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回顾与展望

2019-04-17冯海强宋晓罗列万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名茶茶厂生产线

冯海强,宋晓,罗列万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柯桥区茶叶产业协会,浙江绍兴 312050)

浙江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大省,名茶加工技术和效益全国领先。为进一步缓解制茶劳动力短缺、消除加工环节安全隐患、提高名茶现代化加工水平,实现名优茶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在完成 1991~2000年名优茶加工机械化、2001~2010年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和省级示范茶厂创建项目基础上,浙江省农业厅于2012年启动了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工程,开展以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应用和厂房清洁化改造为重点的创建工作,至今已评出省级标准化名茶厂128家,对推进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提升茶叶现代化加工水平,推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要建设标准化名茶厂,提高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同年浙江省农业厅启动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工程,并制订了《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验收办法》,明确了创建企业要具备企业合法、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社会效益明显、验收合格等8项要求,提出了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生产线、厂房设施配备等20项计分细则,规范了企业自主申报、县级茶叶主管部门初审、市级茶叶主管部门验收、省农业厅审定发文的具体流程。2013年浙江省农业厅公布第一批48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名单。

2014年,浙江省农业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创建100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 《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将标准化名茶厂建设确定为“十三五”期间浙江茶产业发展重点工作。至今,已连续5年共认定128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 (见表1),覆盖了省内所有主要产茶区,在名优茶加工转型升级中发挥了标兵作用。

表1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认定基本情况表(单位:家)Table 1 Identification of Zhejiang standardized famous tea factory (Unit:number)

2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科技攻关转化,提供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保障

自2006年,第一条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在嵊州建成投产以来,浙江通过农业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三农六方合作、省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茶叶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等平台,发挥茶叶科研力量集聚优势,开展技术协作攻关,相继研制出自控摊青室、全自动炒茶机、可调式连续理条机等关键加工设备以及匀叶装置、快速冷却装置、冷却回潮装置等衔接设备,进而成功开创了各类型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特别是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专设的 “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编号:2012T202-04)课题,通过5年研究,获得了16项国家专利,研发出扁形、毛峰(卷曲)形、针(芽)形、条形、曲毫(颗粒)形名优绿茶与工夫红茶、香茶等覆盖全省主要名优茶类型的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为创建标准化名茶厂提供了技术保障[1]。

2.2 重点项目推进,扶持企业全面升级改造

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成熟后,大部分生产线的成本仍在50万元以上,仅凭企业力量难以快速推进。浙江充分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其中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期在16个示范县建立示范生产线28条;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共投入1.4亿元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茶厂环节省级以上资金补助比例可高达70%,三年间改造茶企70家,建立或提升名优茶生产线62条,完成茶厂清洁化改造6.2万平米。这些项目共建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90条以上,占全省总数的40%,全面支持了全省名茶加工升级改造,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3 地方政策奖励,提高企业创建积极性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工程启动后,各市县相继出台了支持政策,对茶厂改造和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配置进行补助奖励,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申报创建标准化名茶厂的积极性。如柯桥区2014年出台了 《关于2014年度加快柯桥区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下达了新建连续化生产线项目,区财政向实施加工连续化企业给予每条生产线20万元的奖励;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南部省级茶叶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对连续化加工生产线按总价70%、最高不超过45万元补助。在此激励政策之下,柯桥区已建成投产9条绿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3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标准化茶厂。

2.4 省市两级审核,严格把关认定茶企质量

为更好地把关认定企业质量,兼顾审核效率和公正性,省农业厅确定了市级组织验收、省级组织综合评议的两次审核认定程序,先由市级茶叶部门组织熟悉申报茶厂情况的专家对全市申报主体进行验收,择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主体,通过打分体现各申报主体茶厂的特点并排序;再由省级茶叶部门组织省内茶叶加工权威,对全省验收合格的企业一一评议,由参与验收、熟悉情况的专家现场答疑,平衡各市评价标准,剔除条件相对不足茶企,确保每一家茶企在浙江名茶加工方面的示范性。

2.5 全方位宣传推介,营造良好提升争创氛围

在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创建过程中始终贯穿宣传工作。开展申请和公布认定时,除业务系统组织外,还通过浙江农业、茗边等媒体宣传发动。每年认定后,组织其中代表性强的新增茶企在《农村信息报》上开展专版专题宣传,并在两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历次全省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历届浙江绿茶博览会展示区等重要场合,对省级标准化创建工程进行重点展示宣传,成功营造了全省名茶茶企竞相改造提升、争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的良好氛围。

3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取得的成效

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传统手工生产提高20倍以上,比单机作业提高5倍以上[2],在浙江名茶加工以单机作业为主、技师老龄化与短缺并存的现状下,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已成为解决加工环节劳动力困境的必然途径。且连续化加工产品品质更为稳定,对推进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省级标准化名茶厂的创建,成功带动了全省名优茶加工全面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的进程。截至2017年全省名优茶加工机械达20.2万台套,机制名优茶产量达7.2万吨,占名优茶总量的96%。50个县(市、区)、225条名优茶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7万吨,实现产值16.94亿元,占所有相关县名优茶产值的10.82%,已成为浙江省名优茶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安吉县、松阳县连续化生产线产值占比从2013年的3.3%、0%[2]提高到了12.5%、5.8%;柯桥区已使用该技术累计生产名优茶1272吨,实现产值3.06亿元,节约用工1.77万工,节本增效309万元。此外,标准化名茶厂创建作为浙江茶产业现代化的一个亮点工程得到农业部的重视和其它茶叶主产省的高度关注,先后有50余批全国其他产茶区的同行来考察学习。

4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7年的创建实践,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在取到显著成效和受到全国瞩目的同时,申报和认定的企业数量逐年下滑,全省名优茶加工提升步伐放缓。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小农思想制约企业发展。目前茶企经营者尚有许多存在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对引进规模化大型加工机械顾虑较多,部分企业对茶厂发展前景缺少展望与整体设计意识,满足于当前作坊式生产。同时近年来在名茶市场上出现的小山头、私家茶等风潮,也一定程度影响了部分企业现代化加工水平的提升。

二是生产线成本较高影响企业投入积极性。大部分名优茶特别是名优绿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配制名茶生产线的企业配制的生产线基本在1~2条左右,且多需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原有机械配套,每条生产线分摊的设计成本偏高,导致名茶生产线价格居高不下,企业在经济形势放缓、资金压力增大的环境下难以凭自身实力购置。

三是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自2016年以后中央茶产业提升和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两大项目相继结题,省级层面重点扶持减弱,作为常规性支持的农机补贴又未能及时将全部生产线设备特别是衔接设备列入,影响了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进一步应用。

四是新建茶厂用地难以解决。受国家土地政策影响,企业普遍存在兴建拓展加工厂用地困难的问题。

5 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浙江省已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创建100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的目标,正向创建第二个100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目标大步迈进。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名优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快推进名茶生产全程“机器换人”,力争浙江茶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5.1 协作攻关,研发应用新机器新技术

从生产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出发,利用现有茶产业技术协作平台,科研单位、主管部门、茶机厂和茶企共同合作,进一步优化现有生产线技术参数和花茶等特色名茶生产线,探索人工微域调控、高效节能加热、低温真空变频加热等新技术和智能化加工模块的应用,开发更便捷、清洁化、低碳化和特色化的名优茶加工设备和系统,助力浙江名优茶现代化加工。

5.2 加大投入,争取政策持续支持

从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自身实力出发,标准化名茶厂工程推进还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要尽力融入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浙江乡村振兴示范省创建中,争取部省重点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培育、全产业链建设等专项支持,争取名优茶生产线整体和各环节全部列入农机补贴名录。各市、县也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用地优惠等方面政策倾斜,设置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奖励,协同推进标准化名茶厂工程建设。

5.3 融合发展,壮大企业自身实力

企业是推进标准化名茶厂建设的主体,可通过联结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大户等构建产业共同体,或企业间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团,或引入优质工商集团力量入股合营,以各种方式有序做强茶企主体。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茶企经营生态,加快三产融合,促进形成集聚效益,增强茶企实力和活力。

5.4 合力并举,强化名茶加工队伍建设

人才是更新理念、推进标准化名茶厂建设最重要因素。针对目前企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生产加工骨干的培训培养,通过新型职业茶农培训和技能竞赛,提升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引入“新鲜血液”,在继续加大学校人才培养、优化职业待遇、提高茶企岗位相对竞争力基础上,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为例的模式,开展企业人才定向培养,引进成熟商业市场职业经理人机制,增加茶企发展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名茶茶厂生产线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半桥壳冷冲压生产线的设备组成及其特点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
德国西门子为攀钢提供连续镀锌生产线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