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STEAM校本课程推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初探

2019-04-15王晓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高中数学

王晓霞

【摘要】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本文探讨了以往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不足的原因,分析了STEAM校本课程可以发挥的作用和一般设置原则.设计了一个以高中生为对象的STEAM项目详细执行方案,对STEAM校本课程的实践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STEAM项目;校本课程;高中数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重心落在知识的教授和技能的训练上,很少涉及应用层面.这一做法的不足表现比比皆是,比如,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会做见过的题型,题型一变,又不知如何下手;更常见的是,总听到学生抱怨,学这些有什么用啊?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以往數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之间存在脱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目标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其次,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进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这两个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能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简称“三会”)[1].数学新课标实际将数学教学的目标,从单纯知识技能的培养,提升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高度.数学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门工具,更应该成为学生掌握的生活智慧.

在新课标四个层次的目标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素养相对具体的课程知识是抽象的,但却是最有用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具体的知识过一定的时间学生可能忘记了,但数学的核心素养依然在.素养是掌握知识的能力,更是迁移知识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不足,促进六个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数学素养培育欠缺的现实原因

以往数学教学活动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不足,并不仅仅是教师的认识问题或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是存在深层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既有数学本身特点产生的,也有教育及社会环境条件输入的.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数学的抽象性和符号化,使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产生了距离,学生面对大量的不断转换的抽象问题很难建立起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并产生学习的兴趣.

以往应试教育体系下的成绩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使素养培养缺乏动力.

较多的学习内容与有限的在校时间的矛盾,造成填鸭式学习取代了自主学习,违反了素养培养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下,过度竞争导致数学课程向复杂的数学转化和计算发展,背离了素养培育的方向.

二、数学素养培育的新途径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每个人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这些发展创造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物质条件,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提升,使得落实新课标中数学素养的培育有了可能.近年逐渐为大家熟悉的STEAM校本课程就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的概念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其意义在于,它改变了自上而下的、长周期的课程开发模式,使开设的课程能够迅速响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学生成长、就业的需要.

STEAM课程的产生是源于生活的,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融合科技(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等传统上彼此分离的学科,以支持深度和跨学科的学习.2015年7月,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发布《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提出STEAM教育是全球短期内的教育改革趋势.STEAM不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学科整合到一种“教学范式”中[3].

校本课程为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现实可行,且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途径.而STEAM教育的理念则为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将上述两者结合,进行高中数学素养培育,不仅是符合新课改方向的有益探索,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经验与教训总结的体现.

三、数学素养培育STEAM校本课程设置原则

STEAM校本课程的设置不仅要体现STEAM的要求,还应直接对标数学素养培育的目标.而无论是STEAM教育,还是校本课程都具有灵活,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确立一些基本原则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原则将在实际探索中不断修正与完善.

课程项目的选择需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学生身心发展或技能学习的一定需求.这样一方面,使课程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有感而发,便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反馈.

课程项目的设置需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与学生所学国家课程内容范围与程度上具有相关性.这样可以形成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良性互动,也符合学生的实际,摒弃过于追求高、大、上的形式主义,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来源,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课程项目的设置要建立一个丰富的,开放性的结构体系.项目涉及的问题是开放的,探究形式是多样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创造、构建、合作中都能找到探索点、贡献点,多种数学素质能得到滚动平衡发展.真正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一个STEAM校本课程的设置案例

围绕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遵循数学素养培育的客观规律,设计了一个STEAM校本课程案例.在复杂多变的问题情境中,利用项目的实践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五、总 结

数学素养培育长期以来一直是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STEAM与校本课程的结合为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实际教学中对STEAM项目的设计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实践的深入和项目实施条件的进一步完善,上述两者的结合将在数学素养的培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9.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6.

[3]崔鸿,朱家华,张秀红.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探析:核心素养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56.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高中数学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