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
2019-04-17张菲姜爱芹杨芳琴
张菲,姜爱芹,杨芳琴
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
张菲,姜爱芹,杨芳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茶叶;一带一路;引力模型;贸易潜力
茶叶起源于中国,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是茶叶主要的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茶产业是我国南方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山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21世纪以来,中国茶产业迅速发展,2016年中国茶园面积293.33万hm2,茶叶产量243.2万t,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69倍和2.56倍[2];根据国际贸易中心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达36.87万t,出口额达16.11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2位和第1位。目前中国茶叶出口到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国际茶叶市场供过于求,以及茶叶出口的技术贸易壁垒日益苛刻,加之我国茶叶生产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3]。
茶叶自古以来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在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200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茶叶出口量为6.87万t,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至8.22万t和8.44万t,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茶叶出口量9.77万t,出口额4.01亿美元,分别占中国茶叶出口量、出口额的26.5%、24.89%。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额在我国茶叶出口总额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但是在时间上却呈现增长趋势。在2001—2008年,该比例低于20%,2016年该比例为26.92%,达到最高;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量维持在23%~30%之间(图1)。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额、出口量占比的差距缩小,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
注:数据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 Note: Data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UN comtrade database
文献检索发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茶叶备受学者关注。学者主要从茶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茶产业发展壮大、做强的一次战略机遇。侯利民[4]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数据统计认为,“一带一路”沿线茶叶市场潜力巨大,值得中国茶叶企业深入开发,同时要充分利用沿线国家对茶文化的认同,开拓沿线市场。陈富桥等[5]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茶叶消费与贸易的特征,认为我国茶叶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陶德臣[6]认为,与陆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这4条丝绸之路对比,“一带一路”才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最主要渠道。经贸和人文合作的加强、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不断增大、饮茶有益健康的理念等将推进中国茶文化传播[7]。霍尚一等[8]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1991—2007年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发现需要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推广应用HACCP体系、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等措施扩大中国茶叶出口。
回顾文献发现,已有研究针对“一带一路”与茶叶贸易的研究主要是定性讨论,尚未有文献从实证角度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本文通过构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讨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茶叶市场拓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更好的利用“一带一路”政策措施,进一步开拓国际茶叶市场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聚焦于“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并且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涵盖尽可能多的国家为样本,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客观;在研究方法方面,运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解决了零贸易流量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旨在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
1 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1.1 模型构建
贸易引力方程模型最早起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其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相隔的距离成反比。自从Tinbergen[9]和Poyhonen[10]相继将引力方程模型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以来,引力方程已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跨国投资等各个经济学研究领域。该模型的对数表现形式一般为:
在公式(1)中,ij表示i和j国的双边贸易流量,i表示贸易国i国的经济规模,j表示j国的经济规模,ij表示i国和j国的地理距离,0表示常数项,K表示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K=1, 2, 3),ij表示随机误差项。(1)式的含义是,两个国家的贸易量由两个相对立的力量决定,即“吸引力”和“排斥力”。前者一般指贸易双方的经济总量,通常用总产出、总人口、人口密度等来表示,其中,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供给能力,“排斥力”指贸易成本,一般用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地理距离来表示。后续研究者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以多角度、多方位的丰富和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如文化因素、人口、收入、是否同属一个经济体、贸易政策等,使得贸易引力模型成为研究双边贸易流量的有力分析工具。
实证研究中,零贸易流量问题值得关注,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中国仅向其中50多个国家出口茶叶,则中国向其余10多个国家茶叶出口额为零,忽略或者直接删除贸易流量零值样本将导致删失低水平贸易的重要信息,从而导致严重问题[11]。目前学术界对于引力模型估计中贸易流量为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直接删除零贸易流量样本,二是数据转化,常用的做法是在零贸易流量上加很小的值(通常是0.01),三是改进估计方法,Silva等[12-13]通过对比研究指出,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相比OLS等传统估计方法,在异方差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一致性的估计结果,此后PPML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贸易领域研究[14-16]。因此,本文将应用PPML方法以避免贸易零值和异方差问题导致的估计结果偏误,据此构建的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公式(2)]:
需要指出的是,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之一汇率变量没有包含在本文的模型中,因为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约占其茶叶市场份额的80%,而其汇率数据严重缺失,因此本文模型并未纳入该变量;另外,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茶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潜力,而其他主要变量均已被考虑,因此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表1 解释变量含义、预期符号及含义
Table1 Definition, expected symbols and meanings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注:根据CEPII数据库,共同语言指拥有共同的官方语言或者主要语言[20]
Note: According to CEPII database, common language refers to having a common official language or main language
1.2 样本、数据及说明
1.2.1 样本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并未界定精确的空间范围,目前公认的“一带一路”空间范围包括蒙俄、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其他6国、西亚北非16国、中东欧16国共计64国家(表2),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01—2017年。
表2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范围
Table2 The range of 64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1.2.2数据来源
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茶叶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GDP(以美元计)、总人口数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WDI),中国与各国的距离、是否有共同边界、是否有共同语言、宗教相似度、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数据来自法国经济研究中心(CEPII)官方网站;商业自由度数据来自The Heritage Foundation发布的指标数据;中国茶叶产量数据来自《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时间因素的作用反映经济增长、社会制度、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外茶叶贸易的影响。由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关键变量数据缺失,因此,最终进入模型分析的只包括52个国家(包括与中国茶叶贸易流量为零的国家),未进入模型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勒斯坦、不丹、文莱、东帝汶、伊拉克、马尔代夫、黑山、缅甸、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叙利亚。各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1.3 模型结果与讨论
本文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由于在本文884个样本中,有209个存在零贸易流量,占样本的24%,因此,本文采用文献[12]提出的PPML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计算贸易潜力,具体结果见表4第2列。
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PPML)回归之后进行RESET检验,2(1)=0.00,2=0.9643,即不能拒绝PPML模型设定正确的原假设。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在采用PPML方法之外,本文同时选取了面板数据的其他估计方法,如混合OLS回归、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重新估计作为对照。首先,进行混合OLS回归,采用Estat Hettest命令检验异方差,(1)=4.31,即在5%显著水平上拒绝同方差假设,认为OLS估计存在异方差。其次,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其检验的值为0.000,故强烈拒绝采用混合回归的原假设。再次,进行随机效应回归,Hausman检验显示值为0.835 9,即认为随机效应模型优于固定效应模型,所以本文最终选取随机效应作为稳健性对照。
针对前文所提到的板栗收获问题,笔者也根据人性化设计理念设计了一款小型可折叠板栗收集车,如图2所示。本方案的第1个特点就是可折叠设计。收集斗和前盖板以轮轴为轴心进行旋转后可通过折叠卡扣折叠到一起,收缩回推杆,整个收集车可折叠成一个提包形态,易于收纳,便于携带。作业时将前盖板与收集斗转开,拉出推杆,形成推车形态;推动收集车,圈丝植入式橡胶传送带会将板栗卷入收集斗,扎挂在传送带上的板栗会被脱栗卡板卡落入收集斗内;收集斗的形态近似于一个大簸箕,便于将斗内板栗倒入运输车或收集袋中。
表4 引力模型估计结果
Table 4 Estimation results of gravity model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z或者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Note: the number in brackets is z or t statistics. ***, **, * indicate significant at 1%, 5%, and 10% respectively
本文接下来用PPML回归对模型的结果解释:
(1)进口国GDP、人口和中国茶叶产量的系数都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其中进口国GDP、人口的弹性分别为0.32和0.27,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进口国GDP或者人口每增长1%,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将增加0.32%或0.27%。同样,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情况下,中国茶叶产量每增长1%,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将增长1.04%。这表明: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购买力越强,则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也越大;第二,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增长主要是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这与我国茶产业现实相符合。2001年以来,我国茶叶产量以年均增幅在1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2016年就有30~35万t的茶叶结余量[2],茶叶生产能力总和大于消费能力总和,库存量逐年增多,茶产业产能过剩[21],在国内茶叶消费需求乏力的背景下,茶叶企业将寻求通过增加出口以消化过剩产能。
(2)距离、边界、语言、宗教信仰变量。距离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负,中国与进口国的距离每增加1%,随着运输等贸易成本的增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额下降0.77%,共同的边界增进贸易额84%(e0.61-1=0.84),语言相通增进贸易额131%(e0.84-1=1.31)。宗教信仰相似度提升1%,则贸易额提升13.55%。这表明,以共同的边界、语言和宗教信仰相似度衡量的贸易成本因素均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具有显著影响,更特别的是,由于茶叶不同于其他商品,具有典型的嗜好品特征,与进口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语言、边界和宗教信仰变量不仅影响贸易沟通成本,更是与两个经济体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中国近年来对东盟的茶叶总出口增长的同时,中国对其出口的茶叶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名优绿茶的比重不断上升,除了其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东盟山水相依,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宗教信仰相似度的系数高达13.55,远高于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这反映了茶叶贸易相较于其他商品贸易的特殊性,文化因素在茶叶贸易中具有重要影响。
(3)进口国商业自由度、贸易协定。茶叶贸易伙伴国的商业自由度提高1%,将促进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额提升1.65%。是否签署贸易协定在PPML模型中并不显著,因为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只与东盟国家、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相比于贸易协定,其他变量对茶叶贸易的影响更显著,如以SPS、TBT为代表的非关税措施取代双边贸易摩擦成为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综上,各主要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与预期符号相符合,很好的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变动情况,因此,该模型对于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贸易流量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更深入的相关研究。
2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潜力的测算
出口贸易潜力的测算主要是利用构建好的贸易引力模型,模拟“理论”或“自然”状态下潜在出口额,以两国之间实际贸易额T与模拟贸易额T′相比较,定义贸易潜力值为T/T′,如果T/T′=1,则认为两国贸易状况比较合理,如果T/T′>1,则认为两国之间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如果T/T′<1则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即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
根据PPML回归结果测算了2001—2017年中国向各国茶叶出口的贸易潜力值,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大多呈现贸易不足,只与部分国家的茶叶贸易发展充分。2017年,贸易充分的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保加利亚、塔吉克斯坦、乌克兰、斯里兰卡、俄罗斯和伊朗等11国,而其他41国则表现为贸易不足;从时间变迁来看,部分国家贸易潜力变动明显,如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波兰、巴基斯坦、新加坡的贸易潜力下降明显,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保加利亚等国贸易潜力上升,限于篇幅本文只展示了2017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叶出口贸易潜力值(表5)。从市场拓展的区域布局考虑,本文进一步计算了区域层面的贸易潜力值(表6),可以分为三类区域:(1)中亚5国的潜力值比较高,其次是俄罗斯,两者的贸易潜力值都呈下降趋势,但是依然处于贸易充足状态;(2)东南亚8国的贸易潜力不断上升,由贸易不足发展到贸易充足;与之相反,南亚8国贸易潜力下降,由贸易充足到贸易不足;(3)蒙古和中东欧13国一直处于贸易不足状态,主要是因为中国与中东欧13国之间存在大量零贸易流量。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消费红茶,而我国主要出口绿茶,由于茶叶消费嗜好的特殊性,茶叶消费品类的转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从可操作性来看,未来中国茶叶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上要考虑稳定中亚5国、东南亚8国以及俄罗斯市场,提升和恢复南亚8国市场,开拓蒙古市场。
表5 2017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值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茶叶贸易的现实情况,构建了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以2001—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PPML方法处理贸易零值和异方差问题,实证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方向和策略提供了依据。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如下:
(1)传统因素依然显著影响中国茶叶出口。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增长主要受到进口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并且中国茶产业产能过剩导致的推力作用更强,这与我国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一稳定,三提高”的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相吻合,即“稳定茶园面积,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表6 2001—2017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值
注:Ⅰ东南亚8国;Ⅱ中东欧13国;Ⅲ中亚5国;Ⅳ西亚北非13国;Ⅴ俄罗斯;Ⅵ南亚8国;Ⅶ独联体其他6国;Ⅷ蒙古
Note: Ⅰ Southeast Asia 8 countries. Ⅱ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13 countries. Ⅲ Central Asian 5 countries. Ⅳ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13 countries. Ⅴ Russia. Ⅵ South Asia 8 countries. Ⅶ CIS other 6 countries. Ⅷ Mongolia
(2)共同的边界和语言相通不仅降低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茶叶贸易的沟通、协调以及运输等贸易成本,更是反映了文化同源和文化推广在茶叶贸易中的重要影响,这为通过茶文化宣传和推广提高中国茶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依据。
(3)非关税措施取代双边贸易摩擦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国家层面上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中国在茶叶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同时通过科技水平提升,不断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4)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虽然整体经济总量偏小,但是其经济增速较快。为了进一步开拓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市场,一是,中国茶业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民心相通,通过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中华文明与各国优秀文化互学互鉴,降低文化阻力,构建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二是,加强与沿线国家茶业行业组织的交流,积极参与相关展销会、博览会、文化节,并赴主销区域举办交流推介活动,增强海外市场对中国茶的认知度;三是,及时把握东道国茶叶消费市场动态,通过产品创新和出口结构调整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绿茶消费为主,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红茶为主”的特点[6],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满足消费需求。
[1] 张菲. 我国茶叶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分析——基于不同类别和包装规格茶叶的探讨[J]. 中国茶叶, 2018, 40(9): 13-18,21.
[2] 陈宗懋. 新时代中国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J]. 农学学报, 2018, 8(1): 80-84.
[3] 许咏梅. 2006-2016中国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J]. 茶叶, 2018, 44(2): 65-71.
[4] 侯利民. “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茶叶贸易转型路径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6): 36-40.
[5] 陈富桥, 姜仁华, 姜爱芹, 等.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市场开拓策略与建议[J]. 中国茶叶加工, 2016(2): 5-15.
[6] 陶德臣. “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 农业考古, 2015(5): 257-268.
[7] 李丽娜, 施由明. 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与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J]. 农业考古, 2017(5): 98-101.
[8] 霍尚一, 林坚. 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J]. 技术经济, 2010, 29(11): 86-90.
[9] Tinbergen J.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M]. New York: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62.
[10]Poyhonen P. 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J].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963, 90(1): 93-100. https://www.jstor.org/stable/40436776.
[11] 孙林. 贸易流量零值情况下引力模型估计方法的优化选择——来自蒙特卡罗模拟的证据[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3): 152-160.
[12] Silva J S, Tenreyro S. The log of gravity [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2006, 88(4): 641-658.
[13] Silva J S, Tenreyro S. Further simulation evid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isson pseudo-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J]. Economics Letters, 2011, 112(2): 220-222.
[14] 齐博, 孙东升. 中国花卉苗木出口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14(6): 159-166.
[15] 邓路, 刘德学. 国家形象与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7(7): 63-73.
[16] 赵明亮. 国际投资风险因素是否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OFDI——基于扩展投资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J]. 国际经贸探索, 2017, 33(2): 29-43.
[17] 胡求光, 霍学喜. 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与发展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08(3): 100-105.
[18] Wei G, Huang J, Yang J. The impacts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China's tea exports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 23(2): 253-264.
[19] Disdier A C, Mayer T. Je t'aime, moi non plus: bilateral opin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7, 23(4): 1140-1159.
[20] Head K, Mayer T, Ries J. The erosion of colonial trade linkages after independenc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0, 81(1): 1-14.
[21] 陈桃, 孙剑, 李紫娟.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3): 424-431.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Potential of China Tea Export to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ZHANG Fei, JIANG Aiqin, YANG Fangqi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angzhou 310008, China
By constructing an extended gravity equation model, using the 2001-2017 panel data,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ade potential of China tea exports to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ere analyzed by the Poisson Pseudo Maximum Likelihood (PPML) approach. The resultsshow thattraditional variables as the economic scale and population of tea importing countries, China tea production, geographical distance between China and partners, common boarder and common language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hina tea exports. The increase of tea production in China had an especially higher effect on tea exports to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s. For China tea export potential,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Among them, tea trades in some countries like ASEAN, South Asia, Central Asia and Eastern Europe were fully developed. While tea trades in Western Asia, North Africa and part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ere not fully developed. Finally, strategies including adjusting China tea export structure, China tea culture promotion, grasping the consumption dynamics in the target market and expanding China tea market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ere proposed.
tea, the Belt and Road, gravity model, export potential
TS272;F742
A
1000-369X(2019)02-220-10
2018-09-13
2019-01-15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18-XY-34)
张菲,女,管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贸易方向的研究,E-mail:zhangfei@trica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