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电职业教育中如何融入安全生产元素
2019-04-16赵红琳罗小芳孙铭
赵红琳 罗小芳 孙铭
摘 要:广大教育者必须要通过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作为职业学院的老师,一方面要能够有最基本的素养和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也要能够在机电职业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几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将来实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机电职业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策略
1引言
机电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操作者,想必将来也会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真心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各种类型的安全生产技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频频发生。很多机电职业学校的学生抱着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会选择胡乱地去操作各类设備,最终诱发安全事故。因此,广大老师尤其需要在机电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去充分融入安全生产的元素,这样才能够让机电职业学院的学生有更多安全生产的意识。
2机电职业教育中融入安全生产元素的意义
很多技术出色的工人却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在工作中丧命,而他的整个家庭也因此失去了支柱。也有很多工人因为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注意而失去了自己的手臂。所以,如果在机电生产的过程中不注意安全生产的过程,不仅会使得一个人失去健康的身体,也会使得一个家庭因此被破坏。所以,让学生明白安全生产在今后生活中的重要性就显得很关键。如果一个学生不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那么也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
3在机电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安全生产元素的策略
3.1让学生明白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只有在关键的时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让学生学会分析事故,那么才能够从源头上将安全生产的元素融入机电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般而言,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很多工人认为自己已经熟悉了整个操作的流程,因此会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在操作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因此出现思想不集中的现象,所以也就很容易因此发生事故。第二,很多工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并不懂得遵守安全操作的原则。例如很多工人在操作的过程中未能够及时带上手套和安全帽,最终导致其手指和头发受到损害。第三,很多工人在晚上由于并未有充足的睡眠,所以导致第二天上班时精力不济,最终酿成了安全事故。也有的企业并未遵守劳动法,让工人长时间一直处于加班的状态,工人在疲劳的状态下也很容易因此发生事故。只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养成遵守规范操作的习惯。
3.2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
为了能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融入安全教育的知识,并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意义,那么最好就要安排学生到工作岗位上进行亲身体验。
例如,女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穿戴习惯,注意及时将头发网住,这样才不会让头发在操作的时候被机床绞住。还有,学生必须要脱下项链才能够上机床进行操作。不然机床在运转的过程中就会因此缠住项链。很多学生也喜欢在夏天穿拖鞋和凉鞋进工厂。为此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角或者带刺的工具划伤。另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还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定要听清师傅的介绍,明确每一道工序的关键所在,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心里早做准备。第二,一定要派遣专业的人物在工厂内部全面进行巡视。如果一旦发现学生有任何不文明的动作则要立即进行阻止。必要时,一定要组织所有的学生进行参观,并让学生及时纠正操作错误的地方。
3.3适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除了要从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些晚上没有休息好和身体不好的员工,老师应该立即指正学生进行改正。对于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同学也应该及时进行表扬。有的学生在心里上轻视安全生产的现象,师傅尤其需要定时进行批评教育。有些学生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畏难的情绪,师傅也应该尽快地带着学生去了解工厂内部的管理制度,并更好地处理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
3.4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比赛
坚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开展安全知识比赛。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各种安全知识的软件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组织参加考试。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学校安排各类安全知识竞赛,积极表扬表现的比较好的学生。另外,在安排学生去工厂实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安全生产活动的讨论过程中,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实习过程中碰到的安全问题,配合提出自己的看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分析机电职业教育中融入安全生产元素的意义,之后再分析将安全元素融入机电职业教育中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相信也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明白安全生产的意义,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做一名合格的机电工人,并在之后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走得更宽敞。
参考文献
[1]王军.试论机电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维护[J].机电天地,2016(4):129-134.
[2]梁俊彦,李玉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5(4):69-74.
[3]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