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合院(外一题)

2019-04-16周尚俊

文学港 2019年3期
关键词:四合院

周尚俊

土砌的围墙,木构的屋堂。在河湟乡村大地的平川弯道山山岭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些土院落或独门单院或三五成群或连片集中,或隐或现地布局着、存在着,延续着乡土生活,创造着乡村生命。

乡村土院落,也即庄廓院、四合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这种构建在河湟大地到处皆是,并别具一格,构成独特的乡村风景。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学的影响,河湟四合院内各方位的房子按吉方、凶方有固定的用途。北方为吉方,北房即为正房,亦称上房或大房,面阔五间或三间,单坡平顶,前出廊,土木结构。北房在建造时台基略高于其它房基。用料、装饰及规格格外讲究;前檐木雕装修十分精美,内容有寿山福海、牡丹富贵、暗八仙等,支摘窗也有多种图案,如八卦套、步步锦、方胜扣等,很有特点。北房是家中长者和客人用房,也是重要的家庭接待场所。

东房是子媳的住房,以求家中后嗣繁续,家道昌盛。东房也阔五间,其建筑装饰与规格逊于北房,一般前檐不做木雕,支摘窗也是简单的“一马三箭”。

南方为吉方,南房正中一间取大门,青海河湟地区一般都在南房偏东方向安置大门。河湟习俗称大门为财门,安大门,也叫“立大门”,有祭门庆贺的仪式,以期招财进宝、兴旺发达之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东北角房一般作为驴马圈,西南角房则为厕所,俗称茅坑或场圈。所谓用阴湿压毒火,且厕所门不能对正房,也是一种讲究。

西房为住房或仓廪,家中的存粮一般都放在西房。大门两侧的南房为杂物农具储藏室,农活农具如铁锨、木锨、锄头、榔头、犁铧、磨子、背斗等等应有尽有。中间庭院,俗称院心,以中轴线做铺砖甬路,两侧辟成砖砌小花园,种植牡丹、丁香等,以寓富贵丁旺。其实际目的是绿化,左侧花园内用砖砌一精巧燎炉,称“中供”。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早晨焚香,以敬神灵。每到此时,香烟缭绕,纷纷扬扬,乡村生活的敬畏与神圣之情油然而生。

在过去东南西北房四面都建起的只是少数家境殷实人家,普通人家只能按照家庭情况,或建一面北房,或建东北两面。

河湟乡村四合院房屋建筑多系土木结构,有二架七檩、二架五檩的大房,有平房踏牵、平房悬牵的大房,还有单梁单牵、对儿木等普通房子。总体上,从一般到高档大房,其建筑构造名称依次如下:对儿木(也叫挑沿子)、对儿木扎扣板、对儿木悬牵、平房踏牵、平房悬牵、拱檩悬牵、拱檩悬牵加飞椽、单副腰、双副腰、双副腰加彩等。其叫法不同,构造使用木料以及木雕花纹亦有较大区别。大房上一般都是四扇格子门,设格子花窗。花窗有双工字、单工字、满天星、富贵不断头、万字、字环、霸王、七王背剑、雁落沙滩等多种花样。窗格上两角有小框钮固定,可以开合。屋顶有两流水或一流水之分,大房多为两流水,普通房子只是一流水。

精美的木雕和砖雕、朴素大方的门窗隔扇、用桐油漆成的各式家具,是四合院里最能体现主人身份和工匠手艺的亮点。即便是贫寒人家最简陋的院落,其门楣上也会饰以木制雕花。可以想见,人类的爱美之心不分贫富贵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分男女老少。大户人家的堂屋中,雕镂精细的炕柜、八仙桌、太师椅和茶几,正面墙上悬挂的条幅字画和书架上的线装书。这一切除了一个“雅”字,还给人传达了一种足够的信息:古朴的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汇贯通。它们是人生奋斗的结晶,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具体表现和深化,体现了“处世德为本,居家书当先”的儒家传统思想。劳动之美、殷实之美、人性之美和崇文之美,通过这些土院落而尽显无遗。

过去四合院的房子以平房居多,极少平楼结合的房屋。房屋为木构架承重,平顶屋面,上施草泥用小磙碾压光,顶坡度平缓。下雨时屋顶不易被雨水冲刷,下雪时便于上房扫雪,以免屋顶漏水。屋顶也可作为庭院的补充,上面可晾晒粮食、干菜,架设木梯可上下屋顶,既利用了很好的阳光,也不受猪狗的侵扰。四合院是乡村民居的主要形式,當然还有三合院和两面建房等几种形式,院中除了房屋而外,还设有花坛,种植果树、花卉,附设有车棚、草料棚、畜棚、果园、菜园等,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家庭组合体。院子中间或一边的“花园”,种植果树、花草和蔬菜。在夏秋季,园子里各种花儿齐开,芳香四溢,花色耀眼,别有一番幽雅情趣。这时园子里各类蔬菜也郁郁葱葱,果树满枝香果,农家生活气息万千,香味满园。

四合院是河湟人家的多功能大厅,是中国百姓的系统居所。这里有人畜花鸟,动植物种;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有原生态的生活气息,有超自然的艺术杰作。四季在这里更替,生命在这里流淌,物种在这里延续。

这就是乡土,这就是生活,构成了中国特色的乡村味道。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山头上放眼望去,总能看到山凹阳坡上那些参差错落的高墙庄廓,朴素直平的四合院落。这些院落生在土中,黑夜白天时时生存,千年万年生生不息。其实“土”是成就四合院、村庄,甚至乡村人家的天然元素。祖先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土里刨食”,开垦出了千顷良田,构建了一座座理想的温馨家园。在构成物质世界的五行中,土和木是这里人家生存和建房的基本条件。而木生火,土生金,构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良好机缘。

这些土得掉渣的四合院,蕴含了多少简板竹书、琴棋诗画,走出了多少学者文人和商贾贤达。深深幽幽的土巷道,零零落落的四合院,形成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造就了充足的自演自导的生活故事,平淡静寂中却酝酿出了灿烂丰富的本土文化。

多少古朴的歌谣从这里产生,多少动听的酒曲儿从这里飘出,多少精巧的工艺产品从这里走进集市厂,多少饱满、香甜,又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粮食、蔬菜、瓜果,甚至是洋芋蛋、胡麻油、牛羊肉从这些斑驳不堪的庄廓院里一路走出,由其中的主力牲口们满心欢喜地送到人流如潮的城镇街头,进入千家万户,也进入他们的肠胃血液,滋润山外人们的生活,增添他们对乡村的留恋,对四合院的向往。

当然也有人对那些土庄廓不甚了然,进得门去,被主人家好茶好饭相待,却总怕那土墙土炕弄脏了自己的衣衫。实际上,土院落里的人情是世界上最感人的人情,而比起人的心灵来,土是最干净的东西。当然有了一段时间的交往和了解,这些人自然而然会受到感化、得到锤炼。最终他们也与四合院融入一体,与乡下人打成一片。这便是土的威力、四合院的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土,成全了这一方人。本土语言、本土文化、本土民居和本土经济,哪一样离得开一个“土”字!天为乾,地为坤,除了日月星辰的普照、江河湖海的养育,土地的襟怀是最为博大的,它包容了山川宇宙,包容了过往生死。所以老百姓最看重土,最爱恋土,最离不开土,也最忌讳别人嫌他们土。土,形成了他们淳厚质朴、豁达乐观的坦率性格和生命价值。每当闲暇之日,三五好友相聚四合院的炕头,几杯淡酒,几句乡语。情到处,以箸击盏而歌,歌曰:“前三十年人吃土,后三十年土吃人。人吃土来常常在,土吃人来永无踪。人在阳世上站着个店,争名夺利是枉然”。寥寥几句家常俚语,却唱透了人生的简单哲理。

四合院这个土院落承载着多少乡村故事,经历的太多太多,承受的太多太多,失去的也太多太多。这从那些久远了的残砖断瓦上可以看出。许多其貌不扬的老院落,已经居住了几代人数百年。当你站在庭院中四顾流连的时候,你会发现院墙上苔痕累累,屋顶上蒿草萋萋,梁柱间燕雀低飞,窗棂间布满尘埃。一种人世间的沧桑和恒久不变的气度,让人的心灵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向往感,不由你不去猜度和追想那些遥远的过去。

喜歌,逝去的乡村歌谣

“喜今日,升杯者开席之杯。喜筵开,喜筵开,青枝绿叶长上来,一朵莲花中间开,四面八宝摆上来。八仙桌儿四四方,压桌碟儿在四方,八宝糖果在里边,瓜子儿上来占中央。常言说,鸡蛋出在鸡窝里,瓜子儿出在瓜瓤里。请各位亲戚尝—尝,有牙的亲戚吃鸡蛋,没牙的亲戚嗑个瓜子儿。”青海河湟乡村土墙庄廓的大院里,人来人往,鞭炮声声,随着“东家”诙谐幽默地大声说唱婚礼词,忽然间人们坐满十几桌宴席,一场乡土风味的婚礼宴席井然有序地拉开了大幕。

可是,这只是几十年前乡村婚礼才有的场面。隆重而热烈,充满着祥和喜庆的味道。

喜歌,是中国人遇有婚嫁、生子、建房、开业等喜庆事项时,即兴表演的祝颂、祈福(包括感恩、惜别)性质的仪式歌谣,又称喜词、喜话、彩词、说唱词等,多为四言八句,大四句等句式,据说源于唐末五代。喜歌语言生动,诙谐幽默,富有哲理,词句押韵,讲求对仗,朗朗上口,充分表现了喜歌丰富的音乐性,非常适用于民间生活,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乡土情怀。

每逢乡村喜事,那一首首喜歌,响彻在乡村的上空,滋润着乡村生活,带来无穷的欢乐。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古以来,人们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同时也把结婚和考取功名看成人生的两大幸事。而“金榜题名”只是少数读书人才能得到的荣誉,只有“洞房花烛”才能成为每个人的必然经历。因为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历来被人们看重或推崇,举办好婚礼庆典,自然成了最大追求。青海河湟地区婚礼仪式上的喜歌内容最为丰富,是乡村生动歌谣最好的代表。

婚礼喜歌,也即婚礼说唱词,就是在男家拜堂成亲的现场,由执事(俗话也叫“大东爷”)大声念颂一些贺喜祝愿的话语,以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展示人们祈祉求福、祈吉求安、祈子求嗣的心理。内容涉及喜宅的环境,喜房的布置,宴席的各个环节,各种答谢,新郎新娘及来宾贺客各个方面。语言即兴而出,大致对仗押韵,节奏可快可慢,类似于曲艺行当里的数来宝。每一场景的转换,每段喜歌的开头,都由“大东爷”先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好!”,来宾贺客和围观的人群都高声应和齐声叫好,然后念唱这一环节的喜歌,使得现场异常火爆热烈。

婚礼喜歌先从“拜花堂”开始,东家念唱:“天长地久,盘古就有,吉利吉利,吉祥如意。黄酒敬天,清茶奠地。洞房花烛,红鸾添喜。枣儿圆枣儿红,龙凤鸳鸯富贵春。三分钱马九柱香,夫妇双方拜花堂。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四方神靈、四拜列祖列宗、五拜父母大人,夫妻双方同拜祝鸳鸯对舞,白头偕老。”

婚礼的每一个过程都用喜歌做铺垫,掀起一个个高潮。如“迎宾”喜歌:“红鸾添喜,燕尔新婚,柴门焕彩,草舍增光。—百辆迎于蓬门。亲朋不远千里而来,—路上受尽了风尘之苦,理应十里扎彩门,五里设接亭,才是正理。今日,我小东由于一时疏忽未能如愿,特到高亲席前告个不是。”娘家人在喜歌声中满心欢喜地得到了接待。“开拳”喜歌:“喜今日,升杯者开拳之杯。把两厢男女外家爷、二位冰翁大人,及各位特来长见的亲戚,请到寒舍,头顶凉棚,脚踏冷地,吃酒无好酒,赴宴无好宴,只是屈卡(委屈)一时。不说不笑孤孤单单,又说又笑喜喜欢欢。打鼓在里响声在外,吃酒了要猜拳,好好儿给东家长个精神。”喜歌念毕,乡村大院吆五喝六,猜拳行令,气氛异常,欢乐无尽。“表嫁妆”喜歌:“喜今日,八仙桌儿四四方,四条腿儿在地上。大红箱子放中央,请姑娘开箱摆嫁妆。打开描金匣,首饰明朗朗,银镯子、金耳环,名堂多得说不完。鸳鸯镜,照天光,生发油,玫瑰霜,衣服尽是新式样,看的我百花缭绕眼前晃,请各位亲戚细细儿看,慢慢儿评,小东我暂退一旁。”绘声绘色,恰如其分。

结婚意味着父母养大了孩子,成家立业了。因而在这样的喜事上更应该感恩父母,河湟婚礼喜歌自然少不了这一内容,如“谢奶母”喜歌:“喜今日升杯者,谢娘恩之杯。东方太阳东出西入、有普照大地之恩,天有覆盖之恩、地有载重之恩,国有水土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恩。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挪湿就干,千金小姐养大成人,送到XX之门,穿针引线,留子接孙。奶母有海洋之恩。理应给岳父送上高头大马一匹,给岳母送上犏乳牛一头,怎奈坐马撒在黄草滩,黄土遮住路不见,犏乳牛还在山后边,路途遥远得实难赶。这些都是小东的狂话,实际上给奶母送的XX元钱,上门叩头欢喜笑收。”诙谐的喜歌,真诚的表达,激动了父母,感染了乡亲,渲染了婚事气氛。

乡村生活丰富多样,乡村喜事也层出不穷。每一个喜事都产生出每一种喜歌,每一首喜歌激活着每一个生活。

青海河湟老人有“过寿”的习俗,寿礼上要念唱“献寿礼喜歌”:“花又好来月又圆,美好时节庆寿诞。远近亲戚来拜寿,庄员(庄邻)挤满一院院。献寿桃,献寿匾,八洞神仙挂两边。祝贺老人登寿域,永作人间活神仙。”

居所是农家人的栖身地,他们把这一栖身地看得十分重要,因而建房立业的每一个环节少不了庆典活动的举办。而这时候的喜歌更是派上了用场。过去打庄廓到最后两板圆满时叫“合龙口”,每当此时主人家举办仪式,摆香案、献馒头,奠茶奠酒,此时要表白“合龙口”喜歌:“凤凰落在高山头,青龙摆尾向东流。庄廓打在聚宝盆,吉祥时节合龙口。三炷神香插板缝,两个馒头填墙头。奠上茶,奠上酒,神佛祖宗都保佑。一祝长发吉祥,二祝天长地久。”

农村建好庄廓后,首先要立大门,同样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乡村的习俗是,新安装的大门开启时要进行庆贺,有一项仪式是在门顶泼清水,这时候便要唱启新门泼水喜歌,“新屋成,新门开,挑上水桶泼水来。清水洒天,幸福无边。清水泼地,吉祥如意。洒西又洒东,家聚万两银。洒北又洒南,积粮上万石。洒了你身洒我身,一家大小人康宁。”还有“踩财门”仪式,就是开启大门后,邀请万事俱佳的长者第一个进门,同时说吉祥话,也就是唱踩财门喜歌,称为踩财门,“金门开、银门开,四面八方都进财,斗大元宝滚进来。启吉門、启祥门,吉祥如意四季春。踩福门、踩寿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农家修建新屋,在上中梁时还有“上中梁”习俗。主要有起梁、陈祝词、施供品等环节。上中梁这天要择黄道吉日,届时贴对联,焚烧香表,鸣放鞭炮,仪式较为隆重。上中梁前在梁的中心凿一小孔,内装金、银或铜钱,五色粮食(小麦、青稞、豌豆、荞麦、玉米等),取五谷丰登之意,并放入人参等补气之药,然后将小孔用木塞封口,写上年月日及各种吉祥语言,再用一块正方形红布包裹,然后众人起梁,放入设定的梁架子上。上梁时,掌尺的在中梁上陈祝词,也就是念喜歌,“打一斧千里向,黄道吉日上中梁。周公卜、鲁班修,二十八宿都降临。一股香烟往上升,好似祥云飘空中。金梁原本长林中,青枝绿叶四季青。只为金梁才有用,车拉马拖到宝庄中。前造木马后造梁,金梁放在玉柱上。金梁好比一条龙,摇摇摆摆到空中。金梁玉柱顶乾坤,祖祖辈辈出贵人。生下贵人状元郎,合和保得人丁旺。刘海生来一大仙,身背葫芦撒金钱。先撒金银珠宝,再撒粮食满仓。前撒槽头兴旺,后撒金玉满堂。生财发旺地,富贵万万年。”边唱边将盘中核桃等物四面抛撒,其他众人将清水泼向空中。当日主人杀猪宰羊,设酒席招待前来祝贺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

喜歌伴随着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礼节更是乡村生活的重要方面,所谓知书达理是人们的基本追求,因而喜歌渗透着乡村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过去,农家人上了年纪,就要做好“寿材”,同样做好后还要进行庆贺,仪式上要念贺寿材喜歌,“神手木匠做寿材,柏木帮子枣木盖。柳木雕成底座儿,恭喜今天寿材成,修成百年安乐宫。三大财神来迎喜,老者双双寿域登。”

过去,过了腊八,年节的序幕已经拉开,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是年节的一项重要内容。送灶神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此时,就要念送灶神喜歌:“一盏面灯灶中点,灶饼食果盘中献。草节料瓣喂饱马,焚化纸钱当盘缠。此夕腊月二十三,打发灶君去上天。上天多说人间苦,穷神缠人人大难。但愿多把吉祥降,下界之后保平安。”

一年庄稼两年苦,每个丰收的日子来之不易,因而人们把丰收看的很重,十分珍惜丰收的日子。每当秋天的丰收季节,村庄人要唱丰收喜歌,“土神佑,禾神佑,麦豆杂粮均丰收。春天种下一粒籽,秋收万颗归仓头。家家庆丰收,酿造酩馏酒。头一杯美酒献土神,神袛为民立大功。没有土神显神通,很难获得好年景。二杯美酒献禾神,丰年大有靠籽种。又无灾来又无病,神为农家保收成。今逢盛世来祝庆,确保仓廪永不空。”

因为珍惜,所以看重;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中国老百姓热爱乡土生活,注重乡土礼节,因而乡村生活布满着环节,充满着礼节,其中深深地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文化。

乡村有办不完的喜事,因为乡村有无穷无尽的生活,因而喜歌常常飘荡在乡村的上空。

如今,发端于民间、曾经在井市广为流传的喜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少见,往往只能从曲艺说唱,尤其是相声表演中看到端倪,但喜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曾经广泛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乡土的每个空间里。

猜你喜欢

四合院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和和美美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老北京的四合院(节选)
北京四合院的形与神
演员于波四合院比情人更重要
四合什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