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位一体融合教育发展模式 打造一流双高院校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蓄力
2019-04-15张成军
张成军
摘 要: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推行五位一体融合教育发展模式,是以实训基地教学为主体,使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创新创业课、社会课融合在实训教学中,从“五个方面”入手,做到“四个转变”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立足实训为本,打造一流双高院校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蓄力。
关键词:五位一体;教育发展模式;双高院校;农村农业经济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农经学院)毗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5A级国际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现代化的山水生态校园历经60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了闻名全国的一流高职院校。近年来,高水平专业院校又落户农经学院,农经学院自然就成了双高院校。站在高端平台上,如何使农经学院打造成一流的双高院校呢?推行五位一体的融合教育发展模式是农经学院打出的创一流双高院校的一张王牌。 五位一体融合教育发展模式就是以实训基地教学为主体,使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创新创业课,社会课融合在实训教学中的一种运行方式。其切入点如下:
一、从优化院部人才入手,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优质教学团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学院注重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内招外培,联合引进等办法,历经60余年的沉淀,目前,在520人的教职工中,副教授以上教师157人,双师素质教师303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31人,国家优秀教师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师团队2个,省级以上教师名师22人。承载着全院80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二、从重点建设专业入手,推动示范教育多样化
农经学院系数农业类院校性质。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就业方向也大多面向农村。学院注重挖掘专业内涵,老专业精品化,新专业精细化。多年的打磨,已打造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中,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引领全国。是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示范专业,澳大利亚培训包试点专业,黑龙江省首批高水平骨干专业。多年来,与国内国外多方开展合作育人,培养扎实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理论,农业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业务能力过硬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金融与保险,会计实务等多个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悉现代作物生产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作物生产,良种繁育,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作物生产管理,良种繁育,植保,种子的处理和分析检验,化肥和农药,产品营销,农业技术推广等岗位需求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农村农业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畜牧兽医专业始建于1958年,国家示范重点专业。本专业拥有饲料分析检测中心,动物繁育中心,动物疾病诊疗中心和校内养殖场。多年来,培养大批国家畜牧业管理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家畜繁育等工作。有的已成为机关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在国家畜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
绿色食品生产和检验专业在农经学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专门培养熟练掌握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和食品生产与食品安全的技术管理,策划,生产,设计创新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基本都是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粮油作物生产技术,绿色蔬菜生产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果蔬储运与加工,质量监控,绿色食品标准与认证,绿色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电子商务等。使大多数学生成了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农业技术员,农作物植保员,成了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的中坚力量。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于2002年。现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级高水平院校绿色食品专业群支撑专业。主要培养进行食品生产,质量分析管理,新产品开发,营养配餐,食品企业管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乳制品加工与检测技术,肉制品加工与检测技术,粮油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烘焙食品加工技术等。使学生成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各类食品加工等行业的职业资格人员,在食品加工与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农经学院在省级7个重点建设专业中,报关与国际货运、财务管理、食品检测、生物制药、软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闻采编与制作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研究方向以注重岗位能力为本位,面向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强调应用,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与设置与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融合度。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三、从混合教学模式入手,推动实训课教学全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课堂面对面讲授、在线学习和讨论交互三种形式。农经学院在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经过创新发展,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进行面对面的语言沟通表达,尤其注重全员讨论交互。讨论交互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学生和网络平台互动,使学生学习全过程完整清晰再现出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学互相之间主动交流,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明显,使所有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达到最佳效果。实训课堂成了全体学生最受青睐的学习方式。
四、从创新创业入手,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农经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学院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外训,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重在加强管理,注重服务,搭建平台,创造共享的创新创业良好氛围,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学生演绎着青春年华。学院通过建立大学生孵化园,大学生魅力社团,教师、學生齐上阵,人人参与,各个争先,找到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五、从保障体系入手,确保学生实训多元化
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兼顾国家社会和学院自身多方面支持和协助,需通过内联外引,自筹自建等多种方式,形成现有固定资产3.7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亿元,后勤保障体系涵盖了经济贸易,财务管理,农学,动物科技,食品药品,机电工程,信息工程与人文艺术八大领域,52个高职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企业实训基地307个,校内实训基地102个,可使全校学生80%实训课同时开展。保障体系十分完备。
农经学院经过60多年的不懈拼搏,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校园;国家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黑龙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主要是农经学院做到了四个转变。
(一)由单一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
过去教师贪黑起早备课,课堂上授课,教师辛辛苦苦的讲。学生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左耳听右耳冒,睁着眼睛在睡觉。学生说老师讲的枯燥乏味,教师说学生不愿学习。而今,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课堂搬到实训现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有劲了,学生来兴趣了。一切都改变了模样。
(二)由理论性教学向实践性教学转变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探。意思是说,听不如见,看不如做。教学亦是如此。过去理论性的东西灌输的多,实践性的内容做得少,学生不仅不愿意听,就是听了也弄不懂,而且还产生厌烦心理。农经学院强化实践教学后,教师亲自动手,学生模仿,有时甚至是手把手教,学生有了浓厚兴趣,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学生自主性增强了,教师教学水平也提高了。
(三)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
传统教学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生会背不会用。现代教学强调实际操作能力,更注重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大学生已步入成年,面对千姿百态的大学生活,每天都要面对社会,课堂上学的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视野增强现代意识。
(四)由内涵式实训教育向外延式实训教育转变
内涵式实训教育往往注重专业本身,而专业本身常有局限性。而外延式实训教育往往突破专业范围。比如,农学系养殖专业学生内涵式实训课。对养鱼课的实训,强调的重点是水和饲料。农经系学生经济效益评价外延式实训课同样是养鱼,强调的是在稻田地里养鱼,更注重田埂上种植农作物,即强调养殖、栽植、种植于一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立体农业。因此,外延式实训教育更有助于拓宽专业领域,更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显然,农经学院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增强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而且,使农经学院学生立足实训为本,专业知识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獻: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