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门图”相关命名的浅析

2019-04-17李永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
关键词:浅析

李永涛

摘 要:启门题材普遍见于北宋仿木砖室墓中,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称谓.这些命名一个共同点是从自身学术研究出发,服务于自己的研究目的,过分关注局部细节。作者从北宋的丧葬习俗和社会信仰出发,并结合启门题材所处的环境,初步分析其作用,提出“魂门”的概念,认为其是魂门的一种,在墓葬中作为死后世界的大门而存在,它是墓主人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必穿之门,以期“亡魂升,死魄温,生人福,子孙衍”。

关键词:妇人启门;相关命名;魂门;浅析

1 “妇人启门图”的提出

学界对妇人启门图的研究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没有停止过,四川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题材后开始出现在考古视野中。莫宗江和王世襄两位先生较早地研究它们,对其特点进行描述,但没有系统化,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白沙的三座北宋砖雕壁画墓内的启门图,在1957年出版的《白沙宋墓》中,宿白先生将其命名为“妇人启门图”。该图的特点是:东扇紧闭,西扉微启,砖雕女子扶西门面向望向墓门。

宿白先生根据图式特点命名为“妇人启门图”,此称谓得到学界的认可,应用于学术研究。从宋代仿木砖室墓发掘看,该名不过时。然该名称不具有普遍适应性,此类图式在宋代仿木砖室墓中呈现多样化,如双扉紧闭的门图式[1]、半开无人门图式[2][3]等。宿白先生对该图式命名客观,为同时期及后来研究此类图式的学者提供思路,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不同看法。

2 其他称谓局限性及原因探讨

纵观启门图的学术研究历程,出现了诸如“半开门中探身人物”“半启门”[4]“妇人掩门”“启门图”等称谓。汉代石棺上亦有,学者称之为“仙人半开门图”[5][6]。这些称谓因学者研究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部分反映门的状态。不同称谓出现原因有涵义理解的不同、载体的不同以及图式构成的差异等。上述称谓有合理性,符合研究者自身的学术目的。此类图式的整体特征、构造、环境相似,不同的此类图式拥有同一祖型,过分强调特殊性会导致研究的支离破碎。上述称谓不能显现门的个体功能,场景命名原则不可取。在汉代早期,类似图式没有人物,门并非半开状态;在宋代之前,门、人并不共存,与宋代仿木砖室墓妇人启门不同,宋代之前门和人物会独立出现墓壁某处。因此,妇人启门图不能包含其他同类事物。

3 “魂门”概念的提出

笔者倾向于将此类出现在墓葬中的门形装饰(包括妇人启门、半启门、紧闭门、不具人物的门)统称为“魂门”。因为无论是宋代砖室墓中出现的门形装饰,还是宋代之前出现于棺具上的门,此类题材的关键在门而非启门人或门中人物的性别及门在画面中的状态,门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影响该图式在墓葬中的功能。正如巫鸿所说,墓内的设施在地下与生人断了关联,在封闭的世界内“框定”灵魂的“生存”环境,墓葬内的门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供死者灵魂使用的。

此类题材以墓葬中出现最为普遍而且更具代表性,它是墓葬中一类丧葬符号。其在墓室内出现是为灵魂而置,六朝时人们认为死亡是“形神分离”,而“神”便是灵魂。林丽真提到人死后形神分离后向“成仙”“成鬼”道路前进[7],衔接肉体无法经历的道路,启门图在墓内为灵魂到死后的世界提供了通道。此类图式不属生人,并非为生人所使用。这种灵魂观念在宋代依旧存在,墓门的设置亦具有类似功能。只不过墓门是通向现实世界,具有阴阳两用的特征:既可用于举行丧葬活动,又可供墓主灵魂往来于冥界与人界,灵魂托梦或是通过此通道。

北为阴气最盛之处,阴气聚集之地。此类图式主要位于墓门对面,墓葬为坐北朝南。《易经》中北为“坤”,《易图明辨》释道“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8]。人死后灵魂归于阴,即要魂归北方,因而宋代墓葬中北面皆有门形的建筑,或为砖雕,或为壁画,皆是为阴魂打开一扇通往北方的大门。从用途及属性来看,可命名为“魂门”,而且如此命名可以避免对墓葬中本属同类的门形装饰重复命名,并可以将它们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研究。

4 结语

东方朔曰:“人死魂上归于天……其谁不由门户而去……”[9]司马季主云:“人死魂游上天,谁能出入不由门户?黄泉开,亡人安宁,生人福利。”[9]因此,此类门图式在墓中的作用是为灵魂提供往来于另一个世界的通道。“魂门”概念的提出是类型多样性促使的,而以往称谓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其本质涵义:该图式关键在门的设置,人物及开、启并无大碍,结合宋代的灵魂信仰。宋墓中,妇人所启之“门”是“人死魂魄”的通道,有门户开则亡人安宁、生人福利的作用,应称该类图式为“魂门”。

参考文献

[1]洛阳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县梁庄北宋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96(4).

[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地区文管会.河南省新乡县丁固城古墓地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5(2).

[3]郑岩.论半启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3).

[4]赵碧玉.无故不窥中门——论半启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5).

[5]罗二虎.汉代画像石棺研究[J].考古学报,2000(1).

[6]罗二虎.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7]林丽真.六朝志怪故事中的形神生灭观[J].国家图书馆历史月刊,2006(4).

[8](清)胡渭.易圖明辨[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9](北宋)王洙.地理新书校理(卷二)[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浅析
浅析《受戒》中文学的性质
浅析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SCHMID语音交换系统维护与维修案例浅析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渤海国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