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情况
2019-04-15季霞
季霞
河南圣德医院儿科 河南信阳 46400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同时也是护理操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能[1]。儿童是一个患病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对于针状物品存在本能的害怕心理,进而导致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不良情况,加之患儿血管较为细小,不易找寻,极易出现多次穿刺情况,增加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2,3]。因此,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重要。本研究探讨了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34±2.13)岁。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79±2.01)岁。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标准:①患儿及家属无交流沟通障碍;②对静脉注射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的患儿;③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儿;②患有免疫系统方面疾病的患儿;③患有凝血功能发生缺陷的患儿。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穿刺护理、留置针固定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步骤如下:1)环境护理:于儿科开设独立的小儿输液室,调整适宜温湿度,并放置卡通漫画及玩具,同时播放当下较为流行的动画片,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感;2)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属输液的作用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取得家属的支持与理解;3)心理干预:于输液前,根据患儿的喜好,挑选不同的玩具,并给予患儿鼓励的语言,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若患儿出现抵触治疗等不良情况时,与家属相互配合,安抚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穿刺率;4)输液护理:穿刺前将新鲜土豆切成薄片置于冰箱中保存;在患儿穿刺过程中,帮助患儿选取合适体位,并播放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当穿刺血管成功选取后,在穿刺局部贴敷土豆薄片,于5min后再进行穿刺;在对患儿更换液体时,仔细核对患儿的信息,确认无误后更换液体,并观察输液部位是否出现渗出等不良现象;5)拔针及穿刺点护理:将胶布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润,减轻去除胶布时造成的疼痛感,之后关闭输液器,快速拔针,并告知家长正确的按压时间、面积及按压力度,避免出血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FLACC量表及Wang-Baker笑脸表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两种量表分值范围均在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疼痛感越强;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17,满分100分,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61-75分表示满意,76-90分表示基本满意,91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③依从性:患儿未出现哭闹行为,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为完全依从;需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下完成穿刺的为基本依从;患儿哭闹厉害,需护理人员及家属采取强制方式才能完成穿刺的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穿刺率:观察并记录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对比(分,)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对比(分,)
组别 FLACC评分 Wang-Baker评分 t P对照组(n=49) 4.61±0.32 4.18±0.73 18.930 0.000观察组(n=49) 1.17±0.16 2.45±0.42 33.385 0.000 t 67.306 14.379 P 0.000 0.000
2.2 护理满意度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n(%)]
2.3 依从性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 n(%)]
2.4 成功穿刺率
对照组患儿成功穿刺31例,穿刺率63.27%;观察组患儿成功穿刺44例,穿刺率89.80%。观察组患儿成功穿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1,P=0.002)。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有效改善患儿用药困难的情况,但护理人员在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因患儿较差的依从性,造成多次穿刺的现象,不仅加重患儿的疼痛感,也造成医疗纠纷事件的出现。因此,为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需在实施静脉输液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穿刺情况,预防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疼痛感较低,且患儿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静脉输液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感,改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且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避免医疗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在于患儿由于思想发育不成熟,对于陌生环境存在一定的害怕心理,致使机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造成静脉输液无法顺利完成,影响治疗效果。基于此,在患儿进入输液室之前,护理人员通过对环境的干预,最大程度上营造一个患儿较为舒适的氛围,减轻患儿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6]。于穿刺前,告知家属穿刺的相关知识,避免家属出现盲目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同时与患儿进行多次沟通,减少彼此之间的疏离感,并采用患儿感兴趣的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进而优化穿刺效果[7]。于穿刺成功后,时刻关注患儿输液情况,避免出现针头脱出、移位、皮肤肿胀等不良现象,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成功拔针后,告知患儿家属对穿刺点如何正确按压,防止按压点出现瘀斑、血肿等不良现象,造成患儿哭闹,进而引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8]。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输液的患儿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