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偷看了妈妈的微信

2019-04-15柴岚绮

幸福家庭 2019年4期
关键词:柿子颈椎月亮

柴岚绮

我妈是2017年才注册微信的,这一年她70岁,是家里最晚拥有微信朋友圈的人。

她其实挺发怵的,因为她一向都害怕使用新东西。洗衣机坏了,她紧张地说:“要买就买和坏掉的这个一模一样的啊。”手机坏了,她赶紧申明态度:“能修就修,修不好的话,就买和现在这个一样的。”她还在使用最古老的、大家看着就很害怕的、嗞嗞作响的压力锅,而拒绝打开电压力锅的包装,她对我的面包机和烤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紧张。当她实在想帮我分担家务,也是用豁出去的沉重语气说:“你过来,教我用滚筒洗衣机吧,最简单的几步,说多了我记不住!”

所以,每当我们吃完饭,立即沉浸于捧着手机刷微信的喧嚣又静默之中时,唯有她甩着胳膊无聊地走来走去,不满地抗议:“你们这样对颈椎不好,应该起来运动。来,扔掉手机,跟我学,站直了,昂头,双臂向上,一百次!”

几年前,我妈的生活还不是这样的。那时,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或数个小报箱,我们这座小城,单单都市报就有好几家,竞争激烈,订报还送米送油,算算划得来,干脆就都订了。每天下午四点多钟,我妈就站在单元门外,等着穿醒目红马甲的投递员送来当天的报纸。她会早早迎上去,有时两人还站在路边聊几句家常。然后,她把报纸拿回家,坐到窗前,戴上老花镜,一丝不苟地看新闻、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看中缝的小广告。那时,因为有早报也有晚报,我妈显然也是一个除了做饭之外还有别的正经事可做的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报箱渐渐被塞满了广告单页,投递员的身影也陆续稀少了。纸媒渐渐被新媒体替代,人类越发依赖通过掌上的手机即时了解大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动态。仅仅用手机打电话接电话的妈妈,显然和热衷在饭桌上讨论微信微博热点的我们,有了明显的距离感。

给她下载并注册微信那天,她充满忐忑,但也有着对未知的向往和期待。当那个蓝色星球的画面轰然打开,当我们添加好友的申请“滴滴”叫着奔来,她不知该怎么办,手忙脚乱的,好像前方是一个她推开门就能看到的新世界。

大圣──我妈的微信名,是因为她姓侯,年轻时外号就叫做“猴子”。70岁的微信新手“大圣”,在灯光下戴上老花镜,摆手压制住我们的七嘴八舌,努力镇定下来──“别慌,别慌,我一步一步学”。

像所有刚接触微信的老人一样,我妈对自己收到的每一条信息都会认真批阅并深信不疑,和过去阅读报纸的神圣态度完全一样。有了朋友圈以后,她常如临大敌一般宣布:“最近不能吃鱼了!你们千万千万别买鱼!”我立即不客气地指出:“微信上看到的谣言吧!假的,别信。”“怎么会是谣言呢?好几个老同学都不约而同发给我了,他们可都是有知识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的人啊。”她不相信我,相信网络。

很快,她学会了微信转发,于是频频给我转发各种链接和视频,关于颈椎的,关于膝关节的,关于捏耳朵的,各种小动作小诀窍以及它们将会产生的惊人效果。甚至电话督查:“今天发你的视频看了吗?那个治疗颈椎的穴位你找到没有?找到了,记得每天推10下,左右手都要做啊!”

我其实没看,就敷衍她:“看了看了,找到穴位了。”等我回到家,她像老师抽查背书一样,冷不丁站我面前:“治疗颈椎的穴位,你指给我看看,在哪里?”

有时她突然笑起来:“今天有人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笑话,我说给你们听听。”那是晚饭桌上,我们一边夹菜一边听着。然而,还没到抖包袱的环节,就有人憋不住先扑哧一笑:“800年前的老笑话了呀!”“是吗?”我妈说到一半被拦截下,明显带着沮丧和失落,“你们都听过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收到以后,我看了就笑,笑完一想,想想又笑,笑了整整一下午!”

有一天,她请我解决她的手机问题,我趁机偷偷翻看了一下她的微信往来。经常频繁互动的就那么几个老朋友。其中一个是以前的老邻居,每天她都会发来鲜花盛开的动图“早安”和“晚安”,发来“心有目标,老有所为”“这个视频太好了,赶紧看”“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类似这样标题的各类链接,还有各种老掉牙的笑话和段子。

我用手嗖嗖地把这些信息滑上去,然后看到我妈在底下的回复──你发来的笑话和视频,我都认真看了,有的眼泪都笑出来了,谢谢你每天发给我!

有一段时间,朋友圈里很多人说,父母玩微信之后,对各种网页链接内容真假不做鉴别,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伪科学”“伪科普”文章。而在看到我妈回复“谢谢你每天发给我”的那一刻,我有些明白了,我妈愿意相信他们发来的一切,是因为在她还不那么了解的微信世界,只有这些老朋友们还彼此惦记着,相互鼓励着,把转发链接和视频当作友情的问候,当作她们那代人拼命追赶这个时代的方式。

而像我这样做子女的,除了嫌那些动图土得掉渣,也从不打开那些有着耸人听闻标题的链接,又给父母发了什么内容呢?在微信里,我宁愿混迹于各种微信群收藏那些令人捧腹的表情,也想不起来给父母发点有趣和好玩的东西,不耐烦、甚至压根不愿领着他们,奔跑在这个他们既向往又害怕的虚拟时空当中。

妈妈的老朋友里,微信玩得最好的,是快80岁的沙奶奶。沙奶奶是第一个给我妈发来视频通话邀请的人,铃声骤然大作,我妈捧手机的手吓得哆嗦了一下,急着喊我过来帮忙,迟迟不知该摁下哪个键。

沙奶奶会制作电子相册,把自己出门旅行的各种照片匯集在一起,发给我妈欣赏。那个傍晚,在《梦中的婚礼》配乐声中,我妈和我爸饶有兴趣地浏览沙奶奶相册里的一张张照片,一遍又一遍循环播放。

沙奶奶发来“150个易错成语”的测试挑战,我妈和我爸分别戴上眼镜,正襟危坐,对着手机,手握纸和笔,每答对一个,大笑、欢呼。答错一个,惊叹、惋惜、后悔、埋怨。最后,得到了“你还没有老年痴呆哦”的评语,立即像受到了嘉奖,客厅里两位老同志相视而笑。

每周日,我妈都会回以前的老房子住两天,找沙奶奶和几个老伙伴一起打几圈麻将,这是她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每每见过老友们再回来,她就像经历过一次愉快的旅行,神采飞扬。夏天的一个星期天晚上,她带回一兜硬柿子,说:“从沙奶奶家的柿子树上摘的,和苹果放一起,很快就会变软。”

然后她登录微信,看到沙奶奶发来几段视频,她嘿嘿笑着看完,又把手机递给我,并得意地说:“你看,这是我们摘柿子时拍的。”

摇晃的镜头,夹杂着阵阵来自现场的大笑声,视频里,沙奶奶和我妈站在院墙上,手执长杆,底下几个老同志胡乱指挥着:“猴子,这边,这边!错啦!老沙,那边,那边!”

院墙总有两米多高吧,看着单薄又惊险,我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妈,这太危险了!你们这老胳膊老腿怎么就爬上院墙了啊!有一种专门打柿子的装备,我去网上给你们买!”

我妈拿回手机,丝毫不理会我的表情,自己又回放了一遍,独自骄傲地哈哈大笑起来。

我看着坐在沙发上笑着回看视频的她,猜想着摘柿子的那个下午,她和她的老伙伴们爬上高高的围墙,在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中,想必又重新找回了属于年轻时代的恣意和快乐。我想到自己曾痴迷过一部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剧中讲述了一群老人的生活,想到自己曾经在一个个追剧的深夜,为剧里喜慈阿姨们的故事欢笑和抹眼泪。而我的父母,我身边距离最近的老人们,却从不曾像韩剧一样被我又哭又笑地重视着。

我马上打开手机,进入微信,给我妈转发了一条标题为“延用800年的养生方法,值得一看”的链接。

现在,我妈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微信了。有一天我打电话给她,让她在家里找出我的身份证,拍照片给我,我有急用。我妈非常慌张,怕自己操作不好,但又竭力镇定下来,努力按照我说的步驟操作。终于,微信里出现了我的身份证照片,我给她发了一个大拇指夸赞的表情。

照片是竖着拍的,身份证的两边都没照进去。但不管怎么样,她学会拍照,学会从相册选取,学会发送了。

晚上回家我又表扬了老妈,同时操作示范给她看,手机可以横着拍照,这样就会把证件完整地拍下来。

我妈恍然大悟,敲着脑壳懊恼地说:“哎呀,你说我这脑袋,我怎么就不知道横过来呢?”

和我妈一起在小区里看过红月亮蓝月亮的第二天,上班时我收到她的微信,是一张来自网络的巨大的红月亮图,因为看月亮时我有说,我的手机拍不出来真遗憾。我回送我妈两张“为什么叫红月亮蓝月亮”的科普图,我妈那天晚上告诉我,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们俩看月亮的时候,总觉得又红又蓝……

我爸最近在我们家的微信群里发来一条语重心长的提示:各位请注意,“某某去世”的视频不要打开,立即删除,是病毒,别上当。

虽然知道这又是一次“转发”,但我们立即恭敬地表态:收到,好的,不打开!

(摘自《文苑·感悟》2018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柿子颈椎月亮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山里的柿子红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来自柿子的烦恼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