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商务意大利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对策探索

2019-04-15秦昕婕

对外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教学模式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逐步实施将中国与世界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外语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各个领域的合作中將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中意两国之间日益密切的贸易往来将会大大促进意大利语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意大利语高级翻译人才,特别是商务意大利语专业人才必然会出现稀缺。分析经贸意大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培养专业商务意大利语人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意大利语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思路,为经贸意大利语教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通用语;经贸意大利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0-0130-04

Exploration on the education model of the qualified Italian language

speakers in business context under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Taking teaching “Business Course in Italian” as an example

Qin Xinji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and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 One Belt and One Road ” strategic concept have brought China closer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especially those of small languages, w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various field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necessity and urgency to cultivate compound small language talents, which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demand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taly is the transport hub of the Mediterranean, the terminus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sea route of Silk Road”. Now days the increasingly clos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taly will greatly boost the demand for Italian professionals, Italian senior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especially Italian professionals in business context will inevitably be scar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Course in Italian, and to discuss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skills of cultivating Italian talents in business context.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Italian language ability, the training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rys t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alian language teaching in business context.

Keywords:

[作者简介]秦昕婕(1983-),女,汉族,云南人,讲师,研究方向:意大利语,国际传播。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项目(非通用语科研团队21号)”——欧盟主要国家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框架研究团队。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商务意大利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此类人才的需求特点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意大利是欧洲重要的工业国之一,既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作为中国在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意大利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与中国经济未来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形成有力互补。两国在众多领域的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1]。2015年7月意大利总统尔焦·马塔雷拉表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意大利的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15年中国向意大利出口278.4亿美元,从意大利进口168.5亿美元,实现贸易额446.9亿美元。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走出国门与意大利企业展开合作,意大利的很多中小型企业也纷纷向中国企业递出了橄榄枝。

语言是两国经贸交流的重要工具,中意两国合作的全面展开必然离不开大量的意大利语人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意大利语人才的培养,但仅仅專注语言本身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对涉外人才的复合性要求。专业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3]。

随着倡议不断获得实质推进,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的缺乏对中意经贸发展造成的障碍已经凸显。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情况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再是懂意大利语的翻译而是“语言+技能”的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以及“创新型”的专业化意大利语人才。

传统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多专注于语言本身,但当前的国际交流与商务对纯语言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语言沟通商贸交流畅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的业务推进过程中,仅仅具备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而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意大利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语言能力和熟知两国文化背景,更需要能处理国际事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中意两国国情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有所把握。中国与意大利的“一带一路”建设必定会带来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诸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经贸人员的跨国工作,因此同时具备意大利语与这些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给意大利语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即要求意大利语人才在具备扎实的意大利语语言文化知识技能的同时,能跟上法律、金融、商务管理、计算机操作和通讯等领域不断革新的节奏,以适应新的商业模式,掌握更广泛的复合化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更有创造性的思维和人格。

二、当前经贸意大利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中国与意大利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中意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两国企业之间互设常驻机构大量增加,跨国员工雇佣需求大量增加。经贸意大利语作为一门重要语言与专业复合的课程,在本科意大利语专业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语言教学的改革滞后于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学资源缺乏系统化建设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意大利语专业都开设了经贸意大利语这门课程。笔者对国内经贸意大利语教材进行了统计,发现经贸意大利语教材非常丰富,教师有很多选择,但是教材雷同现象严重,且存在与实际不能匹配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国际贸易情景下经贸意大利语的教学。由于课程安排缺乏体系和统筹,教材与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知识点与语言类课程边界不清晰的问题。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通过教材更新来实现。个别教材缺乏译文或者课后练习评判标准,对学生课后自学造成一定困难。由于各大高校对经贸意大利语课程设置情况不同,教材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材建设上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课程进度安排,比如出版一个完整的有难度区分的教材系列。还可以适当选择意大利文原版教材,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课程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外语院校传统的意大利语教学中,开设写作、翻译、语法、精读、视听说等语言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工作,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一些专业性综合性较高的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如旅游意大利语、经贸意大利语。部分高校在高年级开设经贸意大利课程,使用意大利语学习专业内容。但存在课时设置不充分问题,这些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大都只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一个学期,仅有36个学时。经贸意大利语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又需要学习商务基本知识,36个课时的设置是不科学的。经贸意大利语教学的知识点需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但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相应专业课。在缺少专业基础课程的情况下,直接切入经贸意大利语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存在相当的学习难度,课程教学难以深度展开,很容易沦为专业术语的语言教学。

(三)缺乏复合型师资

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的培养,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贸意大利语课程师资,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经贸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有理论能力更要有实践经验。目前小语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语言水平总体较高,但其专业知识往往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不能满足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国内高校教授经贸意大利语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基础意大利语老师任教的。这类老师虽然有非常良好的意大利语语言基础但是商贸知识不足。而且国内尚未有一个平台可以为相关教师队伍提供经贸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在实际授课时,教师仅仅凭借课前的大量准备,很难避免出现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的专业缺失性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束缚。因此,培养复合型外语师资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先决条件[4]。

(四)学生课堂习得与实践相对脱节

经贸意大利语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对于经贸意大利语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学的开展主要通过商贸理论简介、重要句型讲解分析以及翻译来展开。学生除了能参与到案例的翻译中,很难有更多机会去实践自己的习得。在这种较为僵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如果不能创新其教学形式和内容,就很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这种课堂与实践相对脱节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由于实践能力不强,毕业后由于对技能性知识及其他行业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招聘后对学生的二次培训成本高、周期长。

三、复合型商务意大利语人才培养途径及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如何基于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培养复合创新型的意大利语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必须以坚持全面性为原则,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5]。为了能培养出“语言+技能”的复合型经贸意大利语人才,我们需要深入的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提升其在商务背景下的实际操作能力。简而言之是“意大利语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

(一)建设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

针对经贸意大利语教学资源现状,笔者认为全国各大外语院校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构建一个教学资源库,需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信息技术辅助完成系统化、立体化的资源建设,使之不仅可以用作课堂教学,也可以应用于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开设意大利语本科专业的各大外语院校可以合作,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介绍经贸意大利语相关知识,共享教程及教学资料,推送微课程视频,使学生可以更为便利地获取教学资源。另外,在立体化、系统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出版发行有完整视频音频配套的系列教材,以满足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学生自学的需要。目前经贸意大利语的教程相对其它语种而言还比较匮乏陈旧,需要任课教师扩充吸收新的内容,编写新的教程。除此以外,还应当适当引进最新的意大利文原版教材,并且根据商务环境和现状对其加以改编,加入中意文对照,让学生多了解最新的经贸意大利业务知识和原汁原味的国际经贸理论知识。

(二)优化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各外语院校都对开设的意大利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相關的规定,例如某外国语大学法意语系意大利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规定经贸意大利语课程开设时间为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每周2个课时,共计36个课时。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存在开设时间太晚,课时过少问题。可以考虑增加课时量,同时增设实践课程环节,帮助提升课程授课,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材的使用方面,除了意大利文教材外,借助一些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中文资料来补充学生欠缺的外贸知识,并提醒学生自己在课前补充所涉及的外贸实务内容,如相关术语、谈判流程、国际公约和惯例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课程设置宜多元化、灵活化,将实践环节贯穿于经贸意大利语教学中,借助视频和音频材料让学生完全融入全新的学习环境。如情景教学法,设定情景培养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让学生分组扮演销售、经理、总裁等角色,模拟商务谈判现场,融入商务礼仪和文化,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还可开展讲座,邀请涉外商务人士或意大利商会相关人士到校和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意大利语在商务环境中的运用。除了在课堂上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设置实践环节之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真实商务工作环境中的笔译、口译等过程掌握真正的商务意大利语技能。目前四川外国语大学法意语系意大利语专业已和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商务处达成合作,根据需要,向该处派遣实习生,并且在每学期的教学实践周邀请商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到校开办讲座,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意大利语在实际商务工作中的使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学习掌握外语,另一方面需要清楚的了解本国和语言国名族在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模式、道德价值观的不同。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国际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前沿,同时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6]。高校应将跨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跨文化教育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中[7]。国际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对两国的商务文化有所认识。这就要求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医贸易所涉及的中意两国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悉知中国古典文化知识、习俗传统以及意大利在西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传承。应该向学生介绍中意两国历史发展、社会现状、国情政治,同时适当地引入意大利的人文风情、艺术、音乐等内容,通过文化元素的熏陶提升改善学生的跨文化商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还应适当介绍中意两国在商务社交礼仪和饮食文化习惯方面的区别,让学生更好了解商务交际环境。

(四)培养“复合双师型”教师,打造校企合作平台

针对意大利语教师普遍缺乏商务专业性培训的情况,采取通过校内对本校教师进行加强培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专业的交流和培训机会,扩充任课教师的经贸知识。各外语院校还可以通过师资资源整合、项目合作、教师互聘和客座教师等丰富的形式强化业界教师与学界教师的合作,使得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协同发展。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法意语系意大利语专业开设的“教师发展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跨专业的培训学习,共享跨专业的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积极为学生搭建学校和意大利企业的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保证学生能有一个实战训练的基地。目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和西南地区包括菲亚特在内多家意大利大中小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实习就业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熟练掌握意大利语语言,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复合型商务意大利语人才培养需要语言、商务和文化多项能力的立体化构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跨文化商务能力为核心实施人才培养。意大利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还需广泛研讨、共同探索,需要各方合力为经贸意大利语教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访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一带一路”连接中意未来[N].光明日报,2014-09-17.

[2]意大利总统表示支持“一带一路”[N].建设新华网,2015-07-24.

[3]李硕豪.“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形态转变论列[J].高校教育管理,2019(7):1-7.

[4]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76-78.

[5]魏薇,褚凌云.“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对外经贸,2019(3):126-127,145.

[6]潘素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对外经贸,2019(3):122-125.

[7]吕璀璀,宋英杰.高校培养跨文化人才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人民论坛,2019(7):133-135.

(责任编辑:张彤彤 刘茜)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