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处理知行合一关系的思考

2019-04-15张宁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论知行合一大学生

张宁娜

摘要:实践论视域下正确处理知行合一的关系对人们思想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意义。大学生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知行合一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学校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实践论;大学生;知行合一

doi:10.16083/j .cnki.1671-15 80.2019.03.00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030-04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新时代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虽然极大促进了大学生综合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责任不明晰使一些大学生更加浮躁,导致知行脱节。因此,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成为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人才。

一、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处理知行合一关系的时代内涵与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向前的,指导实践的理论也是不断向前的。新时代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处理知行合一关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不管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公德意识的自觉遵守,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都需要把知行合一理念深入内心,在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上,大学生需要注重学以致用,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白身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投入实践,以更宽广视野、更长远眼光思考问题。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且要认真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当前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实践中检验、修正、批判最终升华认识。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践行知行合一就是要把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口头上的遵守,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就是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体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践论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将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运用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它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路线,推动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正确发展,有利于大学生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内在涵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为解决大学生正确处理知行合一问题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大学生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对知行合一关系处理不当,很容易走上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极端,从而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影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由浅人深先从理论知识开始学习,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积极配合老师的引导,积累到扎实的理论,才能构建牢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搭建一个良好的桥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眼高手低,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真正处理问题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凭借自我经验,这样只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产生挫败感。另一部分学生则过度重视理论,死读书,认为书本上的知识理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遇到问题时容易生搬硬套,不知道灵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革命导师刘少奇对于学习的态度最反对空谈,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他在《论共产党的修养》中提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决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白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反思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完善自己,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是教条式的死读书,而是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拒绝浮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才能学得更扎实,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应该攻破片面性,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知行合一,才能有效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极端。

(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内在涵养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大学生作为公民之一,更要有遵守社会公德的白觉性,当前,我国公民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不尽人意甚至令人忧虑,这些不良现象也发生在一些大学生身上。通过走访调查等途径,在参与调查问卷的121位公民中,了解到有70.32%的公民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表现不太满意,日本大学生是严于律己,知行合一的代表,无论是走在校园内都还是街道上会感受到他们的良好素养,对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严格遵守。比如在街道不小心碰到一个陌生人,双方都会真诚的鞠躬道歉,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友好和信任,而不是斥责和怀疑。大学生在校园内接受的人生观教育与其行为脱节,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看法出现偏差,校园内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实施的教育是外在被动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大学生能否接受在于是否能自我教育,做到知行合一,大学生身处这样的快节奏环境中,更要让自己沉下来,坚守心中优良的道德标准,不被一些不公平或者违背道德法律的社会现象所影响,首先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举止文明,尊重他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其次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要做到遵纪守法,注意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最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自然,注重节约,只有这样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能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觀,提升内在涵养。

(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作为引领时代步伐的重要力量,创新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发挥主动创造性,从而激发创新精神。然而很多大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就是一切,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做,久而久之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会被制约,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说大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总指南和目标导向,但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一切都在变化中,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面面俱到解决可能发生的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因此大学生应该走出舒适的环境,去动手去实践去总结经验,学会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拥有高度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较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变通,努力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平台,从而解决问题,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放开手让大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会失败,他们也会找到失败的原因,积累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全新的思维视角,得出新的理论和经验,经过创新而得出新经验,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会反过来丰富和发展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三、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的路径创新

(一)树立知行合一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要重视知行合一理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落实贯彻到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上:大学生要把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成功中获取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刻板的教条式学习和凭借白我经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所需,更对自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道德观上:大学生要树立集体主义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把这些良好的道德意识内化于心,转化为白己的思想,并真切的落实行为上。在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要以集体主义为重,放下小我,要有团结意识,摒弃自我利益,以大局为重。在社会公德方面,大学生要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行充实自己,使白己的道德思想得以升华。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要树立知行合一理念,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严于律己。

(二)学校要树立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做到正确引导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熏陶的摇篮,学校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认知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因此学校要树立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正确引导。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因此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发展需求,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引导他们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与代课老师建立联系,及时交流学生状况,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幸福感,从而使他们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激发他们知行合一的信念,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使他们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充实感之后,他们才更愿意做到知行合一。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和重视,大学生也一样,他们一旦发现自己被老师认可就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在课下付出精力主动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因此代课老师要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学校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就要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比如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要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奥妙。财经类学生要建立虚拟公司,制作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盈利情况,思考如何在现实公司经营中减少支出,合理避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比赛,一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结交优秀的朋友,一起沟通交流,在相互学习中进步。

(三)家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因此家庭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俗话说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感恩的父母会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爱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也会对世界充满爱,当然知行合一的父母也会培养出言行一致的孩子。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家庭對每个人的影响,但可以充分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中父母避免越俎代庖,即使是独生子女,也要改变传统观念,身为大学生,父母要锻炼他们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让他们多实践,明白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人生观教育方面,家长要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践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动力,言传不如身教,父母也要做一个知行合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勉敬业的人,反对享乐主义,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满足现状,这样能使大学生信服,在家庭教育中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家长要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在追求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做到言行一致,在家庭观教育上要教育大学生尊老爱幼,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对待家庭成员要做到互敬,互爱,互信,鼓励大学生做合格的家庭成员,把家庭观教育理念体现到现实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不管成才与否也要学会做人。比如自己在家吃水果时先给父母,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家风,虽然父母不图儿女能为自己付出什么,但是父母一旦到了老年时期,就会像小孩一样,一个小细节的培养,父母老后不会因为不好意思而不对子女提出需求。然而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经常忽视的问题。因此家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并引导他们从小事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综上所述,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处理知行合一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大学生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内在涵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大学生正确处理知行合一关系从三个方面给予建议,实践论视域下,大学生要树立知行合一理念,做到内化与心,外化于行,学校要树立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做到正确引导,家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俞亚东.听从时代强音争做时代先锋勇担时代责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T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1).

[2]本刊评论员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增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能力[J].求是,2015(04).

[3]张均兵,方增泉.《实践论》与中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J]燧石,1997(02).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刘淑云谈住楼道德[J]劳动世界,2002(07).

[6]曾永乐.浅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

猜你喜欢

实践论知行合一大学生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毛泽东:《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