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04-17徐素波王耀东郭丹耿晓媛
徐素波 王耀东 郭丹 耿晓媛
摘 要: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与教育生态化发展趋势下,高等院校应把握好時代发展脉搏,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基于翻转课堂相关在线平台,积极探索新型“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指出会计教学模式发展新方向,丰富“互联网+教育”相关理论。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会计教学模式 模式变革
一、“互联网+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慕课。MOOC(慕课)中“M”是大规模(Massive)的意思,传统课堂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但慕课的相关课程是成千上万的人,最多可达160,000人;第一个“O”是开放(Open)的意思,以爱好为指引,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无论国籍如何,只需要一个邮箱注册就可以共同参与;第二个“O”是在线(Online)的意思,在线学习,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C”指的是课程(Course)。MOOC的典型特征是以网络的形式将教师讲座内容传播到世界大多数地方,通过实时在线测试用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和教师的情况会以大数据形式上传到客户端。
(二)微课。微课是指用流媒体等方式对某一基础知识和课程设计进行提取,从而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内容是在该平台上的讲解视频,包含课程主题、学习反思、材料课件、实践测试、学生反馈、教师评论和其他辅助教学资源相关的教学设计。微课将这些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种集合多种应用程序的资源平台。由此可以看出,微课与以往教学模式明显不同,是基于原有资源打造的与现代课堂相匹配的相关视频资源。
(三)蓝墨云班课。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由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教学平台,可以用于信息教学。蓝墨云班课的移动应用程序能够提供支持整个教学环节的功能,教师和同学通过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计算机就可进行简单有趣的互动。教师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推向学生手机,提醒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的移动设备成为学习工具,不再仅仅是社交和游戏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对整体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蓝墨云班课可以实现过程激励和形成性评价,从而推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的部分学生为主体。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基本信息;喜欢哪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手段与“互联网+”新型教学手段下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网络与实地调查同时开展的形式,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64份,占比88%,除去有问题的调查问卷,实际有效调查问卷248份,占比94%。
以往的会计教学手段主要指教师师用板书或者利用PPT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每一堂课只有老师独自在讲台上讲解,老师和同学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较轻,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理想。从表1可以看出,每堂课80分钟,但是在以往教学模式下,88%的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最多只有40分钟,课上集中注意力40分钟—60分钟的占比10%,课上集中注意力达到60分钟—80分钟的仅占2%。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因此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积极改进会计教学手段。
由上述分析可见,两种模式产生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因为“互联网+”的会计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老师课前需要备课,并且需要总结出一些问题发到“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从而使部分学生提前预习,增强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负担;第二个重要原因为基于“互联网+教育”开发的“蓝墨云班课”学习APP,提高了学生手机的利用效率,上课前需要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点名签到,课上老师会在这个系统上面发布一些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这个平台上举手或抢答,在这个平台上的签到和进行的一些其他活动都会增加学生的经验值,而这个经验值在期末考试时会折合成一定的分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整堂课所有的活动都在手机上完成,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互联网+教育”的会计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一)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改变原有的会计教学观念。虽然现在“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模式已经变得普遍,但还是有一些高校未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依旧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教育模式没有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现如今只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顺应大数据时代,扩宽课程覆盖范围。由于如今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不同领域对会计知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会计教材上的相关会计政策与现行的最新政策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教材知识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现在仅仅开设财务专业相关课程,不能培养复合型人才,造成会计毕业生所学的相关知识与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养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顺应“互联网+”新形势,满足高校会计教师的现实需求。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逐渐加快。与此同时,各学校会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类专业变为各大高校最火的专业之一。会计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现如今高校相关教师部分为离开学校的研究生,缺少实际工作经历,在上课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整合,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相关理论,高校难以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互联网+教育”会计教学模式变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大力打造互动性教学课堂。例如审计学课程是一门动手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录制一些“慕课”供大家课前预习。在上课时充分发挥“蓝墨云班课”APP的优势,上传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模拟整个审计流程,让每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深入讨论和交流,通过参与提高其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死板授课方式,让整个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变革教学内容,使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多元化。现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模式,通过线上APP给学生传递一些最新的会计政策,供学生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设计算机会计类课程及一些基础的编程类课程,不断扩展其知识面,努力提升其综合素养。而且现如今的一些会计教育模式只注重会计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其他相关知识的补充,且对国际经典案例缺少深入的探讨,使得学生缺乏全球化视野,因此在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国际化案例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的国家化思维。
(三)大学老师应加强互联网相关理论的学习。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高校教师应该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努力开展智慧教学,特别是方法的传授,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高校教师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与会计信息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的知识,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前提下授课内容才能更加丰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4.
[2]黄虹,朱荷英.“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本科人才能力表现的调查分析[J].商业会计,2017(18):4-7.
[3]张宝贤,唐建荣.“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17(36):80-85.
[4]缪启军.“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实践[J].财会月刊,2017(33):78-83.
[5]汤健.“互联网+会计教育”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259-260.
[6]陈林荣.“互联网+”时代对会计教育工作者的挑战[J].商业会计,2017(09):109-110.
[7]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11-18,26.
[8]曹玉萍.“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探析[J].会计之友,2018(07):38-41.
[9]杜素音,赵男男.“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新常态教学模式探索——以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教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150-152.
[10]毕方喆,林少娟,余向群,张瑞琛.“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6(18):121-122.
[11]Kathy Michael. Virtual classroom: reflect of online learning[J]. 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 2012(29):156-165.
[12]Elke Hofler, Claudia Zimmermann. A case study on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instructional MOOC design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novative Teaching & Learning, 2017(10):48-62.
基金項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移动信息化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编号:SJGY2017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