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
2019-04-15孙志娟张俊毅赤峰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办内蒙古赤峰024000
孙志娟,张俊毅赤峰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办,内蒙古赤峰024000
2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0
结肠癌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些年有年轻化趋势。虽然随着胃肠镜技术的发展,结肠癌早期确诊率有所提高,使得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结肠癌患者仍可在早期即可通过淋巴液、血液等方式转移,肿瘤细胞的转移是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2]。目前研究已证实,免疫系统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多种途径均可诱导肿瘤细胞对机体免疫耐受,从而大量增殖并转移。CD4+T细胞和CD8+T细胞等已被证实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有关[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的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患者中,主要将肿瘤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和代谢产物等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等,进而杀伤肿瘤细胞[4-5]。但目前关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探讨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结肠癌;②接受手术治疗;③年龄≥18岁且≤70岁。排除标准:①术前曾接受放化疗或分子生物治疗等特殊治疗;②复发性结肠癌;③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重大胃肠道疾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⑤既往患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大心血管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期,6个月内曾接受免疫调节剂等治疗;⑥原位癌。117例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38例;年龄≥60岁63例,﹤60岁54例;肿瘤直径≥5 cm 67例,﹤5 cm 50例;腺癌75例,非腺癌42例;分化程度:中低分化59例,高分化58例;TNM分期:Ⅱ期78例,Ⅲ期39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择期行结肠癌切除术,取术中标本,检测结肠癌组织(结肠癌组织中心部位)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和 CD54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细胞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特征,分析结肠癌组织中TIDC的密度、TIDC的MHC-Ⅱ和CD54表型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1.3 检测方法
取术中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在400倍镜下随机取5个视野进行TIDC计数,取平均值。取组织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DC细胞的MHC-Ⅱ和CD54表型阳性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的比较
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的比较(± s)
表1 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的比较(± s)
组织类型结肠癌组织(n=117)癌旁组织(n=117)t值P值TIDC密度9.93±2.25 12.97±2.89 9.588 0.000 MHC-Ⅱ阳性(%)6.62±2.04 12.16±2.34 18.567 0.000 CD54阳性(%)7.58±2.74 11.98±2.24 14.384 0.000
2.2 不同临床特征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的比较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细胞类型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明显低于高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4,P﹤0.01);TNM分期为Ⅲ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TNM分期为Ⅱ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5、3.278、5.750,P﹤0.01)。(表2)
表2 不同临床特征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 n=117)
3 讨论
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结肠癌,结肠癌在早期可通过淋巴结、血液循环等转移,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6-7]。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证实,免疫功能对结肠癌的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肿瘤微环境下的免疫功能[8-9]。肿瘤患者中的DC通常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刺激进行增殖,达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但是在特定环境下DC细胞可以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这部分DC细胞由分化异常或不成熟的DC细胞组成,主要表现为CD54和MHC-Ⅱ阳性表达率下降[10-12]。本研究中结肠癌组织TIDC的CD54和MHC-Ⅱ阳性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下降,说明结肠癌组织中TIDC不成熟细胞比例增加。2015年张子杰[13]研究显示结肠癌组织、外周血中DC细胞显著减少,但该研究未探讨结肠癌组织中TIDC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尹文功[14]研究则显示结肠癌组织中的TIDC的密度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和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该研究同样支持本研究,不过本研究还同时探讨了TIDC细胞的分型,发现肿瘤组织中成熟TIDC细胞比例下降,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TIDC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IDC水平降低将导致机体对肿瘤降解产物的呈递能力降低,无法有效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大量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耐受[15-16]。另外,本研究显示结肠癌组织中成熟TIDC细胞比例下降,不成熟的TIDC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分泌多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而促进Th1/Th2细胞免疫向Th2免疫漂移[17-18]。目前,关于TIDC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处于研究阶段。2015年Radej等[19]研究显示,结肠癌细胞降解产物可以刺激TIDC细胞增殖和成熟。但DC细胞在结肠癌中的价值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靶点。DC-CIK治疗即是学者根据免疫功能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的新疗法,或许可以在结肠癌患者中应用,但目前仍缺乏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密度降低,不成熟的调节性TIDC比例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