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背景下网约车行业升级

2019-04-15王悦

时代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约滴滴乘客

王悦

一、共享经济背景下网约车行业发展概况

现如今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多个领域的产业升级。共享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中,交通出行领域的市场交易额最多,市场规模最大,如图1所示,交通出行市场交易额高达2010亿元,远超房屋住宿、医疗分享等行业。

而融资规模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从融资规模占比来看,交通出行领域占比最高,如图2所示。

近些年来,在交通行业中,网约车所贡献的比例不断上升。截止2017年底,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达4.4亿人,如图3所示。传统出租车供应数量有限,市场供不应求,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中国交通部新政承认网约车的合法身份,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大规模融资都为网约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目前網约车平台主要有:滴滴出行、易道用车、神州专车、嘀嗒拼车。其中,滴滴出行以其庞大的用户规模、良好的行业口碑、完善的服务技术占据了网约车平台的领导地位,如图4所示。

二、网约车发展的宏观背景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生出很多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移动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新兴行业。科技让出行更美好,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创新都为网约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共享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移动设备、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共享经济作为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共享经济理念推动着网约车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闲置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

国民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化。2017年中国经济处于平稳增长状态。如图5所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建设的日益发达,人们对交通出行服务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加,相比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人们对更加快捷智能的出行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此外,随着传统就业岗位的日益饱和,人们对创新岗位的需求随之增多,网约车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收入。

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催生网约车行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五大理念。因而,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被激发,凭借中国的巨大市场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催生了滴滴网约车等数字经济新星。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新机遇。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下打开了东南亚市场,也使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公司将技术、资本和管理方式带到东南亚,形成了新的合作契机。

三、“滴滴出行”商业模式分析

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滴滴出行推出了自己全新的商业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

价值主张。滴滴出行提供的基本客户价值是方便,快捷,便宜,性价比高的出行用车服务,再深一层则是共享经济——汽车共享代表出行的未来。在滴滴的价值链上,司机和乘客是两个核心端。两者连接后能增加两端的数量,满足双方的需求,提升乘客的体验。滴滴的价值主张可以用它的口号来概述:“滴滴一下,美好出行”。

目标客户。滴滴打车的目标受众分为两端:一端是乘客,另一端是司机。

滴滴出行的目标受众主要是拥有手机支付软件和网上银行的智能手机用户。其乘客主要集中在18-35岁追求高品质生活、年轻、时尚的学生及白领人群。司机端主要由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司机组成。

关键业务。 滴滴出行的关键业务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用车服务平台。通过“滴滴出行”APP提供平台服务,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现消费者从线上叫车,到下车线上支付,优化顾客出行体验。目前,滴滴已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关键资源

①重要的合作关系:通过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投资人的战略投资合作,滴滴出行得到投资方资金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其巨大的技术开发和推广的资金需求。

②技术平台:滴滴出行不断提升技术,优化技术配置,吸引大量的司机与客户使用滴滴的软件。技术平台的前段与后台配合默契,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

③客户及客户数据库:滴滴出行通过长期不断的客户拓展和积累,形成了海量的滴滴用户群。而长期的促销补贴培养和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其产生较强的客户粘性。而后期已经形成的产品普及和使用习惯更造成了较高的转换成本。

重要伙伴

①非竞争者之间的战略联盟:滴滴与多个APP达成合作,如QQ、微信、新浪微博、支付宝、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等等,并且开放平台SDK接口,让多家知名APP接入滴滴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各家APP的滴滴出行叫车入口位置,实现对用户的入口教育,使用户能在其他APP中轻松使用滴滴叫车。

②竞争者之间的战略合作: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2016年11月27日,Uber中国完成了“滴滴化”,11月29日滴滴方面表示,以后不管是优步司机,还是滴滴司机都统一更新用 “滴滴优步司机”的司机端。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兼收合并,滴滴扩大了市场份额并进一步确立市场地位,同时也降低了市场竞争,大幅减轻了补贴压力。

③与出租车公司的合作: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跟将近50家出租车公司合作,覆盖北上广深杭等十多个城市。在原有“抢单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智能派单”,系统会综合考虑距离、拥堵情况、运力供需、司机服务评价等因素,自动将乘客订单定向匹配给一位最合适的出租车司机。线下车辆、司机和运营资质由出租车公司负责,而线上订单派接、用户运营、支付等由滴滴出行负责,司机不需缴纳“份子钱”,每月只需上交公司少量的管理费。可以说通过出租车公司,滴滴对众多的司机实现了有效管理。

客户关系

①潜在客户:滴滴利用微信支付,增加微信公众号订阅量。并且滴滴出行在前期推广时,对司机和消费者提供额外的补贴,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到了后期,在叫车软件市场站稳脚跟后,慢慢减少补贴力度,如今滴滴出行与其他APP合作,发送大量小额的红包或优惠券,诱使潜在客户使用滴滴出行。

②现有客户:利用APP以及微信上的客服系统,打造个人助理,及时处理用户疑问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设立积分商城,鼓励顾客多次使用滴滴。这一设置增加了用户的重复使用量。并且滴滴出行APP里设置了“发现”这一区域,与同程旅游、艺龙、58同城等诸多行业佼佼者合作,涵盖衣食住行看听用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客户忠诚计划。由此可见,滴滴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更简便的出行方式,更企图展示一种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成本结构:滴滴的成本结构很清晰,初期主要投入在技术的研发、维护上,后期则集中于APP的推广、发布、维护,及对租车外包公司的管理成本这几个方面。

收入来源:首先,滴滴通过调配乘客与出租车司机间的信息连接效率向出租车公司和私人司机征收服务管理费。其次,滴滴进行信息挖掘与精准营销,收集用户的即时定位信息,按工作日、节假日切割,分析用户历史出行记录,提取用户节假日出行数据,挖掘、预测用户常去位置的潜在信息点,描绘用户的消费需求,为广告主提供精准人群曝光、覆盖服务,赚取精准广告费用。同时滴滴利用传统的界面广告,在APP主界面插入广告或设置链接。

四、网约车行业存在问题

网约车对运营司机资质审核和素质能力考察不全。网约车作为第三方打车平台,其注册司机并非本公司培养司机,而是私人车主以及其他出租公司车主。在此情况下,仅仅通过线上注册资料审核,难以确保司机的个人和专业素质。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对申请注册的司机审核仅停留在基础资料的审查, 如身份信息、是否有驾驶证、身份证和驾驶证是否匹配等基础资料的审核, 而忽略对车辆信息的审查, 如忽略审查车主与申请人是否是同一人的问题车主信息查验不实、登记车主与实际车主不一致、注册司机可以任意更改登记车辆信息、并出现了套牌车、阴阳车主的现象。司机行为存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公司间“烧钱”的不正当竞争, 司机间刷单炒信, 网约车秒变“爽约车”,以及车主营运资质不达标、车辆年检不合格, 收费价格、充值退费等各种乱象时有发生。

网约车当前管理大多侧重于事前审核,事中事后监管相对失范。对于已经注册成功的司机的监管,大多数平台仅依靠乘客的评价和投诉, 这些评价中存在有些乘客习惯性的好评、有些乘客在司机要求下给予好评,这些评价并不具有代表性。乘客乘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及合法利益保障存在巨大隐患。暴力要求好评,言语恶劣、高价收费、滋事挑衅等事件层出不穷。

平台对司机处罚力度仅停留在罚金和警告的层面上, 对司机的警醒程度不大。乘客通过投诉渠道向网约车平台对司机进行投诉之后, 平台给予的处罚办法除了罚款之外也只有停止营运而已,这种处罚力度并不能阻止网约车恶性案件的发生。 有大量网友反馈网约车存在乘客还未上车时司机就了解了乘客是否漂亮、防范意识弱等信息, 而乘客只知道司机的电话和车牌号, 这种评价本身就对乘客造成了骚扰。对于这种带有骚扰性质的评价, 某些网约车平台不但没有进行及时的管理而且还允许有着骚扰乘客情况的司机继续上路接单。

乘客信息公开化及标签化,使乘客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网约车平台的一些社交功能, 比如常去地、乘客头像、个人爱好、祖籍地、年齡段等, 都让一些心怀不轨的司机们虎视眈眈。

保险制度缺失,驾驶事故赔偿责任不清。《暂行办法》出台后, 从法律上明确了网约车的地位, 对进一步规范网约车提供了依据。但是在网约车运行中问题层出, 保险问题存在漏洞。当发生了交通事故, 保险公司推脱拒绝赔偿, 使乘客和车主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保险制度的健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五、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建议

网约车平台应该对申请注册的司机进行严格、全面的资格审查,提高准入门槛。

①从审核技术上优化注册司机审核方式。可增加人脸识别等技术以保障注册司机信息真实性,防止移花接木的现象。②从审核内容上完善审核机制。除了审查司机机动车驾驶能力方面,还应该包括素质考察。如审查该司机是否有不良记录等。平台在对注册司机进行这些方面的审查后会过滤出一些品质上存在问题的司机,可以有效的提高司机队伍素质降低犯罪率,提高司机队伍的资质。③从审核频率上加强审核力度。定期对已注册司机进行再次考核,随时取消原本合格但现在不合格的司机运营资格。且审核通过资格证具有时效限制,过期后,司机需要重新申请注册上路,前后多次申请资料可作为信息对比验证材料。④从审核方式上加强审核力度。除了填写基本资料、人脸识别,还应该增加司机个人问卷调查,形成对司机性格判断。以及实行推荐制度,即想注册的司机必须找到一定数量的可靠非家属人员帮助认证司机信息和帮助申请人推荐。

加强乘车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① 完善GPS跟踪系统。与公安系统联网,一旦发现司机异常退出及时与乘客取得联系了解情况, 在联系不上乘客的状况下及时与警方取得联系。② 完善乘客举报投诉渠道,打造多方位、一体化的反馈平台。

完善隐私保护制度,加大泄露惩罚力度

①在保护个人隐私问题上,应及早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来约束网约车平台的行为。②建立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信用系统, 并对于出现隐私泄露事故的平台进行处罚, 起到预防与震慑的作用。如惩罚失信等不当行为、建立信用黑名单等。

厘清主体责任,完善保险机制。

①平台先行偿付。一般网约车出现安全问题后平台、保险公司会相互推诿, 驾驶员的赔偿情况又受限于其赔偿态度和赔偿能力, 乘客利益常常得不到保障。虽然网约车平台会在用户注册时尽量规避自己的责任,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约车平台对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的审核负有直接责任, 因此网约车平台应承担连带责任。乘客利益受损时, 可以先向网约车平台全额追偿。网约车平台应先行垫付全额赔偿, 如果其不是全责, 平台可继续向网约车驾驶员或依托于平台的网约车组织追偿。②完善保险制度。结合商业保险方案和私家车保险方案进行理赔, 保障车主和乘客的合法权益,同时对网约车事故中责任承担问题进行规制。车主和乘车人在出行时也要有安全保险意识, 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互联网+”时代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交通出行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和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兴市场行业,而网约车行业的出现为整个社会交通出行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也为改善整个交通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类似于滴滴出行这样的公司在商业模式和行业监管方面還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和发展。我们要积极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上的优势,为网约车行业的升级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猜你喜欢

网约滴滴乘客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风的乘客”
停车原因
网约工困局
“网约工”身份困扰
滴滴爷爷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不要吝啬鬼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