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理论架构及实践意蕴

2019-04-17吴玉龙

理论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

吴玉龙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及其理论创新,立足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深刻总结教育建设规律及其历史成就基础上,继续推进并深化中国教育实践,形成了视域宏大、内容丰富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新境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理论架构;实践意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3-0000-00

中国教育发展盛衰与历史起伏轨迹呈现基本一致性,特别是自近代以来表现尤为明显。鸦片战争后,大批仁人志士将振兴教育视为救亡图存根本途径,“教育救国”思潮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人民摆脱压迫和奴役,成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发展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源于近代的“教育救国”思潮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被动选择、带有强烈的应激性特质,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发展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主动设计,彰显着对教育规律把握的高度自觉性,二者在生发机制、实践成效等方面各异,但无疑前者对后者具有深刻的历史鉴戒。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战略决定性意义,是党中央发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1]。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又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全方位、各领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正进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新时代,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因素”,提供了“新时空场域”。

(一)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建设质量好坏、效益高低事关教育发展能否拥有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实现均衡而充分发展则将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支持,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必然,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社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极大提升,为加大教育投入提供了根本保障,实现了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重大变革之际,经济建设有着新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要求,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在效率、质量和动力上实现重大变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迫切需要教育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实效

教育发展将极大增强公民参政议政素养和能力,从而有效推动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进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促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机关系实现整体转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也不断增强,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和坚强领导核心。在新的时空境遇下,建设教育强国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三)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面对斗争激烈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勇于“发声”、敢于“亮剑”,使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愈加巩固。同时,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得以全面彰显,较好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马克思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每一步”[2],文化建设中的先进成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成为自由存在的根本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了空间。教育是思想文化得以发展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过程实质是引导个体将人类先进思想文化成果内化为本质力量、实际增强个体能力的过程,新时代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理论架构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内容完整丰富、逻辑严密的教育强国战略思想体系,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总体要求

1.人民满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目标。在中华民族遭遇危难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对教育挽救危亡寄予深切希望;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又特别强调教育依附经济、政治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独立性显著增强,重新回归到服务“人”的价值原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施政所向和根本价值取向。新时代党中央十分重视保障和维护人民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进行战略部署,在多种场合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注重满足人民对教育的综合利益需求,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明确了教育的根本宗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价值评判标准。

2.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在国家整体发展中处于何种位置,这是在任何时代发展教育事业都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深谙教育“驭人”和“奴民”的巨大功能而倍加推崇,至近代教育的地位曾一度上升为“救国”的唯一路径,在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再到“教育强国”的百余年历史嬗变中,中国人对教育的认识定位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习近平深知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4],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5]45,“教育第一”“教育优先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体现了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性、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关键作用。这为我们科学审视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新变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3.立德树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重智育而轻德育、过度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表现出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违背了教育发展初衷。立于新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德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了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指明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6]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践行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7]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修身养德、塑造灵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四个自信”、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力量。

4.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定位。教育规律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正确把握中外教育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发展教育一定要贴合本国国情。历史上,中国教育领域曾掀起一股学习西方的热潮,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发展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全盘照搬苏联经验。鉴于此,习近平特别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成功的。”[8]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不能做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盲目追随者和移植者。同时,他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9]随着世界日益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教育成为各国进行对外交流联系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应结合国情实际和科学的现代化教育标准和指标体系,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定位发展自身。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总体部署

1.实现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11,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当前教育发展不能有效满足人民对于公平、优质教育需要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但教育发展质量和充分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教育资源在区域、阶层和个体间还存在分布不均等问题,制约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而充分发展,使人人都能接受优质教育、享有人生出彩机会。实现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构成了贯穿于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逻辑。

2.深化教育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动力。习近平高度重视改革发挥的动力作用,明确指出,“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10]实践证明,改革是实现教育更好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在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在新时代推进教育建设进程中,优化办学方式和育人手段、破除各种教育体制机制障碍和藩篱,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必须要借助改革的力量。新时代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深入贯彻实践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3.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缺少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就无法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落地生根”,无法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输送“接力”人才。习近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1]提出“好老师”应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12]的“四有”特质,为新时代打造教師队伍指明了正确方向。对于教师而言,应实现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匹配,要高度重视自身承担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育人使命与职责,做到真正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更为重要的是应自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自身能力素养、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教书育人的技能与艺术。

4.打造“双一流”文化教育高地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标杆。建设教育强国不仅要求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更要求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世界高端杰出人才,打造教育文化高地,抢占科教制高点,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科教中心、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13],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顶端、处于“龙头”地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培养一流人才。“双一流”建设不仅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自身教育发展的问题,更要根植于中华文明给世界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14],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清除党自身的病毒和威胁,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教育事业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教育发展就会取得巨大成就,反之,则会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才能保证教育事业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体师生,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还应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发挥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鲜明理论特点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契合人民利益诉求,紧扣教育发展时代脉搏,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教育领域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出人民性、体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理论特点。

(一)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增进人民福祉的初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和爱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努力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成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对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视其为实现帮助人民脱贫、防止被社会边缘化的根本途径,作出了符合时代发展实际的教育发展战略安排。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根本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获得感的重要保障,生动体现了人民性的理论品格。

(二)体系性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正确揭示了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既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目标、根本任务、科学定位等总体要求,也指明了建设主线、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等实践方法和实施路径,还指出了总体要求、总体部署和战略保障,是彼此协同、相互呼应、集目标与手段于一体的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逻辑自洽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创新性

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教育发展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实现重大变革,显著增强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纵观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强调教育工具主义性质的发展阶段到更好服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阶段,经历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教育发展的历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发展方式,实现了对建设教育强国高度自觉的顶层设计,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

(四)实践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又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推进新的教育实践迫切需要新时代教育理论的关照和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正是针对当下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作出的理论回应,强调将教育放在治国理政的优先发展位置、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充分发展教育来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让每一个人都能追求幸福、人生出彩,彰显了极强的实践关怀。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实践意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是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提升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境界,明确了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当时所处历史条件,在批判资本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进行了理论阐释。在对教育本质、目的、性质及方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论述时,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教育的指导思想,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审时度势、因时制宜,以建设教育强国为奋斗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大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新征程,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发展新格局,在深化教育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特点更加鲜明。

(二)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更好发展所做出的长远战略考虑,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由教育大国迈进教育强国的战略安排,围绕建设教育强国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对中国教育发展实现了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升华。党的十九大就如何推进新时代教育建设的问题作了系统全面阐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要求,深刻指明了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前进道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保障,随着教育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将不断实现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完善。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实现更好发展,愈要坚持以教育事业作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人才和知识要素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个体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素养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和建设美丽中国也都离不开教育的充分支持。而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对弈中,教育实力强弱将会极大影响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教育领域的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博弈中也将占据着愈發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因此建设教育强国事关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支撑性和决定性意义。

结语

当前,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必将重回世界的中心。然而,教育是国家民族兴旺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呼唤科教兴国、教育强国,赋予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新使命、新定位、新特征。2035年,中国要建成教育强国,成为全球重要教育中心、具有世界领先的教育综合实力和培养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强大国家,与中国强国地位相适应,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实现了许多新的跨越和突破,但建设教育强国任务依旧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刻把握人民对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始终如一地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能力,落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才能促成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子季,高书国.迈向教育强国[N].中国教育报,2017-11-23(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2.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01).

[4]习近平.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09-11(0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顾明远.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一)[N].中国教育报,2017-07-26(01).

[7]习近平.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4-22(01).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9]习近平.改革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N].人民日报,2015-12-10(01).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8.

[11]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01).

[1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2).

[1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4]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N].人民日报,2015-01-17(01).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