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生舌尖安全
2019-04-15罗燕
罗燕
“学生一定要有基本的知识,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要让孩子学会拒绝不良食品,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牵动家长的心。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强调,“学校的食品安全触及社会的道德底线,社会的容忍度不是低,是零。”
风波渐平,但相关检查、整治工作还在进行中。学校的食堂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学校师生吃得放心?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的责任单位,学校何为?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进行了采访。
自主经营与对外承包
想起学校多年前的那次食品安全事故,教师张婉如(化名)依然心有余悸。那次因为学校食堂出售的三明治有质量问题,20多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让她欣慰的是,从那以后,学校将食堂收回,自主经营,并进行了大力整顿,现在已经成为当地最好的校园食堂之一了。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教师黄花春也经历过学校食堂的对外承包与收回。她记得,学校食堂沒有收回来之前,是由一个私营企业承包的,那时食堂会随着季节大量采购一些食品放在冷冻柜里,冷冻的时间可能达到几个月甚至半年,食堂有几十个冷冻柜,但没有专门的冷库,冷冻不一定能符合标准。食堂由学校自己经营之后,对食品来源加强了管控,冷冻时间也控制得更严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学校食堂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自主经营,一种是承包经营或者由供餐单位供餐。《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曾提出“食堂原则上由学校自主经营”,引发一些争议。就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业界进行探讨时,专家普遍认为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关键在于监管。在最近出台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只留下“对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明确禁止其对外承包或者委托经营”.
黄花春认为,不管是对外承包经营还是自主经营,学校食堂要避免以往存在的弊端,必须注重“公开”。
“食品来源要公开竞标,让校方参与竞标过程,如果可以的话,让家长代表也参加,这样家长对食品来源更放心。” 黄花春说。
她认为,学校要定期公布食堂的食材采购情况,明确食品的来源,来源固定下来了,就可以随时监管,相关部门也可以采取措施。
根据《规定》,有条件的学校食堂应当做到明厨亮灶,通过视频或者透明玻璃窗、玻璃墙等方式,公开食品加工过程。鼓励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
给家长“赋权”
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将学校供餐公司的选择权交给了家长。由于该学校规模比较小,没有条件办食堂,所以选择了由学生营养餐公司供餐。学校成立了营养餐家长监督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学校营养餐公司的选择与监管。
校长高慧贤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供选择的餐饮公司都是有学生餐供应资质的,每个学期结束时,营养餐家长监督委员会跟学校一起对这学期的供餐公司进行评价,并选择下学期的供餐公司。
“很早以来,我们的学生跟老师吃的是同样的菜,唯一不同的就是老师会比学生多一个菜。”高慧贤说。
她自己的午餐也是这样一份营养餐,多年来,跟着学生一起吃饭,她已经习惯了吃炖得很熟的菜。“因为学生餐烹饪要求达到一定的时间与温度。”
“食育”做起来
“学生一定要有基本的知识,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黄花春认为,学校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可以做更多工作。
据她了解,在一些小学,尤其是一些托管机构,明明菜做得不熟,但是老师说一定要吃完,不吃完就要挨批评。结果学生吃完了,回家就拉肚子了。
根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但实际上,学校周边还是会有一些商店或者流动摊贩,辣条、烧烤及一些“五毛食品”屡禁不止。中小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看到什么好看、好吃的,很可能买来吃,不会顾及安全卫生。
“要让孩子学会拒绝不良食品,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黄花春说,她希望相关部门能跟学校联合起来,定期开展这种食品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近年来,对儿童、青少年开展“食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食育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小学生对食品的认知还比较空白,没有错误的观念先入为主。成功的食育,可以通过小学生来反过去教育家长、影响家长,而且学校的覆盖面广,推开后容易形成一大片。他建议将食品和营养知识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有组织地、持续地开展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