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

2019-04-15牛翠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初中教育思维导图

牛翠丽

【摘要】 将“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授课过程中所显现的问题.实际进行初中数学授课时,应当尽力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功用.梳理初中数学的知识要点,并依据一定次序利用思维导图实行题型分类,通过整理各个部分的“思维导图”来培养学习思维,同时也能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错题.授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析能力,提升利用总体知识体系进行解题的水平.

【关键词】 初中教育;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策略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指模仿脑部思维构造并根据左右脑特质帮助人进行记忆.思维导图的构造通常为网状发散式,形似脑部神经元.其在现实运用时能够模仿神经元的发散图谱,进而通过阅读、思考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相较于原有协助记忆的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协调抽象观念和逻辑思维的关联性.其模式的多样性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思维导图日渐变成授课中常见的辅助方式.

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图时应当将其依据课程纲要分成多个部分,逐层递进.手绘与软件绘图是当前思维导图绘制的两类重点形式.在一般的初中数学授课中,教师会运用手绘形式.相比软件绘图来说,其样式更加丰富,便于随时进行调整修正.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是现代初中教学系统中的重点部分.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初中生进行全面高效的學习,对初中生群体有着无可忽视的影响力.

当前国内的初中数学授课多为灌输式学习与被动式学习,且普遍具有持续性.这一现象会限制初中生群体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其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想要令这一现象有所改观,初中数学授课教师必须在实际授课时运用恰当形式进行引导,帮助初中生群体树立自主学习观念,令其能够自主研习基本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现代科技,策划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课堂活动.观察学生能否对教师已经讲解过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其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总体理解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逐渐达成增强初中数学授课效果的目标.

实际以思维导图作为教辅工具进行初中数学授课时,教师应尽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绘图软件,以绘图操作规范为授课的突破口,详细讲述思维导图这一教辅工具的绘图方式.在进行初中数学思维导图绘制时,应贯彻落实对初中生群体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引导其以个人思维方式为依据,根据个人感官方式选择适合的颜色、字符、线型等科学构建思维导图.保证初中生群体在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时可以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乐趣,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学习成绩都能获得一定的提高.此外,初中生群体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还可以对数学知识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与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就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增强初中生群体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提升其在相关活动中的整体效果.

三、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

(一)初中数学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数与代数、几何及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大模块是初中数学授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之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代数与几何.这两部分所涉及的公式、概念、定义等十分抽象和繁杂,针对这一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整理,尽可能将其化繁为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解析典型题型并培养学生一隅三反的能力,令其在题型延伸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这样能够提高初中生群体对数学解题规律的整体理解能力,进而帮助其顺利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运用技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授课中加强了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处理初中数学授课时所产生的困难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二)运用“思维导图”贯穿数学知识点

以“思维导图”对初中数学各部分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相关性.着重培养初中生群体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对主体与次要部分的把握,关键在于其是否能把握合理划分整体内容并有层次性地表现出其关联部分的方法.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制进行交流学习,还要指导学生贯通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独立绘制严谨性与创新性兼备的“思维导图”.对三角形、圆、平方与开方进行归并后绘制出思维导图,可以令公式、定义、定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将初中数学的各个部分依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融会贯通,令“思维导图”中能够清楚地表现出每一知识点.令学生养成“思维构造”的学习方式,能够主动察觉问题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剖析,在进行题型归类后有效解答问题,以此来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理清解体思路的能力.

(三)巧用“思维导图”归类数学题型

初中生群体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对利用各类“思维导图”来解析数学题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把握,能够帮助其以一种更加简单便捷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初中数学的各类题型,可以增强学生对各类题型的认知水平.例如,对三角形的求证关系来说,可以划分成线与线之间、线与角之间和角与角之间三种关系;整式乘法中囊括了对幂与积、单项式和多项式等划分层次并找出交汇部分的解析方式.伴随初中数学难度的逐渐加深,绘制恰当的“思维导图”为解答题目做参考,能够帮助初中生群体迅速步入到简单的解题环节,同时还是帮助初中生群体更好领会知识体系的层次划分与细节补充的有效手 段,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期末总复习和升学测试当中.

(四)运用“思维导图”记录初中数学解题的分析思路

初中数学不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项目.由于数学题的难度较高、解答过程较无趣,使得部分初中生群体产生了反感厌倦的情绪.解答初中数学题是学生是否具有协同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展开题型分析的能力的表现.证明论点与论据的唯一方式就是重复进行答题思路的分析练习,这也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如果初中生群体能够很好掌控这种题型解析的能力,就能够在课堂外独立进行数学题型分析;如果初中生群体无法很好掌握这其中检验证明的环节,就不可能有独立解析题型的能力,学好初中数学也就成了痴人说梦.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与初中数学所特有的思维模式之间好比存在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在授课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引下逐渐被揭开,初中生群体也就有了独立解析题型的能力.相反,则会永远陷入一知半解的境地.所以这要求初中数学授课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使用简单有效的授课形式,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而不是令其误入歧途.

(五)巧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并反复求证加强解题训练

在实际进行初中数学授课时不难发现,学生对所出现的错题往往只是单一的进行记录,未能趁热打铁的去寻求解决方法.这一现象最终致使学生的疑难问题越积越多,难题堆积在一起,更不利于透彻的理解.还有部分学生会混淆解题规律,令难题无法尽快得到有效的解决,丧失了解答疑难问题的及时性与精准度.对此,在初中数学中引进“思维导图”,强化错题的解析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群体独立进行题型分析的能力,由根源处改正解析错题的思考模式.只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解析数学题时推演、运算、证明的有效技巧,才可以迅速提升初中生群体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形象记忆,增强初中生群体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应用相关知识点解答数学难题的能力.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授课中使用教辅工具能够显现出很大的积极作用.由前文论述中可以得出,引进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初中数学授课的成效.然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必须把思维导图同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实现其最大功用.

【参考文献】

[1]卡卓.浅析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74.

[2]丁海林.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J].好家长,2017(30):90.

[3]张治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00-101.

[4]杨金生,周玉霞.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2):75-76.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初中教育思维导图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初中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