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患儿父母焦虑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2019-04-16周海霞周兰花
周海霞,周兰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引 言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对患儿的排尿功能与生理功能都有着严重影响[1],而患儿父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而父母的不良情绪则会直接影响患儿心理健康与治疗康复效果;因此在对患儿展开治疗中需注意调节患儿父母焦虑情绪,展开个性化心理干预,确保患儿得到更细心、优质的照顾,改善预后。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尿道下裂患儿父母焦虑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7~10岁,平均(8.5±1.5)岁,患儿父亲18例、母亲22例,对患儿父母行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年龄8~10岁,平均(9.0±1.0)岁,患儿父亲16例、母亲24例,对患儿父母行个性化心理干预。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理干预,在患儿入院后向家属展开健康教育与围手术期指导,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术后举行公休座谈会,叮嘱其做好患儿饮食、用药干预,出院前口头给予康复指导。
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干预,根据患儿年龄将患儿父母分组,并以其文化程度、对病症的了解程度等因人施教,向其发放宣教手册,在术前1天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讲解,对个别文化程度较低或语言沟通困难者找双语护士进行讲解,可通过行为示范方式加深理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2]。对偏远贫穷地区患儿父母向其反复说明手术治疗重要性、治疗方式与注意事项,指导其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多与其交流和沟通,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精神负担;并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会其照顾患儿的技能,以被动陪护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工作中,使患儿父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给予患儿更全面、细心的护理干预。
1.3 判定标准
①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患儿父母经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其中共20个项目,以四级评分法对其焦虑情绪进行评估,若得分在50分以上则为存在焦虑情绪,分值越高其焦虑情绪越严重。②患儿父母焦虑情绪干预后对患儿住院时间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观察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父母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改善情况
比较两组观察数据,两组患儿父母经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其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父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父母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改善情况(±s)
表1 两组患儿父母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改善情况(±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54.6±8.5 51.3±4.6观察组 40 53.7±8.9 42.1±4.3 t 0.463 9.241 P 0.645 0.000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12.5±4.1)d,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9.1±2.5)d;计算结果:住院时间(t=3.540,P=0.001)。观察组患儿父母在干预后其患儿住院时间相应缩短,且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尿道下裂作为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由于其病变位置为生殖器官,使其排尿方式较正常有所不同,父母因担心患儿身心健康,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家属而言,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文化程度较低或者不会国语交流,导致患儿没能及时得到诊治等。因此要提高对尿道下裂患儿父母焦虑情绪干预的重视,根据患儿父母长期居住地、职业类型、文化程度等分别展开针对性护理[3]。例如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患儿父母在照护中容易无所适从而迁怒别人或责怪自己,因而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父母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内心情绪与需求,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耐心亲切的态度加强对病症知识的讲解,通过换位思考方式对患儿父母焦虑情绪进行疏导,并给予其鼓励,从而提高患儿父母的照护能力,保持积极的照护心态[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父母在经个性化护理后,其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且患儿得到良好的照护,其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这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尿道下裂患儿父母焦虑情绪展开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父母照护能力,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