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上海看“七宝”
2019-04-15陈振云
陈振云
最近参加了上海市文联组织的“艺行上海文化七宝”活动,由生于七宝镇的书法家杨耀扬带领大家游览沪上古镇七宝的别样风采。
七宝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郊,是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江南古镇,拥有美丽的水乡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素有“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的美誉。无数次匆匆路过,却从未停下来专程游览。此次一行人从最佳入口处青年路北大门进入七宝老街。
北大门处,一座大型牌楼巍然伫立。正面匾额“七宝老街”,两侧对联分别是:“飞纱十里接蒲溪,市声百年唱金鸡”,展现明清时代七宝古镇纺织业发达、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背面匾额“北宋遗存”,两侧对联分别是:“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折射出七宝于北宋初年形成集镇的悠久历史。
从七宝碑廊走出,一行人来到位于七宝老街北西街的张充仁纪念馆。纪念馆建筑整体风格为清江南码头墙走马楼风格,2003年3月17日开馆,占地8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设6个展室,展出张充仁20多件雕塑代表作品。祖籍七宝的张充仁是当代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在油画、水彩、雕塑方面造詣颇深,他的雕塑艺术成就尤为突出。
随后大家步入位于富强街58号的“吴颐人艺术世界”。吴颐人老先生潜心研究书画印50多年,书法颇有汉风。吴老笑称自己是“醉汉”,其实是戏言自己醉心于汉代书简。吴老还有一个身份:演员吴越的老爸。
七宝史上有斗蟋蟀的传统。老街上的“蟋蟀草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七宝的蟋蟀据说是乾隆年间的贡品良种。走进蟋蟀草堂,里面别有洞天,画家冯念康的艺术工作室就设于后院。冯念康现场为大家画了一幅竹下蟋蟀图,那蟋蟀十分灵动活泼。
一条老街,多位书画家在此潜心创作。
上海,真是一个适合文化人寓居的地方。
步出蟋蟀草堂,我开始进入自由活动模式。把状态调整到形而下,开始寻觅美食。在街尾看到一家陕西面馆,进去点了一碗臊子面。热乎乎的,倒是挺驱寒。里面的黄花菜尤其可口。不过越吃越觉得太辣太油腻。从面馆走出,已是傍晚时分,各色美食飘香:臭豆腐、海棠糕、羊肉汤、蹄膀……看到一家汤圆店,点了两个豆沙汤圆。一口下去,豆沙馅料烫得舌头发麻,但那甜甜的豆沙,软糯的外皮,真是味道甜美、齿颊留香。
朱光潜在《一升露水一升花》中写道:“欣赏美,就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欣赏七宝的美,或许就是,灵魂在有宋以来中国文化传统和世俗生活传承中的悠游。
(责编 冯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