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老年环境需要换位思考
2019-04-15
事件回放
前不久,杭州一些公交司机穿戴特制装备体验老年乘客上下车。参加体验后,司机们纷纷表示老年人上车太累、太不容易了,以后在工作中要给老人更多关爱和理解。
时事鲜评
现在,“换位思考”这句话很热门,无论是对外服务还是内部管理,很多单位和部门都要求“换位思考”。杭州公交把“换位思考”提升了一步,變成“换位体验”。从司机师傅的反馈来看,体验效果不错。亲身体验、感受的效果,是标语、口号不能代替的。
如果说体验是属于个人的,那么公交公司组织司机集体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对工作提出要求,就相当于把对老年乘客的服务规则化了。规则的长处是内容明确一致,便于操作,最重要的是,老年人乘坐公交的相关权益得到了比较明确、刚性的保障。这也表明,杭州公交司机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事业其实是全民事业。一个人在年轻时对老年人好,其实是在营造自己的老年环境。
公交车是个出新闻的地方。遗憾的是,常常有老年人在公交车新闻中扮演主角,而且是不那么正面的主角。在公交司机体验老年人上下车这则新闻之前,就有两则以老年人为主角的公交新闻。一则是一位老年人要求一个小姑娘让座,小姑娘的母亲解释说孩子身体不好,该老年人要她拿出证明来;另一则新闻是一个小孩儿坐在座位上,被一位老年人一把抓住提了起来要求让座。这两位老年人的行为有些过分了,他们的这种做法,主观上是为自己争取权益,实际上是减损自己的利益,是在损毁自己的生存环境。
从这一点来看,营造良好的老年环境也需要老年人换位思考。
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包括在公交车上做一些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其实是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身体比较健朗的老年人婉言谢绝他人让座或者让给身边更需要的人。
快乐用钱买不到,但帮助他人,有时是举手之劳。举手之劳的关键不在“举手”,而在观念;这个观念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树立起来的。老年人并非只有弱势,老年人帮助了他人,比年轻人帮助他人更能赢得他人的感动和敬意。这是年龄优势。老年人帮助他人,同样是在帮助自己,是在为老年群体赢得社会的更多尊重,是在塑造自己有爱心、有尊严的形象。
选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