之处。通过比较,学生对少年劝说之“巧”的理解层层深入。第一巧在借用寓言,使其悔悟;第二巧在胸有成竹,等候机遇;第三巧在精心安排,请君入瓮。
3.故事比较,引导思辨。少年为什么选择“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楚”,发现两者之间的连接点,通过比较,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倘若少年改弦易辙,变换时空再和吴王讲述同样的故事,成效如何呢?引导学生思辨,让其领悟有理不在嗓门高,劝说艺术在于读懂形势,读懂对象,读懂人心,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二、横向比较,发掘不同
横向比较是指通过对不同寓言故事中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可以是相同的角色或者相同的道理等。横向比较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寓言故事展开比较阅读,可以将其塑造人物的手法、揭示寓意的手段、表现主题的方法等作为比较点,开展比较阅读。
1.比较相同角色,感受不同故事。苏教版五下《伊索寓言》中有这样的两个故事。《狐狸和葡萄》中的那只自欺欺人的狐狸,它看到成熟的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去够葡萄”,失败后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狐狸和蟬》中,自鸣得意的狐狸,它的阴谋并没有得逞,被“明察秋毫”的蝉看穿了。对照两个故事中“狐狸”的角色,感受伊索寓意中角色的多元性、故事的丰富性、说理的深刻性。
2.比较相同动物,辨识不同形象。阅读《伊索寓言集》选择一种动物对比阅读,探究这些动物在伊索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比如驴,在伊索寓言中大多数时候是愚笨的。狐狸是伊索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他赋予狐狸各种各样的秉性,乖戾与温顺并存,狡猾与愚蠢同在。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了解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和思维品质。
三、群文比较,破解密码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环保、诚信、母爱等人文主题,也可以是表达方式、写作特色、阅读策略等主题。比较阅读寓言时还要注意方法的点拨,在比较阅读中,学生缺少方法上的指导,他们在比较阅读时显得盲目。通过方法的指导,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比如,有些寓言故事中存在许多对比,教师设计“寓言中的对比”这个主题,选择一组有代表性的文本开展群文阅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指导。
1.深入研读,发现方法。在比较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对文本内容深入理解,就很难进行有效地比较阅读。只有对文本深入研读,才能发现寓言故事的写作密码。比如《驮着盐的驴》中存在对比,傻驴过河不知变通,把棉当盐,自食其果。引导学生比较驴两次不同的经历,发现这则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对比。
2.群文比较,迁移策略。发现“寓言的对比”,这是一种很好的对比阅读的设计点,开展以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丑女效颦》、《蚂蚁与屎壳郎》、《橡树和芦苇》这组寓言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丑女和西施对比,群众的反应对比;蚂蚁和屎壳郎的行为和遭遇对比……通过一组文章的学习凸显“寓言中的对比”,对学生学习寓言的阅读策略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在今后寓言故事学习中运用迁移“对比”策略。
3.创编寓言,尝试运用。通过群文比较阅读,学生逐步破解寓言的创作密码之一—对比。巧妙运用对比使寓意更加深刻。学习寓言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创编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对比”创编寓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文体意识,体悟文体特征。
四、立足学情,合理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师,但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寓言比较内容的选择只有根据学段目标,立足学情才能开展有效的比较阅读活动。
1.依据学段确定比较内容。方法的选择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决定比较内容的选择。不同学段寓言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因此比较阅读的内容选择因学段而异。教师要学会选择,善于选择比较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展比较阅读。寓意教学因“材”而异、因“生”而异,呈现不同的梯度。低年级学习浅近的寓言,重心应放在识字写字和故事的理解上。
2.依据学情设计比較点。比较阅读的开展是以比较点为“基点”开展的比较分析。低年级的寓言教学的比较阅读要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比较点的选择多在故事内容上,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当中,获得阅读体验,不能演变成空洞的说教。中年级寓言教学重点在复述故事,培养故事讲述力和理解力。高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品味词语的蕴味,准确适用,对寓意的理解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有实际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比如:三年级下册的《鹬蚌相争》可以比较角色形象鹬、蚌傻在哪儿?高年级《螳螂捕蝉》、《伊索寓言》在寓意揭示后,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比较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和事与故事中的人和事相同。
3.依据故事选择比较形式。寓言是一类文体,有着共同的文体特征。但是不同的寓言故事,在文章结构、叙事风格、表达方式上还是有区别的。学习寓言故事在选择好比较内容、设计好比较点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寓言故事选择不同的比较方式。比如:《自相矛盾》中的那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当一回当街吆喝的楚国人,比较前后说话的口气、说话的内容,从而领悟做事不能前后抵触的道理。
不是所有的寓言都要用比较阅读方法,也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比较阅读,寓言教学需要根据学情,遵循寓言的文体特点,做出适当选择。教师要善于挖掘寓言故事中可比性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比较阅读的内容,设计好比较点,比较阅读将成为打开寓言文体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2]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3.
[3]冯瑜.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教学研究[M].硕士学术论文,2016,(12).
[4]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郭玉洁.善用比较阅读提高学生能力[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