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及展览宣传调研报告

2019-04-17贾秀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

贾秀梅

摘 要:为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讲好赤峰故事,宣传好赤峰历史文化,提升赤峰文化软实力,文章对赤峰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文物展览宣传工作进行了调研,这对未来更好地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赤峰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展览宣传;思考v

1 赤峰历史文化概况

赤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先后有8种考古学文化在这里被发掘,表明赤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赤峰擁有近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同时,赤峰也是孕育北方民族的沃土和摇篮,先后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北方草原文明,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赤峰市是历史上各时期文化遗存类别较全的文物大市之一。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赤峰市境内共有各类文化遗址、遗迹7340处,约占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1/3,全市共有各时期馆藏文物达36万余件(组)。赤峰市以独具特色的红山文化、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著称于世。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了解赤峰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建设文化强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文脉根基。

2 历史文化保护及展览宣传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赤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赤峰市各级文化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全力加快赤峰民族文化大市的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扶持文博事业发展,在宣传历史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1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为充分发挥保护规划在文物整体保护、环境风貌控制及文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赤峰市文物部门开展了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已有17处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另有7处正在编制中。

2.2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设计工作逐步开展

为加强对赤峰市珍贵历史文物的保护修复,自2012年开始,赤峰市文物部门加强与国内文物保护权威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了文物技术保护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赤峰境内辽代馆藏壁画修复设计方案》《赤峰地区纸质文物修复设计方案》《赤峰地区青铜器保养及维修设计方案》等项目,对赤峰市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2.3 申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赤峰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申遗工作稳步推进,红山文化遗址、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已进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此外,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为更好地对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2016年成立了“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负责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2.4 文博单位数量不断增多

赤峰地区文博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博物馆、文管所等文博单位已由1988年的12个发展到现今的30多个。经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博物馆2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3家(包括国家二级馆1家、三级馆5家),非国有博物馆11家。据统计,近三年赤峰市各博物馆共接待海内外观众600多万人次,全年免费开放天数平均325天以上。

2.5 文物展览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赤峰地区文物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地方通史陈列,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馆藏优势,突出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举办各类内容新颖、贴近群众、服务观众的陈列展览。此外,展览题材也由单一的文物展览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展览,如举办了书法篆刻展等。展览形式由传统的图片文物展,发展成现在通过运用声、光、电和新媒体等现代科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赤峰历史文化。近几年来,赤峰各博物馆举办了多个专题及临时展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6 博物馆宣传教育手段不断丰富

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赤峰市各博物馆在努力提高展览陈列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拓宽历史文化宣传的渠道,不断丰富展示宣传手段,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在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及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在暑期举办了小讲解员培训班和小讲解员讲解大赛等社教活动。三年来,赤峰市各博物馆开展的各类青少年特色活动有50余场。不断丰富的展示宣传手段,也为更好地传播赤峰悠久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赤峰市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在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在文物展览宣传、文物资源共享等方面还有很多局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工作任重道远。

3.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现有机构和人员队伍与日益繁重的保护任务不相适应,保障机制不健全。

3.2 赤峰地区历史文物的联动性尚显不足,展品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待提高

赤峰地区的各国有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各有特色,如敖汉旗博物馆以史前文物丰富著称,宁城辽中京博物馆以青铜文物多而受关注,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和巴林右旗博物馆的辽代文物很丰富。但各博物馆又同时存在着文物单一、不成系列、文物档次偏低等情况。而赤峰地区的各博物馆以往又多是关起门来办展览,缺乏共享馆藏资源的意识,文物的利用率不高、流动性不大,不能有效地整合全市文物资源、发挥优势、互补短板、形成合力,来整体推动文博产业的发展。

3.3 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展意识不强,文物外展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至2018年初,赤峰地区独立举办的区外展览活动只有十几个,赤峰市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文物展(出国的、国内的)次数较多,但主要是提供文物。从目前的展览情况显示,以赤峰市为主体组织的文物展览基本没有,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极罕见。

3.4 文物展览理念和展陈方式缺乏创新

目前,让文物和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水平有待提高,展陈方式手段单一、路径固化,赤峰地区各博物馆整体展陈水平和展陈质量并不高。展览形式和展陈手段过于单一,展览主题缺乏新意,策展理念没有突破,策展方案缺少创新,呈现似曾相识、千馆一面的情况,举办展览的能力及影响力有限。同时,各博物馆也缺少对外部展览的引进和本地展览的推出。

3.5 文博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

赤峰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懂得文物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10人,具有修复资质的文物保护修复人员为零。文博单位中有文保修复基地只有赤峰市博物馆一家,还尚未开展工作,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如何补上人才漏洞,加强阵地建设,赶上文博高科技发展趋势,已成为赤峰地区文博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4 对赤峰历史文化保护宣传工作的思考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赤峰市要想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博物馆行业长足发展、扩大文物展览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4.1 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要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赤峰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对已列入各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有效保护。此外,要制定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坚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切实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发展、在发展中合理保护。

4.2 积极组织外展,推动赤峰历史文物展走出去

赤峰市作为多民族文化大市,博物馆在为各族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讲好草原文明故事的同时,也要做出能反映赤峰地域文明特色的展览。赤峰市应成立相应的博物馆联盟、博物馆展览推介组织,组织市内各博物馆在不影响本馆基本展陈的基础上,契合全市文物,推出独具赤峰特色的以红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文化特展,以及北方骑马民族文化文物展。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让更多的文物展览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赤峰历史文化走出赤峰、走向世界。

4.3 拓展文物相关领域合作新渠道

赤峰地区的文物展览要想破除“走出去”的障碍,可以多管齐下、整体推进,从战略高度搭建起多元化的交流渠道。除进行文物展览合作以外,也可以尝试在文物艺术品相关的图书出版、藏品资料库共享、文化产品开发、文物修复等方面与相关单位开展交流合作。

4.4 整合区域文物资源,促进博物馆行业有序发展

为解决赤峰地区各博物馆馆藏资源分布不均衡、文物单一、不成系列等问题,可以整合全市文物资源,搭建起全市文博行业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形成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实现馆藏文物的资源共享,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盘活馆藏,补齐短板,促进赤峰文博事业健康发展。

4.5 注重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促进赤峰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性发展,注重科技创新,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拓展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有效途径。如通过建造博物馆、遗址公园,创作影视文艺作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积极打造赤峰市特色文化品牌,切实提高赤峰市文化软实力。

4.6 注重文博专业人才的培养

文博管理部门要注重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要实施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工作奖励机制,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鼓励、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来赤峰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此外,要强化文博相关领域的学习与培训,聘请权威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赤峰市,对文博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业务培训。还可以把业务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派送到大学或者专业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文博业务学习。只有建设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切实提升文博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赤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齊秀华.赤峰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理论研究,2016(5).

[2]顾亚丽.赤峰市历史文物类陈列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

[3]孙国学.赤峰市旅游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9).

[4]姜妍.赤峰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战略研究[J].文物春秋,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