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质量与课程管理对学生评教的影响
2019-04-16王兵赵丹张文静
王兵 赵丹 张文静
摘 要:学生评教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由教师授课质量决定,还受到教师、课程与学生因素的影响。文章根据X高校418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授课质量和课程管理方式与学生评教高度相关,教师授课质量越高,学生评教分数越高;教师课程管理越严格,学生评教分数越低。
关键词:授课质量;课程管理;学生评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2-0068-03
一、学生评教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近十年来,学生评教逐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1],关系着高校教师的津贴分配、教学奖项获得、任期考核、职称评定以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学生评教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与可靠性一直是学者与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学生评教对任期和晋升决策的重要性,评教偏差问题尤为引人重视,有学者认为存在一些无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偏差,比如由于小规模教学学生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班级规模会影响学生评教成绩,班级规模越大,学生评教成绩就越低[2]。
学术界关于评教分数影响的研究存在着教师、学生和课程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会造成评教分数与授课质量的偏差。关于教师方面的相关研究的中心主题是教师性别的影响,尤其是性别角色期望对教学评估的影响,女教师可能会被男性主导的教师职业中歧视。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女教师具有更加积极的交往风格,更容易创造一个高参与的课堂环境。另外教师给学生一个高分作为先决条件,学生投桃报李以较高评教分数回报教师,造成不同教师之间很难用评教分数去排序[3]。课程方面影响因素包括课程内容难度、课程性质(核心课程或选修课程)、以及课程评教时间(期末还是平时评教),这会影响评教成绩。 Huybers认为如果某些课程比其他课程更难讲授,课程内容可能会影响评教成绩。他注意到提供“硬”量化科目的学生评分的教师可能低于那些教授“软”定性科目的教师。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评教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性别、年龄、成绩以及专业都会影响到评教成绩[4]。尽管研究已经关注了教师、学生和课程方面的因素对评教分数的影响,学者却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尤其是课程管理方面对评教的影响。
课程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学生出勤、作业质量与课堂表现,以及考试难度预期等,学生能够感知教师课程管理方式,而这些方式可能会对评教分数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X校12门课程418名学生问卷调查,采用Logit分析方法,对影响评教成绩的授课质量、课程管理方式进行考察,并分析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评教成绩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一)数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5月在X高校学期中段,12门课程进行评教行为的调查。首先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分别选取1个学院,每个学院选取3个班级针对12门刚刚进行课程进行评教各个环节的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22份,收回调查问卷419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418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9.1%。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咨询教育专家基础上,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三方面的问题。教师方面,包括教师职称、性别等;学生方面包括学生性别、总成绩排名等,课程方面包括课程难度,以及课程管理方面包括是否点名、是否布置作业、感知考试难度,教师是否抓补考等问题。此外还调查了学生对教师评教的成绩。
(二)方法与变量
虽然X高校学生评教的题目有课前准备、教师仪表、课堂思路、教学启发性、板书、高水平教材、课堂组织、作业批改、学生收获等九项,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会对教师先有整体性评价,然后再把分数分配到每一项打分。有85%的学生对所有教师打分为满分,因此设计问卷时针对评教成绩,问题为你是否给本门授课教师打了满分。这样因变量评教成绩就变成了二分类变量,宜采用Logit模型分析,由此本文设定如下方程。
Logit(Ratings)=α+βQuality+γManagement+λX+ε
其中Ratings为学生评教分数,1表示满分,0表示非满分。α为常数项,β、γ、λ为系数,Quality表示教师教学质量,用学生感知满意度表示,1为满意,0为不满意。Management为课程管理方式,本文将点名、作业以及考核预期、课堂纪律合并在一起形成课程管理方式变量,超过两项得分则课程管理方式为严格记作1,否则记作0。ε为残差项。主要的变量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描述表
通过分析发现,评教分数均值为0.852,也即85.2%的学生给任课教师评教成绩为满分;教学质量均值为0.747,意味着74.7%的被调查学生认可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管理均值为0.485,大约一半的课程管理学生感知为严格。另外49.1%的被调查对象的教师为男性,教师职称讲师为1,副教授为2,教授为3,平均值为1.784,各级职称的教师均有给学生上课。有39.4%的学生认为上课知识有难度,42.3%的课程为必修课。访谈学生中58.3%为男生,可能是因为理科、农科、工科所占比例较高。学生排名从1到31名排列,成绩越好,排名越小,学生主要集中在1—2年级。
三、研究结果
(一)授课质量与评教分数
以评教分数为因变量,授课质量为自变量,控制教师性别、职称、课程性质、知识难度、学生性别、成绩排名和年级等变量,进行Logit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模型1所示。可以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授课质量变量回归系数为0.321,显著性水平为0.000。这说明授课质量与评教分数高度相关,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5]。另外发现教师性别系数为0.218,但是并不显著,说明教师性别对评教成绩影响并不显著。教师职称变量回归系数为0.128,显著性水平为0.07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职称越高评教成绩越高。变量课程性质回归系数为0.012,显著性水平为0.000,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打分远高于非专业课。成绩排名变量的系数为- 0.007,显著性水平为0.000,成绩排名越靠后对教师打满分概率越低。另外知识难度、学生性别、学生年级等变量对评教分数没有显著影响。
(二)课程管理与评教分数
表2模型2报告了课程管理方式对评教分数的影响。回归系数报告为0.217,显著性水平为0.00,这意味着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课程管理越是严格,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低。这可能有惩罚性因素在里面,学生喜欢管理不严格的教师,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如果教师管理过于严格,其担心不能通过考试(挂科)的概率很大,可能会对教师有报复性的惩罚。
表2模型3引入了教学质量与课程管理的交叉项,我们发现无论是课程管理还是教学质量的系数都在减小,尤其是教学质量的显著性水平下降,与此同时交叉项的系数为- 0.135,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课程管理严格会降低教学质量对评教成绩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说明,按照教学质量满意度,本文采取了分样本分析。表2模型4报告教学质量满意度高的教师学生评教的情况,研究结果呈现为系数-0.231,但是该结果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无论课程管理是否严格,评教差异并不大。表2模型5报告了教学质量满意度低的教师评教情况。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课程管理方式变量回归系数为-0.343,显著性水平为0.000,该变量的回归系数大于模型1报告的系数,这说明当教学质量不高时,如果课程管理方式严格,会对评教成绩有严重的伤害。学生会有惩罚性心理,访谈中一些学生认为交了学费结果听课学不到知识,还必须应付教师的各种考核,这样会产生惩罚性心理使得其对教师打低分。
上述发现与已有研究保持一致,这样的结果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学术界对评教的准确性逐渐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教师开始操纵评教成绩。通过观察与访谈,部分教师发现了类似学生惩罚性打分的规律,不管对于评教是否有信心,如果教师可以放松课程管理,给学生高分、不留作业、对学生课堂气氛相对宽容,就可以赢得相对高的评教成绩。毫无疑问,这对教育过程是非常不利的。
四、结语
本文以X高校4个学院418名学生对12门课程的评教行为为样本,检验了授课质量、课程管理方式对评教分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教师授课质量越高,学生评教分数越高;课程管理越严格,学生评教分数越低。对于授课质量高的教师,其课程管理是否严格对评教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对于授课质量低的教师,课程管理越是严格,评教分数越低。学生惩罚性心理是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该现象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加强对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视,“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各个高校。因此必须解决课程管理对评教成绩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戴璨,苗璐,朱恒,等.非教学因素对高校课堂效果的影响 及其启示——基于学生评教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 教育研究,2017,(5).
[2]周继良,龚放,秦雍.高校学生评教的制度定位逻辑及其纠偏——基于学生评教制度文本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
[3]Centra J A,Gaubatz N B.Is there gender bias in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0,(1).
[4]Huybers T.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the use of best worst scaling[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 ion,2014,(4).
[5]Chen Y,Hoshower L B.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perception and moti- vation[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3,(1).
收稿日期:2019-03-10
作者簡介:王兵(1981—),男,河南沁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育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授课质量和课程管理对评教成绩影响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学改革项目“‘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教育行政管理课程为例”(JY17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