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博物院掌门人单霁翔:为老故宫注入新元素

2019-04-15卞文志

华人时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霁翔故宫博物院文创

卞文志

今年春节,故宫博物院再次火了一把。举办的春节大展“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让许多老百姓在春节期间于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展厅过起了大年。红底黑字的隽秀春联,随风摆动的宫灯红穗,各具特色的传统年画……这些传统春节的象征物件,给大家营造出了浓浓的喜庆氛围。这次故宫史上的最大特展,既还原了清代宫廷过年时的样貌,还有足足885件(套)文物展出。多种昔日皇宫过年的装饰、活动,以及书画和器物对照摆放等丰富的展陈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

在创新经营中让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大展在位于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展厅的文物展之外,还特别推出了实景体验部分,将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打造成了春节文化的展场。1月21日,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丹陛上下树立起“天灯”和“万寿灯”各一对,作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实景体验部分正式向观众开放。千盏宫灯高高悬挂,红色宫门上门神与新春对联张贴,游客小李兴奋地说道:“就是为了宫灯来的。我感觉我们是故宫里第一批享受皇家过年习俗的老百姓。这才是中国年的样子啊!”据了解,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从立到撤,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次。自道光二十年被皇帝取消以来,它们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将近200年。

大展中的“祈福迎祥”单元展示的是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物,如不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要使用的福字、春联、春条、门神等,而像岁朝图、天灯、万寿灯、宫灯之类的节物则富于宫廷特色。在这一单元,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展览还复原了明窗开笔的场景,明窗开笔是皇帝新年举行的第一次书写仪式,即用万年青笔书写吉语笺祈福许愿,写毕封存于黄匣中不得开启,直到今天人们才得以见到它们的真容。诸多的节物表达了人们祛除邪祟、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也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回家过年”的美好期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春节游览簿里写上博物馆这一站。“博物馆里过大年”已从一个口号变为一种常态。为啥人们喜欢在春节假期逛博物馆?几年来都会留在北京过年的外乡人孟娜表示,每逢节日,博物馆设计的展览和活动都非常有趣,“不光好玩儿,而且很有内涵。”孟娜表示,去博物馆感受传统节日里的传统文化,比纯游玩更有精神上的收获。近几年,博物馆展示节日文化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突破了单一的陈列和展示,越来越多的实景体验和互动增加进来,大人小孩都喜欢参与。

在展厅内,带领孩子参观宫灯的褚女士感慨:“我们小时候过年,乡里乡亲相互串门,整个春节鞭炮声不断,蒸扣碗,吃祭灶糖,这些都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褚女士笑说,她从农村走向城市,环境在变化,一些以前过年的习俗习惯都不得不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只是她希望,现在的孩子在西洋节日里能感受到的快乐,一样也应该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找寻到。“我不反对孩子们过万圣节、圣诞节,一起制作南瓜灯、在孩子床头放上一个圣诞老公公装礼物的袜子,这些都是孩子们难忘童年的一部分。只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在传统节日里给孩子创造出仪式感,让孩子爱上传统节日,爱上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褚女士说。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这座古老的宫殿日益以年轻、时尚、亲和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不复古板,不再隔绝,不作高深之态。它举办的一个个丰盛的展览,让公众得以观赏藏于高墙深院背后的文物:它制作的一部部平实的纪录片,让公众得以认识文物修复后面的匠人与匠心;它的与时俱进的新媒体技术与充满创意的设计将历史与文化之美,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让这一切发生、让这座古老博物院焕发新的生机的,正是它的掌门人———年逾64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去年12月15日,在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影响中国”盛典上,单霁翔获得了2018年度文化人物奖项。

自单霁翔2012年担任院长以来,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让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它是国家形象的名片,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近几年,闻名全球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因精于创新和创意而成为网红,同样成为网红的还有单霁翔本人。之所以这位故宫博物院掌门人也会成为网红,是因为这位64岁的院长既有严谨和庄重的一面,也有风趣和“萌”的一面。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他定义了故宫的表情和面孔。

揭开故宫神秘面纱用博大文化去滋养公众心灵

单霁翔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在去年12月举办的“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是94岁的黄永玉上台给单霁翔颁的奖。黄永玉先生在来之前,他特意写了一幅字,送给这位比自己小整整三十岁的故宫院长。黄永玉先生写道,“故宫很具体,走遍九千多座房屋,一千两百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二十双布鞋,这个单霁翔算个不小的官儿,管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宫殿,你说说,好玩不好玩儿。”

单霁翔被评为“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当之无愧。单霁翔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他对故宫博物院进一步考察和研究后,觉得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单霁翔认为,故宫必须要借助鲜活新潮的传播途径,进入到当下的公共空间和现实生活,重塑公众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方式。他表示,故宫的建筑之美与庞大的文物资源被更多人以走心的方式看到,文化的深层价值才能传播得更远。在创新和创意中解读故宫文创,这才是最关键的。为此,他在创新研发“IP”文创产品上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近些年来随着故宫自身在文创产业的发力,涉及故宫元素知识产权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越来越多,故宫本身也成了一个“超级IP”。尤其一系列手机客户端的推出,让故宫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掌心和内心。比如“每日故宫”手机客户端,有了它,每天早上喜欢故宫文化的人都可以从手机上免费收到图文并茂的藏品信息。“皇帝的一天”手机客户端同样圈粉无数。用户可以体验一下古代皇帝的日常生活:早晨不到五点就得起床,不吃饭,背四书五经一个半小时。这些皇帝的行程都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又与大众的兴趣有着紧密的契合。

可以说,近600岁的故宫,因为“卖萌”愈活愈年轻,而爆款文创产品的背后,其实是让收藏在紫禁城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沉睡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从而完美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严谨而风趣的方式给大众以教育,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再生。”这正是单霁翔想要故宫达到的最好状态。近年来,在网络世界,故宫屡屡成为网红,相关的综艺节目、APP、纪录片和文创产品都拥有广泛的传播度。同时,单霁翔也一再寄语年轻人:“我们要把那些恢弘的皇家古建当成一本书去阅读,而不是当成一个景点去参观。很多时候,单霁翔更像是故宫文化的推介大使,他经常一天要做两三场演讲,向社会传播故宫文化。在这些演讲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要让故宫以及文化遗产更有尊严。

在故宫文创设计过程中, 单霁翔对故宫文创突出的是“独特性”,比如把朝珠做成电子产品耳机,直接把文物与实用结合在了一起。针对“耳机使用完后,就必须摘下保管”的特点,朝珠耳机改变了耳机原有的使用方法,直接挂在脖子上就行了。在故宫的文创环节中,他最注重的是挖掘文物藏品的内涵,使之与人们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如《乾隆皇帝大阅图》,整幅画中马画得比较好,就把马从中提取出来做在领带上、做在水果叉上。唐代的《五牛图》也可以走到家里,走到门厅。红山文化最漂亮的玉石器是玉龙,故宫便以它为灵感设计了香插。為此,单霁翔不遗余力地做宣传,连去开讲座,都要见缝插针地像个淘宝卖家一样推销自家的产品。经过数年研发,现在故宫的文创产品已经突破1万种,淘宝网文创旗舰店粉丝数将近140万,产生了众多“双十一爆款商品”。

“故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懂得其价值的观众之多寡。”单霁翔和其他故宫人所做的,就是一点一点褪去这座瑰丽辉煌宫殿神秘的面纱,用庄严、博大的文化去滋养公众心灵。单霁翔介绍说:“腾讯公司今年已经19岁,紫禁城也已经600岁了。我们希望故宫不仅有长者的成熟、稳重、睿智,同时又有年轻人的创造力,甚至童心、童趣。”目前,每天故宫展览等APP的上线让用户可以足不出户近距离欣赏故宫的宝贝,故宫新媒体公众号活泼接地气的风格也使其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公众把故宫文化带到身边,我们开展了故宫大冒险等游戏,能把高冷变成小朋友喜欢的大朋友。”单霁翔自信满满地介绍说。

只有让游客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它才会有生命力

1954年,刚出生三个月的单霁翔就随父亲工作调动,被母亲从沈阳抱到了北京。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他学会了说第一句话,学会了走第一步路。“忘不了四合院里街坊们海阔天空的神聊,忘不了四合院里小伙伴们的嬉戏打闹,忘不了四合院里醉人的鸟语花香,忘不了胡同里走街串巷小贩们的叫卖声。”单霁翔在《我的四合院情结》一文中回忆道。这就能理解,他为什么对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有着浓厚的感情。14岁是最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单霁翔却赶上上山下乡,在农村耕田种菜,后来进工厂当了八年工人,靠自学,“文革”结束后,终于有了上学机会,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是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教授的学生。

1980年到1984年,他赴日本留学,选择研究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此与文化遗产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说到单霁翔与故宫的直接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担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期间。1997年春,单霁翔在任上组织制定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方案,提出“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的目标,推动实施了搬迁改造项目,故宫筒子河终于重现昔日的碧波荡漾。在熟识单霁翔的人眼中,他是一个对文物有热情、有感情,并且懂行的领导。后来官至国家文物局局长,为了一处文物的保护,他可以完全不顾自己副部级官员的身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与见到的所有人去谈、去沟通。

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成为建院以来的第六任“掌门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面对媒体的提问,名字中有个雨字头的单霁翔笑言:“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的古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最怕的就是火。”上任后,单霁翔用五个月走遍了传说中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殿宇的各个角落,走坏了二十多双步鞋。当然,脚上穿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北京“懒汉”布鞋。每到一处,看见烟头、垃圾,他第一反应是弯腰去捡。陆陆续续,他从石缝里,抠出足足一千个烟头。见故宫博物院有这么多的烟头,他决心要让故宫的门一定严起来。为此,他给故宫博物院立了三条新规矩:禁烟、禁火、禁车。

旱烟袋、水烟、鼻烟,六百年来,紫禁城各种各样的烟从没断过。单霁翔也抽烟,这一次他带头戒烟了。禁火第一天,共截下了八千多个打火机。“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都不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以前外宾、国宾参观故宫,都是警车开道,直入午门。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来访,单霁翔没给总统面子,在午门前引领他步行进城。不久后,印度总理辛格参观,因其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破例一次。但单霁翔依然坚持原则,最后换成了电瓶车参观,从此故宫再无“外宾礼遇”。按照单霁翔自己的话说,“种种措施,无非是要给故宫以尊严”,事实上也赢得了外界的理解和认可。而他的另一个理念,则是给公众以尊重,用他的话说,是“以人为本,一切为观众服务”,做一个“有温度的博物馆”。

过去的故宫博物院到了旺季,参观者常常要排队一小时,买票、验票、安检、存包,进去后已经精疲力尽,看到的却是满满的后脑勺。如今,所有门票都放在网上销售,削峰填谷后,参观者逛故宫多了些从容。过去的故宫博物院,参观累了只能坐在台阶、铁栏杆上甚至树坑里,好多铁栏杆都给坐弯了。如今,上千把座椅落户紫禁城,人们终于免去了席地而坐、影响形象的尴尬。过去的故宫博物院,宫殿里都是黑的,好奇的观众一个劲地往里挤,依旧看不清楚,很辛苦也很危险。如今,宫殿里安装了LED的冷光源,设置了专门的灯架,紫禁城的大殿变得亮亮堂堂。游客参观一次故宫,不过几小时,观众与故宫的互动是有限的,但是,要是能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故宫不就有生命力了吗?这就是单霁翔所坚守的理念,“只有把文物资源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才是一所博物馆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单霁翔的思路是多么开阔。

单霁翔经常说,他希望用更多的方式来传播故宫的文化,让更多人感受故宫博物院的发展。2018年,故宫博物院第一次以出品方的身份,联合北京电视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这档文化季播节目。故宫博物院首次允许电视节目全程在故宫内部拍摄,并且有大量拍摄场景是至今都未开放的区域。如今,故宫不再只是那座雄伟的建筑、沉甸甸的历史痕迹,它已经鲜活起来。无论是文化创意产品还是综艺秀明星跨界合作……故宫正逐渐成为一个超级IP。而在网络上,有很多游客晒出了游故宫时与单霁翔的合照,一不留神你就能偶遇他。中午吃完饭、下午闭馆前,他会在故宫走走。下雪天,他怕游客滑倒,会去督促员工扫雪……单霁翔说,有幸在人生最后一个工作岗位,来到故宫博物院,每天行走在故宫博物院内,都会感到责任的重大、使命的神圣。(责编  郭博文)

猜你喜欢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文创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总统也不能破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