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教师人文素养修炼与提升的思考
2019-04-17赵志英
赵志英
摘 要: 当教师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任务和目标时,必须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为逻辑前提。高职院由于种种特殊性,教师人文素养急待提升。本文从坚持“育人”的教学理念、经典阅读、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对高职院教师人文素养修炼与提升作思考。
关键词: 高职教师 人文素养 修炼 提升
江泽民同志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了人文精神,不打自垮。”[1]无疑,在传承文明、倡导人文精神的进程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人文素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素质和学校整体的发展,本文就此议题谈谈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与提升。
一、人文素养与“育人”的教学理念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突出高职特性和毕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短期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专业基础加操作”的办学格局,这种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功利化的倾向,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对文化课程不重视,导致一些教师人文素养缺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育人”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教育明确方向,学校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学生,教师人文素养与“育人”的教学理念是紧密结合的。以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为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称之为“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
1.爱心是人文态度的基础。
“育人”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对待。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恐怕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未必能真正做到。美国有个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排在前列,可见一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多么重要。我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冷漠,但是否反省自己对学生付出过多少爱心?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看到有的管理人员安排学生做了大量琐碎工作后,连句“谢谢”都吝啬说,好像这是学生应该做的;有的学生惧怕个别管理人员动辄训斥的态度宁可耽误也不愿前去办事;有的服務部门名曰服务,实际上对待学生的困难无动于衷,并不热心解决,影响了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的班主任任职期间几乎从不去学生宿舍,毕业时甚至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叫不出名字;有的任课老师除了在上课时与学生打个照面外,几乎从不与学生有任何交流……试想,这样的情况如何能实现健康的感情沟通,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任何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即便是学生也应该如此。没有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师也不会有教育的耐心,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心中没有对学生的爱,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成学生的转变和成长?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没有感情,对自己的老师没有亲近感,那么教育怎么能使之信服?
2.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教师的人文素质不能脱离教学而孤立空有,它是在教学环境中、与教学对象的接触中“生成”、“展现”并得到检验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获得,不是靠几个文化课教师开设几节人文基础课就能获得的,任何一个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直接导向作用。教师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外表形象上,更体现其内在气质上,教师的修养和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决定着教育内容是否被学生认同和内化,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内化。教师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是其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然而,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试想,这样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难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仅仅是纸上谈兵?此外,不管是哪门学科的教学,老师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都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同样也是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爱。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缺乏端正的教学态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一些庸俗、无聊的视频资料以博得一笑,缺乏课堂设计的严密性和严肃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仅仅是关心其生活状况和心理问题,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同样需要教师们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并不是天生“生成”的,需要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教师的人文素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自我学习、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社会实践等,将人文文化的优秀成果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学识和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与他的阅读是分不开的,经典阅读是净化心灵的最好选择。因为经典作品不仅用文字将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峰一代代传承下来,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而且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普世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人难以超越,并散发着永久的魅力。就文学经典而言,“其间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得失荣辱、贫贱富贵、安危穷达、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能很好地抚慰和赞助人类单薄的生命”[3]。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丑;读了《西游记》,我们懂得了历经磨难方成正果的道理;在《安徒生童话》中,我们读到了同情和爱心;在《红楼梦》中,我们体会到了得失荣辱、贫贱富贵的辩证关系;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认识了坚强与坚韧,在《三国演义》中,我们体味智慧和机智的魅力……这种经典的魅力将丰富心灵、激荡灵魂、激励人生,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内驱力和热情的源泉。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在培训新教师上岗时,将经典阅读列入培训项目,这对于教师人文知识的吸收、人文素养的提升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三、整体校园文化与人文素养的修炼
大多数高职院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与正規大学相比,显然缺乏深厚的人文基础;加上急功近利办学目标的影响,使得整体缺乏人文氛围。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除了教师强化自觉意识外,与领导的重视、整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分不开的。
1.领导重视,改变观念。
强化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先导,高职院校必须扭转急功近利的办学心态,要正确认识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关系,职业技能是立世之基,人文素质是立世之本。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学校各级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工作,不仅要提高文化课老师的人文素养,而且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有文化修养的教师,树立在科学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其次,高职院领导一定要改变认为人文课程可有可无的观念,切实保证人文课程开设的数量、质量,切实把人文课程纳入学生培养计划,保护人文课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的最佳场所。
学院可以开展定期培训,可以邀请各方人士前来主讲,借外力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学校可以开展人文知识系列讲座,可以让自己学院的老师组织授课,在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创办论坛,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在争论中提升思想境界;教师可以联合学院相关部门开展一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我院曾经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和诗词朗诵”)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还可以构建良好的条幅文化,用自己学院老师和学生写的对联文字装点学院的角角落落,这既是对人文素渗透的一种检验,又可以极大提高师生们提升和修炼人文素养的兴趣和热情……这些将对学院整体人文氛围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力争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用积极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教师、浸染学生,使师生们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张扬个性,发挥创造性。
总之,高职院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修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领导和教师有明确的“育人”的教学理念,坚决维护并充分实践;需要教师有意识阅读,更需要学院整体文化氛围的熏染。教师在加强自身修炼的同时,孜孜以求地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辐射”,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文方.关于强化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
[2]孙宏安.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开东.让人文精神心花怒放[J].基础教育改革论坛,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